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057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航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包括支撑座腹板、支撑圈、底板和手孔盖,支撑座腹板呈环形,支撑座腹板的中心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支撑座腹板的顶端用于与着舰甲板连接;支撑圈固定于支撑座腹板的内周面,支撑圈用于支撑着舰格栅,着舰格栅设置有蜂窝孔;底板设置于支撑座腹板的底端,底板与支撑圈间隔设置,底板将支撑座腹板底端的开口封闭,且底板与支撑座腹板围设成容纳腔,底板设置有均与容纳腔连通的排水孔和手孔;手孔盖可拆卸地设置于底板,且用于将手孔打开或封闭。当容纳腔积聚杂物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手孔盖将手孔打开,并通过手孔对容纳腔内的杂物进行清洁,无需舰船停航施工,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航海,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


技术介绍

1、船用直升机着舰格栅一般是一种安装在船舶停机处所甲板的一种圆形装置,其上钻有蜂窝孔,直升机停机时利用快速系留装置(如鱼叉装置)扣住着舰格栅,将直升机系留在甲板上。

2、着舰格栅通常通过支撑座进行支撑,着舰格栅与支撑座之间会围成容纳腔,容纳腔通过着舰格栅上的蜂窝孔连通外界,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排水孔,着舰格栅与支承座之间通常需要灌入环氧树脂,以保证直升机着舰时着舰格栅受力均匀。船舶在使用过程中,杂物会通过蜂窝孔进入容纳腔,长时间累计,容易导致容纳腔底部垃圾积聚过多很容易堵住排水孔,进而导致进入容纳腔内的海水无法及时排出,进而导致支撑座以及位于容纳腔内的其他结构腐蚀严重,而着舰格栅与支承座间填充的环氧树脂会导致着舰格栅很难拆卸,通常需要舰船停航以进行拆卸施工,施工长且影响舰船正常工作,因此难以为了解决腐蚀问题而对舰船单独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着舰格栅容纳腔内积聚的垃圾无法清除容易堵塞排水孔,进而导致着舰格栅的支撑座以及位于容纳腔内的其他结构腐蚀严重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该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包括:

3、支撑座腹板,呈环形,所述支撑座腹板的中心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支撑座腹板的顶端用于与着舰甲板连接;

4、支撑圈,固定于所述支撑座腹板的内周面,所述支撑圈用于支撑着舰格栅,所述着舰格栅设置有蜂窝孔;

5、底板,设置于所述支撑座腹板的底端,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圈间隔设置,所述底板将所述支撑座腹板底端的开口封闭,且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座腹板围设成容纳腔,所述底板设置有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排水孔和手孔;

6、手孔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且用于将所述手孔打开或封闭。

7、作为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包括居中设置的第一底板,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底端,所述第一底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底板三者均连接于所述支撑座腹板的底部;

8、所述排水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

9、作为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着舰甲板平行。

10、作为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孔盖包括:

11、座板,呈环形,且用于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座板具有与所述手孔连通的通孔;

12、封盖,包括手孔盖面板,所述手孔盖面板与所述座板的底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手孔盖面板用于将所述通孔封闭。

13、作为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孔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座板和所述封盖之间的水密胶垫。

14、作为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盖还包括层圆柱形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手孔盖面板连接,且所述凸起插接于所述通孔。

15、作为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孔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座板的内周面的水密胶圈,所述凸起能够将所述水密胶圈压紧于所述座板的内周面。

16、作为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座腹板的内周面的若干肘板,所述肘板的顶端与所述支撑圈连接,所述肘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17、作为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肘板沿所述支撑座腹板的中心线均匀分部。

18、作为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还包括填充于所述支撑圈与所述着舰格栅之间,以及所述支撑圈与所述着舰格栅之间的环氧树脂。

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该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包括支撑座腹板、支撑圈、底板和手孔盖。其中,支撑座腹板呈环形,支撑座腹板的中心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支撑座腹板的顶端用于与着舰甲板连接;支撑圈固定于支撑座腹板的内周面,支撑圈的中心线和支撑座腹板的中心线重合,支撑圈用于支撑着舰格栅,着舰格栅设置有蜂窝孔;底板设置于支撑座腹板的底端,底板与支撑圈间隔设置,底板将支撑座腹板底端的开口封闭,且底板与支撑座腹板围设成容纳腔,底板设置有均与容纳腔连通的排水孔和手孔;手孔盖可拆卸地设置于底板,且用于将手孔打开或封闭。当容纳腔积聚杂物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手孔盖将手孔打开,并可通过手孔将手伸入至容纳腔内,以对容纳腔内的杂物进行清洁,无需舰船停航施工,操作简单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包括居中设置的第一底板(31),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31)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底板(32),所述第二底板(32)与所述第一底板(31)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底板(31)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32)的底端,所述第一底板(31)和两个所述第二底板(32)三者均连接于所述支撑座腹板(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31)与所述着舰甲板(12)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孔盖(4)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孔盖(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座板(41)和所述封盖(42)之间的水密胶垫(4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42)还包括层圆柱形的凸起(422),所述凸起(422)与所述手孔盖面板(421)连接,且所述凸起(422)插接于所述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孔盖(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座板(41)的内周面的水密胶圈(44),所述凸起(422)能够将所述水密胶圈(44)压紧于所述座板(41)的内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座腹板(1)的内周面的若干肘板(6),所述肘板(6)的顶端与所述支撑圈(2)连接,所述肘板(6)的底端与所述底板(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肘板(6)沿所述支撑座腹板(1)的中心线均匀分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还包括填充于所述支撑圈(2)与所述着舰格栅(11)之间,以及所述支撑圈(2)与所述着舰格栅(11)之间的环氧树脂(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包括居中设置的第一底板(31),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31)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底板(32),所述第二底板(32)与所述第一底板(31)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底板(31)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32)的底端,所述第一底板(31)和两个所述第二底板(32)三者均连接于所述支撑座腹板(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31)与所述着舰甲板(12)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孔盖(4)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孔盖(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座板(41)和所述封盖(42)之间的水密胶垫(4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升机着舰格栅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42)还包括层圆柱形的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军柯泰勇王仪松黑晓东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