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北大学专利>正文

原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1856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原油降凝剂,由质量分数为99.0~99.8%的四元共聚物、质量分数为0.1~0.5%气相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0.1~0.5%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制成,其中四元共聚物由单体丙烯酸高碳醇酯、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苯乙烯聚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加药剂量小,降凝幅度大,防蜡效果好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降凝剂使原油的凝点显著降低,原油的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变宽,并使非牛顿流体温度下的粘度减小。在江汉油田应用,只要加入质量分数为0.025%的降凝剂,原油的凝固点从25℃降低到-7℃,降低幅度为32℃,现场使用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凝剂,尤其是涉及一种。技术背景 我国大部分油田的原油属于高蜡原油,含蜡量在20%左右,有的甚至接近40%, 在秋冬季的低温条件下,原油蜡结晶析出,晶体之间互相结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并将低凝 点的油分、油泥、胶质和浙青质等吸附或包围在网状结构内形成蜡膏状物质,使原油降低甚 至失去流动性。这些蜡晶也极易沉积在井下设备、输油管线、储罐等的金属壁面,造成管道 堵塞,给原油的开采、集输尤其是低温条件下的开采、长距离集输造成很大困难。目前,对于 长距离管道输油,一种方法是采用逐站加热工艺对原油进行升温降粘,以保证原油的流动 性,依靠加热降粘,燃料动力消耗约占输油成本的30%,同时原油中轻质油份挥发损失。也 有用水包油形成乳液的方法来解决高凝原油的开采和输送问题。但原油存在着脱水等一系 列后处理问题,增大了原油加工成本。原油降凝剂是当前石油助剂领域的研究热点,原油降凝剂能有效的降低原油凝固 点和粘度,改善原油在采油、集输、储存等作业中的质量和效率。并且还能提高油品的使用 性能,加宽原油炼制时馏分的切割宽度,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的利用率。但现有多数原油降 凝剂性能还是比较有限,具体应用时,降凝效果仍然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原油加热降粘法能耗高,水包油法需要进行脱水处理,使 用成本高等技术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现有原油降凝剂使用效果不甚理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原油降凝剂由质量分数为99. 0 99. 8%的四元共聚物、质量分数为0. 1 0.5%气相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0. 1 0.5% 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制成,其中四元共聚物由单体丙烯酸高碳醇酯、甲基丙烯酸 (H2CC(CH3)COOH)、马来酸酐(CHC00C0CH)、苯乙烯(C6H5CH = CH2)聚合而成。作为优选,所述四元共聚物中,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苯乙烯的混合物与丙烯酸 高碳醇酯的摩尔比为1 (2 3),甲基丙烯酸与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摩尔比为1 1 1。作为优选,所述丙烯酸高碳醇酯选自丙烯酸C12 C2tl醇酯中的一种或任意多种的 任意组合。作为优选,所述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选自全氟辛基磺酰氟、N-乙基全氟辛基 磺酰胺、N-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中的一种。制备上述原油降凝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丙烯酸高碳醇的酯化以甲苯为溶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 齐U,温度为120 140°C的反应条件下,用高碳醇与丙烯酸进行酯化,酯化产物用5%的碳酸 氢钠稀碱液洗涤,然后将甲苯蒸出得丙烯酸高碳醇酯。B.聚合将高碳醇酯与丙烯酸、马来酸酐、苯乙烯按比例配合,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在氮气保护下,在60 80°C温度下聚合,得到四元共聚物。C.混合取上述四元共聚物与气相二氧化硅、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 复配,得到本专利技术原油降凝剂。本专利技术具有加药剂量小,降凝幅度大,防蜡效果好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降凝 剂使原油的凝点显著降低,原油的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变宽,并使非牛顿流体温度下的粘度 减小。在江汉油田应用,只要加入质量分数为0. 025%的降凝剂,原油的凝固点从25°C降低 到-7V,降低幅度为32°C,现场使用效果良好。此外,本专利技术在显著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的 同时,还较传统降凝剂成本更低,因此其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 以甲苯为溶剂,加入阻聚剂对苯二酚(丙烯酸质量的1. 0% ),催化剂对 甲苯磺酸(丙烯酸质量的1.0% ),在温度为120°C的条件下,用十二醇与丙烯酸进行酯化, 反应时间为6小时,酯化产物用5%的碳酸氢钠稀碱液洗涤,再用水洗涤至中性,分出水相, 然后将甲苯蒸出得丙烯酸高碳醇酯;再将单体丙烯酸高碳醇酯与单体甲基丙烯酸、马来酸 酐、苯乙烯按比例混合,其中丙烯酸高碳醇酯 与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苯乙烯混合物的摩 尔比为2 1,而甲基丙烯酸与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摩尔比为1 1 1,以甲苯为溶剂,过 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单体总质量的0. 8,在氮气保护下,在60°C温度下聚合,反应时间 为6小时,得到四元共聚物;按质量比将99. 3%的共聚物与0. 2%的气相二氧化硅和0. 5% 的非离子型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全氟辛基磺酰氟)复配,得到本专利技术原油降凝剂。实施例2 以甲苯为溶剂,加入阻聚剂对苯二酚(丙烯酸质量的1. 0% ),催化剂对 甲苯磺酸(丙烯酸质量的1.0% ),在温度为135°C的条件下,用十六醇与丙烯酸进行酯化, 反应时间为6小时,酯化产物用5%的碳酸氢钠稀碱液洗涤,再用水洗涤至中性,分出水相, 然后将甲苯蒸出得丙烯酸高碳醇酯;再将单体丙烯酸高碳醇酯与单体甲基丙烯酸、马来酸 酐、苯乙烯按比例混合,其中丙烯酸高碳醇酯与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苯乙烯混合物的摩 尔比为2 1,而甲基丙烯酸与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摩尔比为1 1 1,以甲苯为溶剂,过 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单体总质量的0. 8,在氮气保护下,在65°C温度下聚合,反应时间 为6小时,得到四元共聚物;按质量比将99. 5%的共聚物与0. 2%的气相二氧化硅和0. 3% 的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全氟辛基磺酰氟)复配,得到本专利技术原油降凝剂。实施例3 以甲苯为溶剂,加入阻聚剂对苯二酚(丙烯酸质量的1. 0% ),催化剂对 甲苯磺酸(丙烯酸质量的1.0% ),在温度为130°C的条件下,用十六醇与丙烯酸进行酯化, 反应时间为6小时,酯化产物用5%的碳酸氢钠稀碱液洗涤,再用水洗涤至中性,分出水相, 然后将甲苯蒸出得丙烯酸高碳醇酯;再将单体丙烯酸高碳醇酯与单体甲基丙烯酸、马来酸 酐、苯乙烯按比例混合,其中丙烯酸高碳醇酯与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苯乙烯混合物的摩 尔比为2. 5 1,而甲基丙烯酸与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摩尔比为1 1 1,以甲苯为溶剂, 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单体总质量的0.8% ),在氮气保护下,在70°C温度下聚合,反应 时间为6小时,得到四元共聚物;按质量比将99. 3%的共聚物与0. 2%的气相二氧化硅和 0.5%的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复配,得到本专利技术原油降凝 剂。实施例4 以甲苯为溶剂,加入阻聚剂对苯二酚(丙烯酸质量的1. 0% ),催化剂对 甲苯磺酸(丙烯酸质量的1.0% ),在温度为140°C的条件下,用十八醇与丙烯酸进行酯化, 反应时间为6小时,酯化产物用5%的碳酸氢钠稀碱液洗涤,再用水洗涤至中性,分出水相, 然后将甲苯蒸出得丙烯酸高碳醇酯;再将单体丙烯酸高碳醇酯与单体甲基丙烯酸、马来酸 酐、苯乙烯按比例混合,其中单体丙烯酸高碳醇酯与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苯乙烯混合物 的摩尔比为3 1,而甲基丙烯酸与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摩尔比为1 1 1,以甲苯为溶 齐U,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单体总质量的0. 8% ),在氮气保护下,在75°C温度下聚合,反 应时间为6小时,得到四元共聚物;按质量比将99. 3%的共聚物与0. 5%的气相二氧化硅和 0.2%的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N-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复配,得到本专利技术原油降凝 剂。实施例5 以甲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油降凝剂,其特征是其由质量分数为99.0~99.8%的四元共聚物、质量分数为0.1~0.5%气相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0.1~0.5%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制成,其中四元共聚物由单体丙烯酸高碳醇酯、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苯乙烯聚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新潘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学仙桃市九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