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及弹簧针制造技术_技高网

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及弹簧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220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及弹簧针,该弹簧针包括触头和后套,该后套包括后套主体,该后套主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腔体;该腔体内还成型有弹簧内衬,该弹簧内衬包括垂直后套主体轴向分布的衬底和至少两个前端与后套主体连接的弹性悬臂,上述弹性悬臂末端均与衬底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弹性伸缩实现衬底沿后套主体轴向的浮动;触头尾部滑动设置在后套内且其尾部端面与衬底弹性接触,该衬底为触头提供使其轴向向前由后套腔体前端脱出的动力,触头通过其前端外周的挡止面与后套前端收口的配合实现轴向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仅需两个零件即可满足弹簧针的功能需求,且电性能可靠性更高,同时没有多层零件的径向堆叠,使得弹簧针的直径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接触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及弹簧针


技术介绍

1、现阶段弹簧针作为一种新的接触件形式,逐步广泛应用到各类武器装备中,国内外也有较多的弹簧针生产厂家,主要有低成本弹簧针和高可靠弹簧针两种,根据不同使用厂家,选择不同种类的弹簧针。

2、目前国内外低成本弹簧针主要由触头、后套筒、弹簧以及钢球组成,该类接触通过多个零件的转接,方可实现信号传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其可靠性存在不足。

3、现有的高可靠弹簧针在低成本弹簧针基础上增加一个内置簧爪,通过簧爪与触头的直接接触,降低链路中的接触电阻,实现高可靠传输,但其零件数量较多,且层数较多,使得弹簧针尺寸无法做到更小,不能满足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及弹簧针,使其通过弹簧内衬和后套的一体化设计,仅需两个零件即可实现弹簧针的功能,且其电性能可靠性更高,同时没有多层零件的径向堆叠,使得弹簧针的直径更小。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包括后套主体,该后套主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腔体,且该腔体前端敞开;该腔体内还成型有弹簧内衬,该弹簧内衬包括垂直后套主体轴向分布的衬底和至少两个前端与后套主体连接的弹性悬臂,上述弹性悬臂末端均与衬底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弹性伸缩实现衬底沿后套主体轴向的浮动。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4、前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所述弹性悬臂沿后套主体轴向向后蜿蜒,且随与衬底之间间距的减小,相邻弹性悬臂之间的间距减小。

5、前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所述弹性悬臂是由悬臂簧片经多次折叠形成的。

6、前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所述弹性悬臂通过焊接或铆接实现与衬底的连接固定。

7、前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后套主体周向分布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窗口,每个窗口内设有一个弹性悬臂,该弹性悬臂前端与窗口前端内壁一体连接。

8、前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所述弹性悬臂是由后套主体上切割形成窗口的部分材料经折叠形成的。

9、前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所述弹簧内侧包括两个弹性悬臂,后套主体上对称设有两个对应的窗口。

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弹簧针,其包括触头和后套,所述后套上述任一所述的后套,所述触头尾部滑动设置在后套内且其尾部端面与弹簧衬里的衬底弹性接触,该衬底为触头提供使其轴向向前由后套腔体前端脱出的动力,触头通过其前端外周的挡止面与后套前端收口的配合实现轴向向前移动的限位。

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12、前述的弹簧针,所述触头尾部外周为由前到后尺寸逐渐减小的阶梯轴结构,该阶梯轴结构在变径处形成台阶,所述弹性悬臂上也形成与触头尾部台阶匹配的限位台阶,使得触头尾部外周与弹性悬臂通过多级台阶适配接触。

13、前述的弹簧针,所述触头尾部台阶的数量不大于单个弹性悬臂内侧形成限位台阶的数量。

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5、本专利技术直接在后套内成型弹簧内衬,实现后套弹簧一体化,取代独立弹簧,仅需两个零件即可满足弹簧针的功能需求,且电性能可靠性更高,同时没有多层零件的径向堆叠,使得弹簧针的直径更小。

16、本专利技术弹簧针的触头尾部与后套内弹簧内衬的衬底始终保持端面弹性接触,弹簧内衬始终为触头提供使其轴向向前的弹性力,保证了触头与弹簧内衬接触的可靠,而弹簧内衬与后套又为一体设计,由此实现了由触头到后套的电性能稳定传输。

17、本专利技术触头尾部与弹簧内衬采用互相匹配的台阶结构,当触头尾部与后套弹簧内衬台阶接触时,多层台阶共同接触,实现弹簧内衬受力均匀拉伸。即本专利技术在不改变零件原尺寸的基础上,增加了台阶触点,在加强电性能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实现弹簧内衬拉伸时受力均匀,不易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套主体,该后套主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腔体,且该腔体前端敞开;该腔体内还成型有弹簧内衬(3),该弹簧内衬(3)包括垂直后套主体轴向分布的衬底(32)和至少两个前端与后套主体连接的弹性悬臂(31),上述弹性悬臂(31)末端均与衬底(32)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弹性伸缩实现衬底(32)沿后套主体轴向的浮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31)沿后套主体轴向向后蜿蜒,且随与衬底(32)之间间距的减小,相邻弹性悬臂(31)之间的间距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31)是由悬臂簧片经多次折叠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31)通过焊接或铆接实现与衬底(32)的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后套主体周向分布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窗口(11),每个窗口(11)内设有一个弹性悬臂(31),该弹性悬臂(31)前端与窗口(11)前端内壁一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31)是由后套主体上切割形成窗口(11)的部分材料经折叠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内侧(3)包括两个弹性悬臂(31),后套主体上对称设有两个对应的窗口(11)。

8.一种弹簧针,其包括触头(2)和后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1)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后套(1),所述触头(2)尾部滑动设置在后套(1)内且其尾部端面与弹簧衬里(3)的衬底(32)弹性接触,该衬底(32)为触头(2)提供使其轴向向前由后套(1)腔体前端脱出的动力,触头(2)通过其前端外周的挡止面(21)与后套(1)前端收口(12)的配合实现轴向向前移动的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簧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2)尾部外周为由前到后尺寸逐渐减小的阶梯轴结构,该阶梯轴结构在变径处形成台阶(22),所述弹性悬臂(31)上也形成与触头(22)尾部台阶(22)匹配的限位台阶(311),使得触头(1)尾部外周与弹性悬臂(31)通过多级台阶适配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簧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2)尾部台阶(22)的数量不大于单个弹性悬臂(31)内侧形成限位台阶(311)的数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套主体,该后套主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腔体,且该腔体前端敞开;该腔体内还成型有弹簧内衬(3),该弹簧内衬(3)包括垂直后套主体轴向分布的衬底(32)和至少两个前端与后套主体连接的弹性悬臂(31),上述弹性悬臂(31)末端均与衬底(32)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弹性伸缩实现衬底(32)沿后套主体轴向的浮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31)沿后套主体轴向向后蜿蜒,且随与衬底(32)之间间距的减小,相邻弹性悬臂(31)之间的间距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31)是由悬臂簧片经多次折叠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31)通过焊接或铆接实现与衬底(32)的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后套主体周向分布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窗口(11),每个窗口(11)内设有一个弹性悬臂(31),该弹性悬臂(31)前端与窗口(11)前端内壁一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弹簧内衬的后套,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宇谭国锋何晨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