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造林,具体涉及一种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半干旱荒漠区是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表现。这种情况如不造林治理,将造成更严重的环境危害。但是,半干旱荒漠区土地质量差,水分流失率高,风吹日晒等情况多,造林困难。现有技术为了克服半干旱荒漠区的环境缺陷,选择抗旱的植被进行造林,想利用植物本身的抗旱、防风等特性造林,但大多采用同种树木、灌木、草种搭配方式,植被种类简单。这种方式虽然造林操作简单,但是植被容易死亡,导致造林后植被覆盖率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植被的存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包括:
3、选材:选择抗旱的乔木、灌木和草种;其中,主林带乔木树种:白榆、沙枣、胡杨中的一种或以上;主林带灌木树种:柽柳、梭梭、沙拐枣、柠条锦鸡儿、沙棘中的一种或以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整地深度30-40cm,沟宽为30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林带的沟为第一沟,第一沟内挖一行第一穴,一个第一穴栽植一个乔木或一个灌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主林带间距300m,相邻的副林带间距500m,其中主林带和副林带之间具有50m的间距,5行5列的第一穴组成一个主林带,3行3列第二穴组成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整地深度30-40cm,沟宽为30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林带的沟为第一沟,第一沟内挖一行第一穴,一个第一穴栽植一个乔木或一个灌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主林带间距300m,相邻的副林带间距500m,其中主林带和副林带之间具有50m的间距,5行5列的第一穴组成一个主林带,3行3列第二穴组成一个副林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林带按照2行灌木和3行乔木的规律种植,其中2灌木处于迎风面;主林带中乔木的株距为1-4米、行距为1-5米,灌木的株距为1-2米、行距为1-4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副林带按照1行灌木和2行乔木的规律错行种植,其中灌木位于外围,也就是更远离主林带设置,副林带中乔木的株距为2-3米、行距为2-5米,灌木的株距为1-3米、行距为2-4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林营造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程杰,张瑞,赵彬汀,张渊,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