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非鱼体色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1314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罗非鱼体色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稚鱼期:每日白光LED灯进行第一次照射,每日投喂2~3次基础饲料;S2、幼鱼期:每日白光LED灯进行第二次照射,在进行第二次照射时每日进行1~2次的黄光LED灯照射,每日投喂3~4次混有混合料的基础饲料进行饲喂;S3、成鱼期:每日黄光LED灯进行第三次照射,在进行第三次照射时每日进行1~2次的蓝光LED灯照射,每日投喂3~4次基础饲料。通过调控罗非鱼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的生长阶段的发育情况,选择适宜的光照条件,匹配了罗非鱼的生长趋光条件,在各阶段中投喂混有不同组分混合料的基础饲料,快速引导鱼体内的色素沉积,让鱼体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尤其涉及一种罗非鱼体色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1、罗非鱼具有成熟早,一年多次产卵,生产速度快,适应性广和口含孵化育苗等生殖特点,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水产鱼类。鱼类的体色,是鱼体内含有的色素选择性地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反射其它波长的光所产生的颜色,环境条件会影响鱼类色素的形成,鱼类也会通过体色的变化适应其生活环境,鱼体色、斑纹的优劣与其品质、市场价值息息相关。

2、罗非鱼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1~2个月的稚鱼期、3~5个月的幼鱼期和6~10个月的成鱼期阶段,罗非鱼体色大多为黑灰色,体色暗淡,在饲养的水体中体色易发白,水中溶氧不足时,鱼体鳃丝和体色苍白;水温短暂快速变化会造成鱼体体色变浅;氨氮过高时,鱼体鳃丝红色变深,体色苍白;药物应激也会造成鱼体体色变化。其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影响着鱼体的颜色,使鱼体颜色发黑或发白,鱼体颜色参差不齐,导致其市场销售和经济价值较低。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体色形成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灰黑白体色罗非鱼的研究,为了罗非鱼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如何有效地提高、改善鱼类的体色,长期以来一直是水产种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罗非鱼体色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罗非鱼体色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鱼粉15~25份、蚊蝇幼虫15~18份、万寿菊花瓣粉15~18份、金盏菊花瓣粉8~12份、紫云英3~5份、小球藻粉8~10份、麦麸10~15份、木薯粉5~8份、鱼油1~3份、棕榈油1~2份、磷酸二氢钙1~2份、复合预混料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罗非鱼体色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鱼粉20份、蚊蝇幼虫15份、万寿菊花瓣粉16份、金盏菊花瓣粉10份、紫云英3份、小球藻粉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罗非鱼体色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罗非鱼体色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鱼粉15~25份、蚊蝇幼虫15~18份、万寿菊花瓣粉15~18份、金盏菊花瓣粉8~12份、紫云英3~5份、小球藻粉8~10份、麦麸10~15份、木薯粉5~8份、鱼油1~3份、棕榈油1~2份、磷酸二氢钙1~2份、复合预混料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罗非鱼体色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鱼粉20份、蚊蝇幼虫15份、万寿菊花瓣粉16份、金盏菊花瓣粉10份、紫云英3份、小球藻粉10份、麦麸12份、木薯粉6份、鱼油3份、棕榈油2份、磷酸二氢钙1份、复合预混料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罗非鱼体色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双文新周晓东路子豪王位莹
申请(专利权)人:耕海牧洋海南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