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174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包括压合模盖,所述压合模盖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内筒,所述滑动内筒的内部设置有进料机构。有益效果:通过初始状态下压合模盖、滑动内筒和导向筒之间均相互接触连接的效果,从而达到使模具在拼装完成后内部为实体,进而使模具的内部无空气残留,在材料进入使滑动内筒和导向筒发生移动使达到使压合模盖、滑动内筒和导向筒之间形成的天线罩的型腔的效果,从而达到防止在制作天线罩时因模具内部存在空气导致所生产的天线罩的表面存在较多的孔洞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天线罩模具,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


技术介绍

1、天线罩是保护天线系统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构物。它在电气性能上具有良好的电磁波穿透特性,机械性能上能经受外部恶劣环境的作用。室外天线通常置于露天工作,直接受到自然界中暴风雨、冰雪、沙尘以及太阳辐射等的侵袭,致使天线精度降低、寿命缩短和工作可靠性差。

2、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树脂复合材料来制作天线罩,这种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优化的介电特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并且其一般通过发泡技术与模具进行制备,进而有效的降低天线罩的重量,但是在现有的模具中在灌注材料时模具的内部一般会存在空气,而在填入材料时通过发泡技术会使模具中迅速的充满材料,进而导致空气无法及时的排出从而导致生产出的天线罩的表面存在空洞,导致天线罩的表面不平整,进而导致影响天线罩的稳定性,导致使用寿命降低。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包括压合模盖,所述压合模盖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内筒,所述滑动内筒的内部设置有进料机构,且所述滑动内筒的上端与所述进料机构的上端均与所述压合模盖的内部顶端接触连接,且所述滑动内筒的外壁与所述压合模盖的内壁滑动接触连接,所述进料机构的外壁与所述滑动内筒的内壁滑动接触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压合模盖的内部下端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滑动块,且所述滑动内筒的外壁与所述滑动块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槽。

5、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滑动内筒内部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导向筒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导向筒内部下端设置有两对称设置的定位板,且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位于两所述定位板之间的限位环。

6、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导向筒的内部设置有压缩螺盘,所述转动轴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设置有导向螺盘。

7、进一步的,所述压合模盖下端位于两相邻所述滑动块之间设置有l型限位杆。

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筒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延长筒,且所述导向筒的外侧下端设置有与所述l型限位杆相滑动连接的限位槽。

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技术通过压缩螺盘的设置使材料进入压合模盖,通过材料进入所带来的压力进而达到使滑动内筒和导向筒发生移动的效果,进而使压合模盖、滑动内筒和导向筒之间形成的天线罩的型腔,进而达到制作天线罩的效果。

11、2、通过初始状态下压合模盖、滑动内筒和导向筒之间均相互接触连接的效果,从而达到使模具在拼装完成后内部为实体,进而使模具的内部无空气残留,在材料进入使滑动内筒和导向筒发生移动使达到使压合模盖、滑动内筒和导向筒之间形成的天线罩的型腔的效果,从而达到防止在制作天线罩时因模具内部存在空气导致所生产的天线罩的表面存在较多的孔洞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包括压合模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模盖(1)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内筒(2),所述滑动内筒(2)的内部设置有进料机构(3),且所述滑动内筒(2)的上端与所述进料机构(3)的上端均与所述压合模盖(1)的内部顶端接触连接,且所述滑动内筒(2)的外壁与所述压合模盖(1)的内壁滑动接触连接,所述进料机构(3)的外壁与所述滑动内筒(2)的内壁滑动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模盖(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滑动块(4),且所述滑动内筒(2)的外壁与所述滑动块(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槽(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位于所述滑动内筒(2)内部的导向筒(6),所述导向筒(6)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7),所述导向筒(6)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8),所述导向筒(6)内部下端设置有两对称设置的定位板(9),且所述转动轴(7)的一端设置有位于两所述定位板(9)之间的限位环(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7)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导向筒(6)的内部设置有压缩螺盘(11),所述转动轴(7)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腔(12),所述滑动腔(12)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连接的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的外侧设置有导向螺盘(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模盖(1)下端位于两相邻所述滑动块(4)之间设置有L型限位杆(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6)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延长筒(16),且所述导向筒(6)的外侧下端设置有与所述L型限位杆(15)相滑动连接的限位槽(1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包括压合模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模盖(1)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内筒(2),所述滑动内筒(2)的内部设置有进料机构(3),且所述滑动内筒(2)的上端与所述进料机构(3)的上端均与所述压合模盖(1)的内部顶端接触连接,且所述滑动内筒(2)的外壁与所述压合模盖(1)的内壁滑动接触连接,所述进料机构(3)的外壁与所述滑动内筒(2)的内壁滑动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模盖(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滑动块(4),且所述滑动内筒(2)的外壁与所述滑动块(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槽(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树脂复合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位于所述滑动内筒(2)内部的导向筒(6),所述导向筒(6)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7),所述导向筒(6)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雨轩叶伊娜周京京邱静怡黄炜恒甄健蓉钱星乐刘淑婷蔺红霞卢宇政曹燚莲杜运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