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玲爱专利>正文

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1279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5:32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包括一前框、一后框、一单侧框和一底框,前框和后框分别连接在底框前后两侧,单侧框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前框的左侧和后框的左侧,底框和单侧框均为相互联动的可折叠结构,底框上设有用于使得折叠推车架体在展开时保持在展开状态的限位机构;通过只设置单侧边框,使得折叠推车不仅可以放置物品,还能够坐人,人可以坐在折叠推车上开放一侧,并且背靠单侧框,提高了坐人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并且即使是在前框与后框上放置桌板之后,仍然能够从折叠推车开放的一侧取用物品,使用方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推车无法兼顾坐人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以及取物的方便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折叠推车,具体讲是指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


技术介绍

1、目前折叠推车整体骨架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四周均为封闭式或半封闭设计,例如中国专利cn209700727u和cn207416897u所公开的推车;另一种是两侧开放式而前后封闭或半封闭式设计,例如中国专利cn215284881u所公开的推车。第一种方式因为骨架四周是封闭式,无法实现侧边坐人的功能,同时当面板平铺在车体上的时候因为框架四周是封闭的,所以想要取车子里面的物品时不得不先把桌面板取下来才能取到车体里面的物品,操作非常不方便;第二种方式虽然可以坐人,但因为这种方式的骨架两侧均为开放式,人坐在一侧的时候后背的一侧骨架是开放式,无法对后背起到支撑效果,舒适性不高,同时也存在向后倒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推车无法兼顾坐人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以及取物的方便性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包括一前框、一后框、一单侧框和一底框,前框和后框分别连接在底框前后两侧,单侧框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前框的左侧和后框的左侧,底框和单侧框均为相互联动的可折叠结构,底框上设有用于使得折叠推车架体在展开时保持在展开状态的限位机构。

3、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只设置单侧边框,使得折叠推车不仅可以放置物品,还能够坐人,人可以坐在折叠推车上开放一侧,并且背靠单侧框,提高了坐人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并且即使是在前框与后框上放置桌板之后,仍然能够从折叠推车开放的一侧取用物品,使用方便。

4、作为改进,底框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一端与前框底端铰接,第一框架另一端与第二框架一端铰接,第二框架另一端与后框底端铰接,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框架另一端上的挡条,当折叠推车架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挡条抵在第二框架一端上方并使得第二框架一端和第一框架另一端无法向下转动,当需要折叠时,第一框架另一端和第二框架一端向上转动;采用此种结构,折叠时,将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铰接处向上抬起,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靠拢折叠,折叠操作方便。

5、作为改进,单侧框包括若干第一剪刀式铰接件,若干第一剪刀式铰接件之间依次前后铰接,位于最前侧的第一剪刀式铰接件上端与前框铰接,位于最前侧的剪刀式铰接杆下端与滑动连接在前框上的第一滑块铰接,位于最后侧的第一剪刀式铰接件上端与后框铰接,位于最后侧的剪刀式铰接杆下端与滑动连接在后框上的第二滑块铰接。

6、作为改进,位于最前侧和最后侧的第一剪刀式铰接件的上端均有一段第一折弯段,且第一折弯段分别与前框和后框的右侧上方铰接;采用此种结构,由于整个推车架体有一侧是开放式设计,没有刚性支撑,当前框或后框右侧开口部位上端受到沿车体向外的力时,如运输过多物品或人坐在底框上手掌扶在前框或后框右侧开口部位上端时,很容易损坏前框或后框,此时采用在最前侧和最后侧的第一剪刀式铰接件的上端设置与前框和后框的右侧上方铰接的第一折弯段,能够更好的加强前框和后框。

7、作为改进,底框包括连接块和四根第一连杆,连接块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在底框的中心处,四根第一连杆一端均与连接块铰接,四根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均斜向设置并分别铰接前框底端的左右两侧和后框底端的左右两侧,前框和后框均为沿左右方向折叠的可折叠结构,限位机构包括连接在连接块上端面的挡板,当折叠推车架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每根第一连杆一端的上端面均与挡板相抵,使得每根第一连杆一端均无法向下转动,当需要折叠时,每根第一连杆一端均向上转动;采用此种结构,底框、单侧框、前框与后框均采用可折叠结构,也使得折叠后推车的左右宽度更小,结构更紧凑。

8、作为改进,前框包括两条第一立柱和若干第二剪刀式铰接件,若干第二剪刀式铰接件之间依次左右铰接,位于最左侧的第二剪刀式铰接件上端与位于左侧的第一立柱铰接,位于最左侧的第二剪刀式铰接件下端与滑动连接在位于左侧的第一立柱上的第一滑块铰接,位于最右侧的第二剪刀式铰接件上端与位于右侧的第一立柱铰接,位于最右侧的第二剪刀式铰接件下端与滑动连接在位于右侧的第一立柱上的第三滑块铰接,后框包括两条第二立柱和若干第三剪刀式铰接件,若干第三剪刀式铰接件之间依次左右铰接,位于最左侧的第三剪刀式铰接件上端与位于左侧的第二立柱铰接,位于最左侧的第三剪刀式铰接件下端与滑动连接在位于左侧的第二立柱上的第二滑块铰接,位于最右侧的第三剪刀式铰接件上端与位于右侧的第二立柱铰接,位于最右侧的第三剪刀式铰接件下端与滑动连接在位于右侧的第二立柱上的第四滑块铰接。

9、作为改进,单侧框包括两根第二连杆和两根第三连杆,两根第二连杆交叉设置并相互铰接,其中一根第三连杆一端与两根第二连杆中的上端靠近前框的第二连杆上端铰接,另一端与前框铰接,另一根第三连杆一端与两根第二连杆中的上端靠近后框的第二连杆上端铰接,另一端与后框铰接。

10、作为改进,两根第三连杆另一端均向右弯折延伸出一段第二折弯段,且第二折弯段分别与前框和后框的右侧上端铰接;采用此种结构,由于整个推车架体有一侧是开放式设计,没有刚性支撑,当前框或后框右侧开口部位上端受到沿车体向外的力时,如运输过多物品或人坐在底框上手掌扶在前框或后框右侧开口部位上端时,很容易损坏前框或后框,此时采用在两根第三连杆另一端设置与前框和后框的右侧上端铰接的第二折弯段,能够更好的加强前框和后框。

11、作为改进,本技术还包括放置在前框和后框上的桌面板;采用此种结构,便于在桌面板上放置物品,而且放置桌面板时仍然能够从折叠推车开放一侧取用物品,使用方便。

12、作为改进,前框连接有推拉杆,推拉杆与前框铰接,前框和后框底端均连接有滚轮;采用此种结构,便于移动推车并且移动时更省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前框(100)、一后框(200)、一单侧框(300)和一底框(400),所述前框(100)和所述后框(200)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框(400)前后两侧,所述单侧框(300)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前框(100)的左侧和所述后框(200)的左侧,所述底框(400)和所述单侧框(300)均为相互联动的可折叠结构,所述底框(400)上设有用于使得所述折叠推车架体在展开时保持在展开状态的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400)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所述第一框架(1)一端与所述前框(100)底端铰接,所述第一框架(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2)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框架(2)另一端与所述后框(200)底端铰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1)另一端上的挡条,当所述折叠推车架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挡条抵在所述第二框架(2)一端上方并使得所述第二框架(2)一端和所述第一框架(1)另一端无法向下转动,当需要折叠时,所述第一框架(1)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框架(2)一端向上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框(300)包括若干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若干所述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之间依次前后铰接,位于最前侧的所述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上端与所述前框(100)铰接,位于最前侧的所述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下端与滑动连接在所述前框(100)上的第一滑块(4)铰接,位于最后侧的所述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上端与所述后框(200)铰接,位于最后侧的所述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下端与滑动连接在所述后框(200)上的第二滑块(5)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前侧和最后侧的所述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的上端均有一段第一折弯段(31),且第一折弯段(31)分别与前框(100)和后框(200)的右侧上方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400)包括连接块(6)和四根第一连杆(7),所述连接块(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底框(400)的中心处,四根所述第一连杆(7)一端均与所述连接块(6)铰接,四根所述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均斜向设置并分别铰接所述前框(100)底端的左右两侧和所述后框(200)底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前框(100)和所述后框(200)均为沿左右方向折叠的可折叠结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块(6)上端面的挡板,当所述折叠推车架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每根所述第一连杆(7)一端的上端面均与所述挡板相抵,使得每根所述第一连杆(7)一端均无法向下转动,当需要折叠时,每根所述第一连杆(7)一端均向上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100)包括两条第一立柱(8)和若干第二剪刀式铰接件(9),若干所述第二剪刀式铰接件(9)之间依次左右铰接,位于最左侧的所述第二剪刀式铰接件(9)上端与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立柱(8)铰接,位于最左侧的所述第二剪刀式铰接件(9)下端与滑动连接在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立柱(8)上的第一滑块(4)铰接,位于最右侧的所述第二剪刀式铰接件(9)上端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立柱(8)铰接,位于最右侧的所述第二剪刀式铰接件(9)下端与滑动连接在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立柱(8)上的第三滑块(10)铰接,所述后框(200)包括两条第二立柱(11)和若干第三剪刀式铰接件(12),若干所述第三剪刀式铰接件(12)之间依次左右铰接,位于最左侧的所述第三剪刀式铰接件(12)上端与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二立柱(11)铰接,位于最左侧的所述第三剪刀式铰接件(12)下端与滑动连接在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二立柱(11)上的第二滑块(5)铰接,位于最右侧的所述第三剪刀式铰接件(12)上端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立柱(11)铰接,位于最右侧的所述第三剪刀式铰接件(12)下端与滑动连接在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立柱(11)上的第四滑块(13)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框(300)包括两根第二连杆(14)和两根第三连杆(15),两根所述第二连杆(14)交叉设置并相互铰接,其中一根所述第三连杆(15)一端与两根所述第二连杆(14)中的上端靠近所述前框(100)的所述第二连杆(14)上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前框(100)铰接,另一根所述第三连杆(15)一端与两根所述第二连杆(14)中的上端靠近所述后框(200)的所述第二连杆(14)上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框(200)铰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前框(100)、一后框(200)、一单侧框(300)和一底框(400),所述前框(100)和所述后框(200)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框(400)前后两侧,所述单侧框(300)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前框(100)的左侧和所述后框(200)的左侧,所述底框(400)和所述单侧框(300)均为相互联动的可折叠结构,所述底框(400)上设有用于使得所述折叠推车架体在展开时保持在展开状态的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400)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所述第一框架(1)一端与所述前框(100)底端铰接,所述第一框架(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2)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框架(2)另一端与所述后框(200)底端铰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1)另一端上的挡条,当所述折叠推车架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挡条抵在所述第二框架(2)一端上方并使得所述第二框架(2)一端和所述第一框架(1)另一端无法向下转动,当需要折叠时,所述第一框架(1)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框架(2)一端向上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框(300)包括若干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若干所述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之间依次前后铰接,位于最前侧的所述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上端与所述前框(100)铰接,位于最前侧的所述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下端与滑动连接在所述前框(100)上的第一滑块(4)铰接,位于最后侧的所述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上端与所述后框(200)铰接,位于最后侧的所述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下端与滑动连接在所述后框(200)上的第二滑块(5)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前侧和最后侧的所述第一剪刀式铰接件(3)的上端均有一段第一折弯段(31),且第一折弯段(31)分别与前框(100)和后框(200)的右侧上方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侧开放的折叠推车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400)包括连接块(6)和四根第一连杆(7),所述连接块(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底框(400)的中心处,四根所述第一连杆(7)一端均与所述连接块(6)铰接,四根所述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均斜向设置并分别铰接所述前框(100)底端的左右两侧和所述后框(200)底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前框(100)和所述后框(200)均为沿左右方向折叠的可折叠结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块(6)上端面的挡板,当所述折叠推车架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每根所述第一连杆(7)一端的上端面均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玲爱
申请(专利权)人:夏玲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