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减振,尤其涉及一种双重避振底盘结构及其应用的车辆。
技术介绍
1、社会现有小型电动越野车辆,都是以压缩螺旋弹簧来缓冲减振,这种压缩弹簧减振行程很小,行程小就是减振效果差,当一个车轮越障攀爬升高一点,就会带动其他车轮悬空,这就影响了车辆的稳定舒适性也降低了车轮的抓着驱动力,有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增加弹簧长度和缩减弹簧刚性强度来增加弹簧压缩行程增加弹簧柔性,但是这种方法有一种弊端,就是当车辆行驶猛加速和紧急刹车或上下陡坡时,车辆就会出现过分前仰后翘,在侧坡路面上或快速转弯,车辆都会出现过分侧倾现象。现设计一种双重避振底盘结构就解决了这一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重避振底盘结构及其应用的车辆。
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双重避振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所述的底盘本体上横向转动设有第一纵向转换摇臂和第二纵向转换摇臂,所述第一纵向转换摇臂的前侧安装有第一前轮,所述第一纵向转换摇臂的后侧安装有第一后轮,所述第二纵向转换摇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重避振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本体(1)上横向转动设有第一纵向转换摇臂(2)和第二纵向转换摇臂(3),所述第一纵向转换摇臂(2)的前侧安装有第一前轮(17),所述第一纵向转换摇臂(2)的后侧安装有第一后轮(19),所述第二纵向转换摇臂(3)的前侧安装有第二前轮(18),所述第二纵向转换摇臂(3)的后侧安装有第二后轮(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避振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拉双向压缩减振件(21)通过第一关节轴承(8)与第一纵向转换摇臂(2)连接,所述第一推拉双向压缩减振件(2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关节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避振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本体(1)上横向转动设有第一纵向转换摇臂(2)和第二纵向转换摇臂(3),所述第一纵向转换摇臂(2)的前侧安装有第一前轮(17),所述第一纵向转换摇臂(2)的后侧安装有第一后轮(19),所述第二纵向转换摇臂(3)的前侧安装有第二前轮(18),所述第二纵向转换摇臂(3)的后侧安装有第二后轮(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避振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拉双向压缩减振件(21)通过第一关节轴承(8)与第一纵向转换摇臂(2)连接,所述第一推拉双向压缩减振件(2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关节轴承(9)与所述横向连杆(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避振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拉双向压缩减振件(22)通过第三关节轴承(10)与第二纵向转换摇臂(3)连接,所述第二推拉双向压缩减振件(2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关节轴承(11)与所述横向连杆(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避振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转换摇臂(2)相对所述底盘本体(1)转动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纵向转换摇臂(3)相对所述底盘本体(1)转动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避振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安装轴(4),所述横向安装轴(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向转换摇臂(2)横向转动连接,所述横向安装轴(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向转换摇臂(3)横向转动连接,所述横向安装轴(4)的中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避振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杆(6)相对所述底盘本体(1)转动轴线到所述第一后轮(19)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纵向转换摇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孟,赵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浩创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