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251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和储能系统,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箱体和风扇,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风扇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以所述电机的轴线为枢转轴线转动配合以在安装位置和拆卸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安装位置,所述安装部用于对所述连接部轴向限位,在所述拆卸位置,所述风扇可拆卸。由此,结构简单,无需通过紧固件将风扇固定在箱体的端板上,简化了安装或拆卸步骤,可快速安装或拆卸风扇,降低了安装或拆卸风扇的难度,还能够节省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且风扇与箱体的装配更为稳定可靠,便于拆卸风扇,以对风扇进行维修、清洗或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的储能装置主要采用风冷散热方式,通常是在储能装置上设置风扇,通过风扇将储能装置内的热空气排出储能装置。现有技术的方案中大都使用螺丝等紧固件将风扇固定在储能装置上,这种方式需要借助工具才可实现安装及拆卸,安装及拆卸时都比较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能够快速安装及拆卸风扇,降低了安装及拆卸难度。

2、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储能装置的储能系统。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箱体和风扇,所述箱体的端板设置有安装部;所述风扇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以所述风扇的转动轴线为枢转轴线转动配合以在安装位置和拆卸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安装位置,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在所述转动轴线的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在所述拆卸位置,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在所述转动轴线的轴向上间隔开。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储能装置,通过连接部与安装部的转动配合能够实现二者在安装位置与拆卸位置之间的切换,在安装位置时,安装部与连接部配合,二者卡合,可将风扇固定在箱体上,在拆卸位置时,连接部与安装部错开,安装部与连接部不再卡合,可直接将将风扇拆离箱体。这样,结构简单,无需通过紧固件将风扇固定在箱体的端板上,简化了安装或拆卸步骤,可快速安装或拆卸风扇,降低了安装或拆卸风扇的难度,还能够节省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且风扇与箱体的装配更为稳定可靠,便于拆卸风扇,以对风扇进行维修、清洗或更换。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或所述连接部形成为插接槽,对应所述连接部或所述安装部形成为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的插接件。这样设置,安装部与连接部的结构简单,通过转动即可实现安装部与连接部的插接配合,且能够提高风扇与箱体装配的稳定性。

6、具体地,所述端板上具有出风孔,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出风孔,所述安装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部在所述出风孔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形成于所述风扇的框架上,并在所述框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位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插接配合,在所述拆卸位置,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枢转轴线的周侧交错设置。这样,通过转动能够在安装位置与拆卸位置之间的切换,便于安装及拆卸风扇,提高了安装及拆卸效率。

7、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为弧形槽,所述插接件为弧形凸起,所述插接槽和所述插接件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弧形槽的结构相同,多个所述弧形凸起的结构相同,且多个所述弧形槽、多个所述弧形凸起同心设置。这样,二者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避免插接槽与插接件出现棱角影响二者配合,使连接部与安装部能够顺利配合,通过旋转风扇即可完成装配或拆卸,方便装配或拆卸,提高了装配或拆卸效率。

8、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形成为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弧形板以及位于所述弧形板朝向所述枢转轴线一侧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板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箱体间隔开。这样,弧形槽部分位于弧形凸起与箱体之间,弧形凸起不影响弧形槽正常转动,且弧形凸起能够插接在弧形槽内,对弧形槽卡合以使风扇稳定装配在箱体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在所述枢转轴线的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连接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第三板,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以及所述第三板限定出所述插接槽,所述弧形凸起伸入所述插接槽,所述第一板与所述框架相连,所述第二板插入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箱体之间的间隙内。这样设置,插接槽的结构简单,将插接槽设置为此种结构,既能够确保风扇可以正常转动又可确保弧形凸起与插接槽插接配合,使用时仅需转动风扇,使插接槽与弧形凸起重合,弧形凸起插接配合在插接槽中,可实现风扇与箱体的装配,拆卸风扇时仅需转动风扇使插接槽与弧形凸错开即可将风扇与箱体分离。

10、具体地,所述弧形凸起位于所述弧形板的径向一侧,所述弧形板背离所述弧形凸起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这样,能够加强弧形板的结构强度,提高弧形凸起对插接槽限位的稳定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槽的周向一端设置有限位筋条,以限定所述风扇的安装方向以及拆卸方向。这样,限位筋条能够加强插接槽的结构强度,还能够限定风扇的安装方向和拆卸方向。

12、具体地,多个所述弧形槽的等效扇形的角度和、多个所述弧形凸起的等效扇形的角度和均为45°~90°。这样,能够确保弧形槽与弧形凸起连接的稳定性,且能够确保拆卸方便。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具有多个电池模组,且相邻的电池模组之间限定出冷却风道,所述箱体上具有出风孔,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出风孔并与所述冷却风道正对。这样,通过设置冷却风道,便于电池模组散热,提高了散热效果及散热效率,将风扇与冷却风道正对设置,能够更为快速有效地抽出冷却风道内的热风,实现快速降温。

14、具体地,所述风扇的框架上设置有过线槽,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过线槽相对的过线孔,所述风扇的连接线依次穿设所述过线槽、所述过线孔以伸入箱体内。这样,方便安装,便于连接线穿入箱体,且能够降低连接线的报废率,不易折断连接线,降低了成本。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储能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这样,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散热性能,使得储能系统的运行更为稳定,使用安全性更高。

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或所述连接部(21)形成为插接槽(211),对应所述连接部(21)或所述安装部(11)形成为与所述插接槽(211)插接配合的插接件(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具有出风孔(13),所述风扇(20)设置于所述出风孔(13),所述安装部(11)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部(11)在所述出风孔(13)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21)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21)形成于所述风扇(20)的框架上,并在所述框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位置,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安装部(11)插接配合,在所述拆卸位置,所述安装部(11)与所述连接部(21)在所述枢转轴线的周侧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211)为弧形槽,所述插接件(111)为弧形凸起(1112),所述插接槽(211)和所述插接件(111)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弧形槽的结构相同,多个所述弧形凸起(1112)的结构相同,且多个所述弧形槽、多个所述弧形凸起(1112)同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形成为插接件(111),所述插接件(111)包括:弧形板(1111)以及位于所述弧形板(1111)朝向所述枢转轴线一侧的弧形凸起(1112),所述弧形板(1111)与所述箱体(10)连接,所述弧形凸起(1112)与所述箱体(10)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包括:在所述枢转轴线的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板(2111)和第二板(2112)、连接所述第一板(2111)和所述第二板(2112)的第三板(2113),所述第一板(2111)、所述第二板(2112)以及所述第三板(2113)限定出所述插接槽(211),所述弧形凸起(1112)伸入所述插接槽(211),所述第一板(2111)与所述框架相连,所述第二板(2112)插入所述弧形凸起(1112)与所述箱体(10)之间的间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凸起(1112)位于所述弧形板(1111)的径向一侧,所述弧形板(1111)背离所述弧形凸起(1112)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111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211)的周向一端设置有限位筋条(2114),以限定所述风扇(20)的安装方向以及拆卸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弧形槽的等效扇形的角度和、多个所述弧形凸起(1112)的等效扇形的角度和均为45°~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内具有多个电池模组(40),且相邻的电池模组(40)之间限定出冷却风道(30),所述箱体(10)上具有出风孔(13),所述风扇(20)设置于所述出风孔(13)并与所述冷却风道(30)正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20)的框架上设置有过线槽(22),所述箱体(10)上设有与所述过线槽(22)相对的过线孔(12),所述风扇(20)的连接线依次穿设所述过线槽(22)、所述过线孔(12)以伸入箱体(10)内。

12.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1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或所述连接部(21)形成为插接槽(211),对应所述连接部(21)或所述安装部(11)形成为与所述插接槽(211)插接配合的插接件(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具有出风孔(13),所述风扇(20)设置于所述出风孔(13),所述安装部(11)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部(11)在所述出风孔(13)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21)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21)形成于所述风扇(20)的框架上,并在所述框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位置,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安装部(11)插接配合,在所述拆卸位置,所述安装部(11)与所述连接部(21)在所述枢转轴线的周侧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211)为弧形槽,所述插接件(111)为弧形凸起(1112),所述插接槽(211)和所述插接件(111)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弧形槽的结构相同,多个所述弧形凸起(1112)的结构相同,且多个所述弧形槽、多个所述弧形凸起(1112)同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形成为插接件(111),所述插接件(111)包括:弧形板(1111)以及位于所述弧形板(1111)朝向所述枢转轴线一侧的弧形凸起(1112),所述弧形板(1111)与所述箱体(10)连接,所述弧形凸起(1112)与所述箱体(10)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包括:在所述枢转轴线的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板(2111)和第二板(2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德良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