一种储能阀塔框架及储能阀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318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21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阀塔框架及储能阀塔,储能阀塔框架包括主体框架和功能管路;主体框架包括多层立体框架和多层绝缘子层;单层立体框架具有容纳腔,用于放置至少一个功能柜;功能管路包括主功能管道和子功能管道;主功能管道设于主体框架的一侧;单层子功能管道分设于各层立体框架的内部,且与主功能管道连通;单层子功能管道用于分别与各个功能接通。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提供模块化的功能管路的设计,使得每层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废气等影响安全的隐患可以快速得到缓解,或使得每层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消防需求时,可以及时得到处理,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阀塔,尤其涉及一种储能阀塔框架及储能阀塔


技术介绍

1、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成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储能系统可以平滑地输出可再生能源,使其友好地接入微电网,实现削峰填谷,避免弃风、弃光等现象造成的能源浪费,改善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对比传统储能技术,新型直流挂储能系统电压等级更高,容量更大,具有更强的电网调节能力和电网支撑作用,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没有专门适用大容量的储能系统的储能阀塔。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能阀塔框架,包括:

3、主体框架,包括多层立体框架和多层绝缘子层;单层立体框架具有容纳腔,用于放置至少一个功能柜;

4、功能管路,包括主功能管道和子功能管道;主功能管道设于主体框架的一侧;单层子功能管道分设于各层立体框架的内部,且与主功能管道连通;单层子功能管道用于分别与各个功能柜接通。

5、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提供模块化的功能管路的设计,通过在每层立体框架内设置子功能管道,并在主体框架的一侧设置与各层子功能管道接通的主功能管道使得每层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废气等影响安全的隐患可以快速得到缓解,或使得每层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消防需求时,可以及时得到处理,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多层立体框架内容纳的多层设备具有散热、排气、消防等多种高等级需求;并且由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功能管路可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满足流水线生产、转运及道路运输要求,可以根据主体框架的设计情况,灵活地增加或减少功能管路中各部件的数量,使得功能管路具有安装便利性和可维护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单层子功能管道包括第一子管道和多个第二子管道;第一子管道设于功能柜的一侧且与主功能管道接通;多个第二子管道设于第一子管道与功能柜之间,且多个第二子管道分别与第一子管道接通。

7、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多个第二子管道的设置,使得单层子功能管道可以根据单层立体框架容纳的功能柜的数量,灵活地设计第二子管道的数量以及多个第二子管道在第一子管道的侧壁的接通位置,提高了储能阀塔框架的集成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通过多个第二子管道连通至第一子管道的设置,使得功能管路响应于单层立体框架内容纳的多个功能柜的设备需求时,可以经第一子管道快速与主功能管道发生交互,提高了功能管路的响应速度和响应能力,且由于第一子管道的设置,简化了功能管路的管路设计。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管道沿多层立体框架的堆叠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第一子管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接通主功能管道的开口端,第二端为盲端或与一个第二子管道接通;多个第二子管道沿多层立体框架的堆叠方向延伸,且第二子管道的一端与第一子管道接通,另一端与单个功能柜接通。

9、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提供第一子管道和第二子管道在立体框架的具体设置,简化了功能管路的管路设计。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管路包括散热管路、集气仓和消防仓的至少一种。

11、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散热管路的设置,可以维护每层立体框架的多个功能柜的散热循环功效;通过集气仓的设置,可以及时将多个功能柜产生的废气排出,减少废气堆积;通过消防仓的设置,可以及时处理功能柜存在的明火或者异常升温等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装置有多个功能柜的储能阀塔框架的安全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管路的主功能管道包括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散热管路的子功能管道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

13、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主进水管和多个进水管路的设置,用于为散热管路提供冷却水;主出水管和多个出水管路的设置,用于将多个功能柜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排出;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相邻且间隔设置,一方面主进水管可能对相邻的主出水管实现降温,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占据空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单层进水管路中,第一子管道与主进水管接通的一端设有主均压电极,第二子管道的盲端内设有层级均压电极;单层出水管路中,第一子管道与主出水管接通的一端设有主均压电极,第二子管道的盲端内设有层级均压电极。

15、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主均压电极的设置,使得主进水管或主出水管在各层立体框架的电位之间没有电位差,通过层级均压电极的设置,使得单层进水管路或单层出水管路的电位相同,减少水路的电解腐蚀。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立体框架和绝缘子层交替设置。

17、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立体框架和绝缘子层交替设置,使得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主体框架可以承受大重量的负荷,承载能力提高,以及提高主体框架的集成度和空间利用率,且提高主体框架的绝缘和支撑性能。

18、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立体框架和绝缘子层可拆卸连接;立体框架上开设有吊装孔。

19、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立体框架和绝缘子层的可拆卸连接,提高主体框架的安装便捷性。每层立体框架和绝缘子层可以提前预安装为子模块,在整体安装的情况下,将多层子模块组装为集成的主体框架,节省了现场安装的大量工作;且由于各子模块可以分别预先安装,还增加了集成的主体框架的结构的灵活性,可根据主体框架的实际需求,选择性地设计立体框架、绝缘子层的层数和组合方式;且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主体框架的方案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计立体框架和绝缘子层的高度等尺寸,提高了储能阀塔框架的应用的灵活性。在立体框架上开设有吊装孔,便于多层子模块的吊装和/或拆卸,大大节省了现场工作量,并降低了安装失误。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立体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底层立体框架和顶层立体框架;绝缘子层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绝缘子层和层间绝缘子层;支撑绝缘子层设置于底层立体框架远离顶层立体框架的一侧,层间绝缘子层设置于相邻两层立体框架之间。

21、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多层立体框架和多层绝缘子层构成高度集成的主体框架,通过立体框架层数的叠加,使得主体框架在相同占地面积下,可以容纳更多的功能柜,使得主体框架承载更大重量的负荷;通过支撑绝缘子层支撑多层立体框架和多层层间绝缘子层,通过层间绝缘子层支撑其远离支撑绝缘子层的一侧的立体框架和层间绝缘子层,提高主体框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阀塔框架还包括多个均压环;沿着多层立体框架的层叠方向,多个均压环间隔设于主体框架的周向外侧。

23、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均压环作为电柜正负极的通流回路,同时具备均压功能和通流能力,保证了连接的简洁便利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均压环包括多个均压环组;均压环组包括层间均压环组;单个层间均压环组设于单层立体框架的周向外侧。

25、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均压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单层所述子功能管道包括第一子管道和多个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一子管道设于所述功能柜的一侧且与所述主功能管道接通;多个所述第二子管道设于所述第一子管道与所述功能柜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二子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子管道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管道沿多层所述立体框架的堆叠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管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接通所述主功能管道的开口端,所述第二端为盲端或与一个所述第二子管道接通;多个所述第二子管道沿多层所述立体框架的堆叠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子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管道接通,另一端与单个所述功能柜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管路包括散热管路、集气仓和消防仓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路的所述主功能管道包括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所述散热管路的所述子功能管道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单层所述进水管路中,所述第一子管道与所述主进水管接通的一端设有主均压电极,所述第二子管道的盲端内设有层级均压电极;单层所述出水管路中,所述第一子管道与所述主出水管接通的一端设有主均压电极,所述第二子管道的盲端内设有层级均压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框架和所述绝缘子层交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立体框架和所述绝缘子层可拆卸连接;所述立体框架上开设有吊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立体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底层立体框架和顶层立体框架;所述绝缘子层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绝缘子层和层间绝缘子层;所述支撑绝缘子层设置于所述底层立体框架远离所述顶层立体框架的一侧,所述层间绝缘子层设置于相邻两层所述立体框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阀塔框架还包括多个均压环;沿着多层所述立体框架的层叠方向,多个所述均压环间隔设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周向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均压环包括多个均压环组;所述均压环组包括层间均压环组;单个所述层间均压环组设于单层所述立体框架的周向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环组还包括顶部均压环组;所述顶部均压环组设于所述顶层立体框架远离所述底层立体框架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阀塔框架还包括多个金属连接板;单个所述金属连接板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均压环,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均压环分别属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均压环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层包括顶部绝缘子层;所述顶部绝缘子层设置于所述顶部均压环组与所述顶层立体框架之间,且所述顶部绝缘子层连接所述顶部均压环组与所述顶层立体框架。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阀塔框架还包括集水盘和漏水检测装置;所述集水盘设置于所述底层立体框架内,且所述集水盘设于所述底层立体框架远离所述顶层立体框架的一侧;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设于所述集水盘靠近所述顶层立体框架的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阀塔框架还包括至少一种功能槽,所述功能槽与所述主功能管道设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同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槽包括光纤槽和电线槽中的至少一种。

18.一种储能阀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储能阀塔,其特征在于,单层所述立体框架放置的多个所述功能柜包括:功率柜和/或电柜和/或消防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能阀塔,其特征在于,单层所述立体框架放置的多个所述功能柜包括多个电柜;多个所述电柜包括多组电柜对;一组所述电柜对包括两个背靠背设置的所述电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储能阀塔,其特征在于,单层所述立体框架放置的多个所述功能柜还包括一个功率柜和一个消防柜;多个所述电柜还包括一个单独的所述电柜;单独的一个所述电柜与所述消防柜背靠背设置,且设置于多组所述电柜对的一侧;所述功率柜单独设置于多组所述电柜对远离所述消防柜的一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储能阀塔,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单层所述子功能管道包括第一子管道和多个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一子管道设于所述功能柜的一侧且与所述主功能管道接通;多个所述第二子管道设于所述第一子管道与所述功能柜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二子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子管道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管道沿多层所述立体框架的堆叠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管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接通所述主功能管道的开口端,所述第二端为盲端或与一个所述第二子管道接通;多个所述第二子管道沿多层所述立体框架的堆叠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子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管道接通,另一端与单个所述功能柜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管路包括散热管路、集气仓和消防仓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路的所述主功能管道包括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所述散热管路的所述子功能管道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单层所述进水管路中,所述第一子管道与所述主进水管接通的一端设有主均压电极,所述第二子管道的盲端内设有层级均压电极;单层所述出水管路中,所述第一子管道与所述主出水管接通的一端设有主均压电极,所述第二子管道的盲端内设有层级均压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框架和所述绝缘子层交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立体框架和所述绝缘子层可拆卸连接;所述立体框架上开设有吊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立体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底层立体框架和顶层立体框架;所述绝缘子层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绝缘子层和层间绝缘子层;所述支撑绝缘子层设置于所述底层立体框架远离所述顶层立体框架的一侧,所述层间绝缘子层设置于相邻两层所述立体框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阀塔框架还包括多个均压环;沿着多层所述立体框架的层叠方向,多个所述均压环间隔设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周向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均压环包括多个均压环组;所述均压环组包括层间均压环组;单个所述层间均压环组设于单层所述立体框架的周向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环组还包括顶部均压环组;所述顶部均压环组设于所述顶层立体框架远离所述底层立体框架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阀塔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志云朱小朋刘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