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及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266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及分析方法。光谱仪中阴极钨丝外套石英管,可避免在光源激发时,激发电弧沿着阴极钨丝传导到钨丝底部,套石英管后提高了激发效率,提高了分析灵敏度。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保持分光检测系统的温度恒定,有利于保障分析结果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本申请中在分光检测系统之外加装镜筒安装在入射狭缝前,光传过镜筒进入分光检测系统,由于镜筒中充有高纯度的氮气或氩气,分光检测系统抽真空或充纯度较高的氮气或氩气,因此光在传播路线中可以不经过空气中的氧气,避免被吸收,从而提高仪器分析元素含量的灵敏度,提升分析准确度。相较于当前相关技术中测定元素含量的仪器及方法,能够提升分析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谱分析,特别是涉及一种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及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1、痕量元素含量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材料的痕量分析已经成为分析化学研究最引人瞩目的前沿领域,高纯净度材料需求日益提高,材料中需要控制的痕量元素和种类有也增多,控制范围继续降低。

2、国内外各种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的分析方法中,只有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和空心阴极光谱法是固体样品直接分析方法,其他方法均为液体进样。液体进样分析方法需要将固体样品分解为液体样品再进行测量,有的方法还需要对被测元素进行分离富集。如此一来,在进行痕量元素分析时会引入空白、沾污、损失等,方法不好掌握,得到准确的痕量元素含量十分困难。而采用固体直接进样分析技术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弊端,同时使痕量元素的检测能力提高。

3、空心阴极光谱法是一种固体直接进样痕量、超痕量元素定量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固体样品不需要经过任何化学前处理,屑状样品置于石墨电极杯中插在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的空心阴极灯的阴极钨丝端,实现辉光放电。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对特征光谱进行分光和检测,从而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阴极光源、光室、总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中系统,所述空心阴极灯由所述对中系统的夹持架夹持并固定;所述总控制系统连接并控制所述对中系统,所述总控制系统在所述夹持架沿着轴向移动时,通过所述分光检测系统检测所述空心阴极光源发出的光强度随所述空心阴极灯的位置的变化,以确定第一目标位置,所述总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所述对中系统将所述空心阴极灯移动到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描迹系统,所述总控制系统连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阴极光源、光室、总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中系统,所述空心阴极灯由所述对中系统的夹持架夹持并固定;所述总控制系统连接并控制所述对中系统,所述总控制系统在所述夹持架沿着轴向移动时,通过所述分光检测系统检测所述空心阴极光源发出的光强度随所述空心阴极灯的位置的变化,以确定第一目标位置,所述总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所述对中系统将所述空心阴极灯移动到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描迹系统,所述总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自动描迹系统的电机使所述入射狭缝自动移动,所述总控制系统在控制所述电机使所述入射狭缝移动时检测所述空心阴极光源发出的光强度,根据光强度随所述入射狭缝的位置的变化关系,确定第二目标位置,并控制所述电机使所述入射狭缝移动到所述第二目标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阴极灯的电流达到设置的电流值后,移动所述空心阴极灯的位置的同时,所述总控制系统检测所述石墨电极杯激发后发出的碳元素强度,根据所述空心阴极灯的位置和所述碳元素强度,计算所述第一目标位置,控制所述空心阴极灯移动到所述第一目标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阴极灯的电流达到设置的电流值后,移动所述入射狭缝的位置的同时,所述总控制系统检测所述石墨电极杯激发后发出的碳元素强度,根据所述入射狭缝的位置和所述碳元素强度,计算所述第二目标位置,控制所述入射狭缝移动到所述第二目标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中安装有第二透镜,所述镜筒内在所述第二透镜的两端充有纯度超过预设纯度的氮气或氩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阴极光电光谱仪,其特征在于,在光源激发过程中,所述光源电路系统提供的电流由所述总控制系统设置,且在激发过程中按设置的速度自动实时调节电流;控制电流从一个阶段电流增加至下一个阶段电流,并在不同阶段电流稳定一定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帆丁妍杨党纲薛兴荣王志远王东升刘颖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