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255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属于电助力自行车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力气缸,所述弹力气缸的上侧密封活动套有活动罩,所述活动罩的前部与弹力气缸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罩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坐垫。所述坐垫和固定框的侧部设有挡布,所述挡布的上端与坐垫固定连接,所述挡布的下端与固定框固定连接。所述弹力气缸包括翻板、缸体和弹簧,当使用者坐在坐垫上受到颠簸时,通过坐垫作用于活动罩,使活动罩沿弹力气缸向下摆动,利用弹力气缸的弹力以及弹力气缸内的气体反作用于活动罩,通过活动罩作用于坐垫,利用气体结合弹力缓冲瞬间的颠簸作用力,提高了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助力自行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1、电助力自行车的后座主要利用弹簧进行缓冲,颠簸时,利用弹簧收缩缓冲作用力,再利用弹簧恢复预备缓冲下次震动。

2、由于仅采用弹簧缓冲作用力过程中,受到颠簸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弹簧消耗动能比较慢,因此受到重大颠簸时会反复颠簸,从而造成常规的弹簧式缓冲方式的舒适度比较低的问题。

3、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常规的弹簧式缓冲方式的舒适度比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力气缸,所述弹力气缸的上侧密封活动套有活动罩,所述活动罩的前部与弹力气缸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罩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坐垫。当使用者坐在坐垫上受到颠簸时,通过坐垫作用于活动罩,使活动罩沿弹力气缸向下摆动,利用弹力气缸的弹力以及弹力气缸内的气体反作用于活动罩,通过活动罩作用于坐垫,利用气体结合弹力缓冲瞬间的颠簸作用力,提高了舒适度。

4、优选的,所述坐垫和固定框的侧部设有挡布,所述挡布的上端与坐垫固定连接,所述挡布的下端与固定框固定连接。利用挡布挡在与活动罩衔接的缝隙外,避免裤子被夹。

5、优选的,所述弹力气缸包括翻板、缸体和弹簧,所述翻板的上端镂空开设有排气孔,所述缸体的下部镂空开设有吸气口,所述翻板的后部与缸体转动连接,所述翻板盖在吸气口的上端,所述弹簧对称固定连接在缸体的后部。当缸体内部形成高压时,利用排气孔向下缓慢排气泄压,消耗气体反弹动能,降低气体回弹颠簸率,进一步提高了舒适度。当缸体内部形成负压时,利用大气压打开翻板,通过吸气口吸气,降低气体进入阻力,方便再次应对高强度颠簸。

6、优选的,所述弹力气缸还包括缓冲皮块,所述缓冲皮块固定连接在翻板的前部上端。当翻板向上翘起时,利用缓冲皮块与活动罩接触,方便保护翻板且降低噪音的作用。

7、优选的,所述弹力气缸还包括皮环,所述皮环固定连接在吸气口的上端。翻板向下恢复时,利用皮环缓冲翻板撞击力,起到保护翻板且降低噪音的作用。

8、优选的,所述活动罩包括气罩、靠背和转轴,所述靠背固定连接在气罩的后部上端,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气罩的前部内端。当气罩受到向下的作用力后,通过气罩作用于弹簧,同时作用于气罩和缸体内部的气体,利用气体与弹簧组合缓冲作用力,当弹簧带动气罩向上复位时,使缸体内部形成负压,方便活动罩和坐垫内部形成气垫进一步缓冲颠簸。

9、优选的,所述坐垫包括软垫块和软限位块,所述软垫块的上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软限位块固定连接在软垫块的后部,且软垫块和软限位块为一体结构。通过凹槽方便稳定坐点。

1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1、当使用者坐在坐垫上受到颠簸时,通过坐垫作用于活动罩,使活动罩沿弹力气缸向下摆动,利用弹力气缸的弹力以及弹力气缸内的气体反作用于活动罩,通过活动罩作用于坐垫,利用气体结合弹力缓冲瞬间的颠簸作用力,提高了舒适度。

12、2、当缸体内部形成高压时,利用排气孔向下缓慢排气泄压,消耗气体反弹动能,降低气体回弹颠簸率,进一步提高了舒适度。

13、3、当缸体内部形成负压时,利用大气压打开翻板,通过吸气口吸气,降低气体进入阻力,方便再次应对高强度颠簸。

14、4、当翻板向上翘起时,利用缓冲皮块与活动罩接触,方便保护翻板且降低噪音的作用,当气罩受到向下的作用力后,通过气罩作用于弹簧,同时作用于气罩和缸体内部的气体,利用气体与弹簧组合缓冲作用力,当弹簧带动气罩向上复位时,使缸体内部形成负压,方便活动罩和坐垫内部形成气垫进一步缓冲颠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力气缸(2),所述弹力气缸(2)的上侧密封活动套有活动罩(3),所述活动罩(3)的前部与弹力气缸(2)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罩(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坐垫(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4)和固定框(1)的侧部设有挡布(5),所述挡布(5)的上端与坐垫(4)固定连接,所述挡布(5)的下端与固定框(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气缸(2)包括翻板(22)、缸体(24)和弹簧(25),所述翻板(22)的上端镂空开设有排气孔(23),所述缸体(24)的下部镂空开设有吸气口(27),所述翻板(22)的后部与缸体(24)转动连接,所述翻板(22)盖在吸气口(27)的上端,所述弹簧(25)对称固定连接在缸体(24)的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气缸(2)还包括缓冲皮块(21),所述缓冲皮块(21)固定连接在翻板(22)的前部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气缸(2)还包括皮环(26),所述皮环(26)固定连接在吸气口(27)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罩(3)包括气罩(31)、靠背(32)和转轴(33),所述靠背(32)固定连接在气罩(31)的后部上端,所述转轴(33)固定连接在气罩(31)的前部内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4)包括软垫块(41)和软限位块(43),所述软垫块(41)的上部开设有凹槽(42),所述软限位块(43)固定连接在软垫块(41)的后部,且软垫块(41)和软限位块(43)为一体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力气缸(2),所述弹力气缸(2)的上侧密封活动套有活动罩(3),所述活动罩(3)的前部与弹力气缸(2)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罩(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坐垫(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4)和固定框(1)的侧部设有挡布(5),所述挡布(5)的上端与坐垫(4)固定连接,所述挡布(5)的下端与固定框(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后座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气缸(2)包括翻板(22)、缸体(24)和弹簧(25),所述翻板(22)的上端镂空开设有排气孔(23),所述缸体(24)的下部镂空开设有吸气口(27),所述翻板(22)的后部与缸体(24)转动连接,所述翻板(22)盖在吸气口(27)的上端,所述弹簧(25)对称固定连接在缸体(24)的后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黎明孙淮林朱永青孙开伟丁一峰张恺朱弛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江淮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