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1093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及车辆,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上安装有悬架,悬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还包括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上被动组件,所述被动组件包括第一前被动组件、第二前被动组件、第一后被动组件和第二后被动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前被动组件、第二前被动组件、第一后被动组件和第二后被动组件相对所述底盘本体转动进而对悬架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及车辆,结构简单,进而避免车辆在急刹车或急加速或转弯等造成车辆底盘倾斜较大造成车辆翻车,进而确保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底盘平衡,尤其涉及一种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2、现有的悬架系统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前悬架和后悬架的减震特别是越野车的车辆减震一般是采用螺旋弹簧,且底盘上的弹簧减震的行程有一定的约束,且汽车的前悬架和后悬架之间没有相应的联系,之间的当车辆在突然加速或刹车特别是在坡道上突然加速或刹车时,可能会出现车辆前仰后翻或前倾后翘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及车辆。

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上安装有悬架,悬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还包括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上被动组件,所述被动组件包括第一前被动组件、第二前被动组件、第一后被动组件和第二后被动组件;

3、所述第一前被动组件的一侧位于所述前悬架的上方并通过关节轴承与前悬架的连接,转动所述第一前被动组件实现对前悬架靠近一个前轮的一侧向下压或向上抬;所述第二前被动组件的一侧位于所述前悬架的上方并通过关节轴承与前悬架连接,转动所述第二前被动组件实现对前悬架靠近另一个前轮的一侧向下压或向上抬;

4、所述第一后被动组件的一侧位于所述后悬架的上方并通过关节轴承与后悬架的连接,转动所述第一后被动组件实现对后悬架靠近一个后轮的一侧向下压或向上抬;所述第二后被动组件的一侧位于所述后悬架的上方并通过关节轴承与后悬架连接,转动所述第二后被动组件实现对后悬架靠近另一个后轮的一侧向下压或向上抬;

5、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前被动组件、第二前被动组件、第一后被动组件和第二后被动组件相对所述底盘本体转动。

6、优选地,当车辆发生倾斜时,位于较低位置轮子相对应的被动组件对靠近该轮子悬架施加向上的力;位于较高位置轮子相对应的被动组件对靠近该轮子悬架施加向下的力。

7、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横向驱动件和纵向驱动件,还包括横向滑块、纵向滑块、前传动杆、后传动杆、传动组件和转换杆,其中:

8、所述纵向滑块纵向滑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的中部,所述纵向驱动件驱动所述纵向滑块在所述底盘本体上移动,所述横向滑块横向滑动安装在所述纵向滑块上,所述横向驱动件安装在所纵向滑块上并用于带动所述横向滑块相对所述纵向滑块横向移动;

9、所述转换杆的中部竖向转动安装在所述横向滑块上,所述前传动杆的中部竖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转换杆的一端,所述后传动杆的中部竖向转动安装在所述转换杆的另一端;

10、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前传动组件、第二前传动组件、第一后传动组件和第二后传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前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前传动杆的一端和第一前被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前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前传动杆的另一端和第二前被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后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后传动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后被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后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后传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后被动组件之间。

11、优选地,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驱动机构动作,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横向驱动件和纵向驱动件均为电动伸缩杆,可以通过陀螺仪感知车辆倾斜状态,进而控制横向驱动件和纵向驱动件的动作,当车辆加速度很大时,控制纵向驱动件动作。

12、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角型连接杆和拉拽压缩弹簧减震器,拉拽压缩弹簧减震器的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被动组件连接,所述拉拽压缩弹簧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角型连接杆的一端竖向转动连接,所述角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传动杆或后传动杆的一端竖向转动连接,所述角型连接杆的拐角处于所述纵向滑块竖向转动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前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前传动组件相对所述转换杆沿所述底盘本体的前后方向的中线对称。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前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一后传动组件相对所述转换杆沿所述底盘本体的左右方向的中线对称。

15、优选地,所述被动组件包括纵向摇臂和竖向连接杆,所述纵向摇臂通过关节轴承与竖向连接杆连接,所述竖向连接杆通过关节轴承与悬架连接,所述纵向摇臂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上,所述纵向摇臂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纵向摇臂与所述底盘本体连接位置、所述纵向摇臂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连接位置以及竖向连接杆与纵向摇臂的连接位置呈三角形分布,且所述纵向摇臂与所述底盘本体连接位置高于所述纵向摇臂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连接位置以及竖向连接杆与纵向摇臂的连接位置。

16、优选地,所述底盘本体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纵向摇臂接触面为从下到上逐渐向靠近所述底盘本体中部方向倾斜的斜面。

17、优选地,所述前悬架为独立悬架。

18、优选地,所述后悬架为非独立悬架。

19、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

20、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及车辆,结构简单,根据车辆倾斜或加速状态,通过设置的驱动机构、第一前被动组件、第二前被动组件、第一后被动组件和第二后被动组件对前悬架和后悬架上施加力,进而避免车辆在急刹车或急加速或转弯等造成车辆底盘倾斜较大造成车辆翻车,进而确保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包括底盘本体(1),所述底盘本体(1)上安装有悬架,悬架包括前悬架(2)和后悬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被动组件,所述被动组件包括第一前被动组件(5)、第二前被动组件(6)、第一后被动组件(7)和第二后被动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车辆发生倾斜时,位于较低位置轮子相对应的被动组件对靠近该轮子悬架施加向上的力;位于较高位置轮子相对应的被动组件对靠近该轮子悬架施加向下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横向驱动件(9)和纵向驱动件(10),还包括横向滑块(11)、纵向滑块(12)、前传动杆(13)、后传动杆(14)、传动组件和转换杆(15),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角型连接杆(27)和拉拽压缩弹簧减震器(28),拉拽压缩弹簧减震器(28)的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被动组件连接,所述拉拽压缩弹簧减震器(28)的另一端与所述角型连接杆(27)的一端竖向转动连接,所述角型连接杆(27)的另一端与所述前传动杆(13)或后传动杆(14)的一端竖向转动连接,所述角型连接杆(27)的拐角处于所述纵向滑块(12)竖向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传动组件(16)和所述第二前传动组件(17)相对所述转换杆(15)沿所述底盘本体(1)的前后方向的中线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传动组件(16)和所述第一后传动组件(18)相对所述转换杆(15)沿所述底盘本体(1)的左右方向的中线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组件包括纵向摇臂(29)和竖向连接杆(30),所述纵向摇臂(29)通过关节轴承与竖向连接杆(30)连接,所述竖向连接杆(30)通过关节轴承与悬架连接,所述纵向摇臂(29)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所述纵向摇臂(29)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纵向摇臂(29)与所述底盘本体(1)连接位置、所述纵向摇臂(29)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连接位置以及竖向连接杆(30)与纵向摇臂(29)的连接位置呈三角形分布,且所述纵向摇臂(29)与所述底盘本体(1)连接位置高于所述纵向摇臂(29)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连接位置以及竖向连接杆(30)与纵向摇臂(29)的连接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1)上设有支撑部(31),所述支撑部(31)与所述纵向摇臂(29)接触面为从下到上逐渐向靠近所述底盘本体(1)中部方向倾斜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2)为独立悬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3)为非独立悬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包括底盘本体(1),所述底盘本体(1)上安装有悬架,悬架包括前悬架(2)和后悬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被动组件,所述被动组件包括第一前被动组件(5)、第二前被动组件(6)、第一后被动组件(7)和第二后被动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车辆发生倾斜时,位于较低位置轮子相对应的被动组件对靠近该轮子悬架施加向上的力;位于较高位置轮子相对应的被动组件对靠近该轮子悬架施加向下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横向驱动件(9)和纵向驱动件(10),还包括横向滑块(11)、纵向滑块(12)、前传动杆(13)、后传动杆(14)、传动组件和转换杆(15),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角型连接杆(27)和拉拽压缩弹簧减震器(28),拉拽压缩弹簧减震器(28)的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被动组件连接,所述拉拽压缩弹簧减震器(28)的另一端与所述角型连接杆(27)的一端竖向转动连接,所述角型连接杆(27)的另一端与所述前传动杆(13)或后传动杆(14)的一端竖向转动连接,所述角型连接杆(27)的拐角处于所述纵向滑块(12)竖向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车辆全方位平衡互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传动组件(16)和所述第二前传动组件(17)相对所述转换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孟赵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浩创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