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107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5:14
本技术涉及举升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包括举升机本体,所述举升机本体包括底座、支撑座、横板、支撑块、举升板、举升电机以及举升螺旋杆,所述底座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横板,所述支撑座靠近底座一侧侧壁设置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槽底设置第二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内滑动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靠近底座一侧侧壁的底端设置举升板,所述支撑块远离底座一侧侧壁设置举升块,通过万向轮的设置,便于对举升机本体进行移动,移动更加便捷,从而便于举升机本体进行位置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举升机,具体为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


技术介绍

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举升机逐渐开始普及,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举升机作为汽车维修的重要工具,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举升机按照功能和形状分为:单柱、双柱、四柱、剪式。

2、现有技术例如申请号为“cn201621216082.4”的一种汽车举升机,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立柱,两个立柱的上端由横梁连接,每个立柱的下端均设置有两个托臂总成,托臂总成能够伸缩、沿立柱上下移动及在与立柱垂直的平面内转动,每个托臂总成上均安装有称重式传感器,其中一个立柱的侧面安装有移动便携式操作面板以及控制托臂总成上下移动的液压系统,称重式传感器与移动便携式操作面板连接。本技术通过在传统举升机的基础上设置称重式传感器、摄像头以及驱动托臂总成转动的驱动电机,使得举升机的操作更加便捷,降低了人力及时间消耗,有效提升了举升机的支撑可靠性。

3、然而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进行移动,从而不便于对其进行位置调节,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其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其容易发生歪斜。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包括举升机本体,所述举升机本体包括底座、支撑座、横板、支撑块、举升板、举升电机以及举升螺旋杆,所述底座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横板,所述支撑座靠近底座一侧侧壁设置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槽底设置第二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内滑动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靠近底座一侧侧壁的底端设置举升板,所述支撑块远离底座一侧侧壁设置举升块,所述第二支撑槽上下两侧侧壁之间转动设置举升螺纹杆,所述举升块表面与举升螺纹杆对应位置设置举升螺纹孔,所述举升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穿过举升螺纹孔,所述横板顶端与举升螺纹杆对应位置设置举升电机,所述举升电机输出端与举升螺纹杆连接,所述底座底端设置万向轮,所述底座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设置定位装置。

5、为了便于对所述底座进行定位,从而避免举升机本体在举升过程中发生移动,同时避免举升机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歪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柱、固定块、蜗轮、蜗杆、调节电机、定位座、定位柱、定位块以及定位盘,所述底座左右两侧侧壁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顶端设置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转动设置蜗轮,所述蜗轮底端固定设置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底端与固定槽底面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槽位于蜗轮靠近支撑座一侧转动设置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相啮合,所述底座左右两侧侧壁与蜗杆对应位置设置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输出端与蜗杆连接,所述固定柱侧壁固定设置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固定柱一端设置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底端设置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槽底转动设置定位螺纹杆,所述定位槽内滑动设置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底端设置定位块,所述定位柱顶端设置定位螺纹孔,所述定位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伸入定位螺纹孔内,所述定位座顶端转动设置定位盘,所述定位螺纹杆顶端与定位盘固定连接。

6、为了便于提升定位块与地面之间的防滑效果,从而进一步避免举升机本体在举升过程中发生移动,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定位块底端设置防滑垫。

7、为了便于提升举升板与支撑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避免举升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本技术改进有,所述举升板与支撑块之间倾斜设置加强板。

8、为了便于提升举升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改进有,所述举升板设置为两组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块靠近底座一侧侧壁的前后两侧。

9、为了便于避免举升物品与举升板之间的磨损,本技术改进有,所述举升板顶端设置举升盘,所述举升盘顶端设置橡胶垫。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具备以下

12、有益效果:

13、该移动便捷的举升机,通过万向轮的设置,便于对举升机本体进行移动,移动更加便捷,从而便于举升机本体进行位置调整。

14、通过定位装置的设置,便于对所述底座进行定位,从而避免举升机本体在举升过程中发生移动,同时避免举升机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歪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包括举升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本体包括底座(1)、支撑座(2)、横板(3)、支撑块(4)、举升板(5)、举升电机(6)以及举升螺旋杆(7),所述底座(1)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横板(3),所述支撑座(2)靠近底座(1)一侧侧壁设置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槽底设置第二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内滑动设置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靠近底座(1)一侧侧壁的底端设置举升板(5),所述支撑块(4)远离底座(1)一侧侧壁设置举升块(8),所述第二支撑槽上下两侧侧壁之间转动设置举升螺纹杆,所述举升块(8)表面与举升螺纹杆对应位置设置举升螺纹孔,所述举升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穿过举升螺纹孔,所述横板(3)顶端与举升螺纹杆对应位置设置举升电机(6),所述举升电机(6)输出端与举升螺纹杆连接,所述底座(1)底端设置万向轮(9),所述底座(1)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设置定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柱(10)、固定块(11)、蜗轮(12)、蜗杆(13)、调节电机(14)、定位座(15)、定位柱(16)、定位块(17)以及定位盘(18),所述底座(1)左右两侧侧壁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顶端设置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转动设置蜗轮(12),所述蜗轮(12)底端固定设置固定柱(10),所述固定柱(10)底端与固定槽底面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槽位于蜗轮(12)靠近支撑座(2)一侧转动设置蜗杆(13),所述蜗杆(13)与蜗轮(12)相啮合,所述底座(1)左右两侧侧壁与蜗杆(13)对应位置设置调节电机(14),所述调节电机(14)输出端与蜗杆(13)连接,所述固定柱(10)侧壁固定设置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远离固定柱(10)一端设置定位座(15),所述定位座(15)底端设置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槽底转动设置定位螺纹杆,所述定位槽内滑动设置定位柱(16),所述定位柱(16)底端设置定位块(17),所述定位柱(16)顶端设置定位螺纹孔,所述定位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伸入定位螺纹孔内,所述定位座(15)顶端转动设置定位盘(18),所述定位螺纹杆顶端与定位盘(18)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17)底端设置防滑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板(5)与支撑块(4)之间倾斜设置加强板(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板(5)设置为两组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块(4)靠近底座(1)一侧侧壁的前后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板(5)顶端设置举升盘,所述举升盘顶端设置橡胶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包括举升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本体包括底座(1)、支撑座(2)、横板(3)、支撑块(4)、举升板(5)、举升电机(6)以及举升螺旋杆(7),所述底座(1)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横板(3),所述支撑座(2)靠近底座(1)一侧侧壁设置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槽底设置第二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内滑动设置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靠近底座(1)一侧侧壁的底端设置举升板(5),所述支撑块(4)远离底座(1)一侧侧壁设置举升块(8),所述第二支撑槽上下两侧侧壁之间转动设置举升螺纹杆,所述举升块(8)表面与举升螺纹杆对应位置设置举升螺纹孔,所述举升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穿过举升螺纹孔,所述横板(3)顶端与举升螺纹杆对应位置设置举升电机(6),所述举升电机(6)输出端与举升螺纹杆连接,所述底座(1)底端设置万向轮(9),所述底座(1)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设置定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便捷的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柱(10)、固定块(11)、蜗轮(12)、蜗杆(13)、调节电机(14)、定位座(15)、定位柱(16)、定位块(17)以及定位盘(18),所述底座(1)左右两侧侧壁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顶端设置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转动设置蜗轮(12),所述蜗轮(12)底端固定设置固定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远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联鹏高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