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技术_技高网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400261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确定极化Polar码的母码长度N,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supgt;n</supgt;,n为正整数;对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通过该第一信道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因此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并且由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大大降低信道编码的复杂度和延迟,避免由速率匹配操作带来的性能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技术介绍

1、无线通信的快速演进预示着未来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最典型的三个通信场景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 mobile broadband,embb)、海量机器连接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和高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这些通信场景的需求将对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提出新的挑战。通信系统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通信的质量。信道编码作为最基本的无线接入技术,是满足5g通信需求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2、在香农理论提出后,各国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达到香农极限同时具有相对较低复杂度的编译码方法。虽然成为主流研究方向的turbo码和重新被提出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已经在lte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这两种码不能够很好的解决5g通信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embb和mmtc需要未来信道编码能够以较低的复杂度支持更大范围的码率。另外,embb和mmtc区别于lte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短包传输,因此要求信道编码可以更好的支持该类码长的通信。urllc进一步对数据传输的可靠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于码率,目前lte中turbo码不能够支持过低和过高的码率;对于中短包传输,turbo码和ldpc码由于自身编译码的特点,在有限码长下很难达到理想的性能;对于长包,虽然turbo和ldpc码随着码长的变长能够逼近香农极限,但理论性能始终未能到达。另外,在实现方面,turbo码和ldpc码在编译码实现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复杂度。因此,5g通信系统中,急需一种新的编码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在短包,码率、可靠度以及复杂度上存在的问题。

3、最近,arikan基于信道极化提出了一种编码方式,起名为极化码(polar codes)。极化码是第一种、也是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在不同码长下,尤其对于有限码,polar码的性能远优于turbo码和ldpc码。另外,polar码在编译码方面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这些优点让polar码在5g中具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4、极化(polar)码是可以取得香农容量且具有低编译码复杂度的编码方式。polar码是一种线性块码。其生成矩阵为gn.,其编码过程为其中,是一个二进制的行矢量,码长n=2n,n≥0。

5、bn是一个n×n转置矩阵,例如比特反转(bit reversal)矩阵。是f2的克罗内克幂(kronecker power),定义为

6、具体而言,polar码是一种依赖于信道(channel dependent)的编码,它对n个相同的信道w进行polar codes码极化处理,得到n个极化信道,当然,这n个极化信道的巴氏参数(bhattacharyya parameter)要么趋于0,要么趋于1。polar codes码在实际应用时,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针对不同信道w,计算所有n=2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然后选取其中的k个可靠度较高的极化信道,把这些极化信道对应的位置索引号集合称为信息集合(informationset)a。另外的一部分比特置为收发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称之为固定比特,其序号的集合用a的补集ac表示。polar码编码时,把k个信息符号放置到信息集合对应的位置上,其余(n-k)个位置(称为冻结集合(frozen set))放置固定已知符号,一般可以取该(n-k)个固定已知符号为全0符号,其中,k≤n。实际上,只需要收发端预先约定,固定比特序列可以被任意设置。从而,polar码的编码比特序列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这里ua为中的信息比特集合,ua为长度k的行矢量,即|a|=k,|·|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数目,即k表示集合a中元素的数目,也表示待编码信息比特的数量,也gn(a)是矩阵gn中由集合a中的索引对应的那些行得到的子矩阵,gn(a)是一个k×n的矩阵。集合a的选取决定了polar码的性能。

7、使用polar码进行信道编码时,在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polar码编码后,通常需要根据当前信道的载荷大小进行速率匹配等过程,上述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如何降低信息的传输复杂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该方法能够降低信息的传输复杂度。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赋形训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3、根据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确定极化polar码的母码长度n,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

4、对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

5、通过该第一信道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

6、因此,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因此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进而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7、应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信道的载荷大小可以为实际传输的polar码的码长,即实际传输的比特数。换句话说,信道的载荷大小对应于polar码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大小。

8、可选地,该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该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9、应理解,该目标信息还可以为其他信息,例如可以为广播信息、数据信息、确认信息、反馈信息等;相应地,该第一信道可以为其他信道,例如可以为广播信道、数据信道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10、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该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该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该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该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11、例如,当该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该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时,该n个比特可以与当前的信道的格式相对应。即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信道状态确定pdcch格式,并确定该格式对应的载荷大小n,然后对dci进行polar编码获得与信道的载荷大小对应的n个编码比特。

12、例如,该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可以为pdcch格式(format)0-3、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当前的信道状态,例如,根据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CE包括2、4、8或16个REG。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8.一种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终端或芯片。

10.一种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终端或芯片。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CE包括2、4、8或16个REG。

15.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17.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指令。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设备包括:

1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其中所述发送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ce包括2、4、8或16个reg。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8.一种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终端或芯片。

10.一种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终端或芯片。

1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榕乔云飞张华滋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