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臭氧水分解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臭氧水分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0243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水分解系统,包括反应室、导液管和补液装置,反应室的一端与导液管连接,反应室的侧壁与补液装置连接;导液管用于将臭氧水排入反应室内,补液装置用于将反应液导入反应室内以使臭氧水与反应液发生反应;反应室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的进液端与补液装置相连通,补液装置用于将反应液导入喷淋装置,用于向反应室内喷洒反应液以使臭氧水与反应液发生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臭氧水分解系统通过喷淋装置向反应室内喷洒反应液,增大反应液与臭氧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液与臭氧水混合效率,达到充分分解臭氧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臭氧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臭氧水分解系统


技术介绍

1、臭氧和臭氧水都具有非常强的氧化能力,在溶液中,臭氧的氧化电位仅比氟低。臭氧水可将溶液中的有机物氧化为h2o和co2、有机酸等,金属元素可被氧化到最高价。因而,可利用臭氧水的超强氧化能力,在化学清洗中替代h2o2。在光伏领域中即利用臭氧水的非常强的氧化能力进行清洗,在实际使用中可用于制绒前清洗、制绒后清洗、碱抛后清洗和去绕镀后清洗等,也可用于异质结电池的金字塔磨圆工序代替浓hno3。同时臭氧和臭氧水的氧化能力也可适用于杀菌和氧化。但使用后排放的臭氧水在理想条件下自然分解需要几十分钟到数个小时,有些厂务排放管道和厂务设施最初设计时没有考虑用臭氧水的需求,所以不能耐受臭氧水的强氧化,因此,需要将臭氧水分解后再排放。

2、现有技术中臭氧水的分解系统包括反应室、导液管和补液装置,反应室的一端与导液管连接,反应室的侧壁与补液装置连接;导液管用于将臭氧水排入反应室内,补液装置用于将反应液导入反应室内以使臭氧水与反应液发生反应。工作时,臭氧水排入反应室内与反应液发生反应,以对臭氧水进行分解。但是由于臭氧水的流速要快于反应液的流速,并且臭氧水的量要大于反应液的量,使得臭氧水与反应液无法充分接触混合,导致排出反应室的臭氧水无法完全分解。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臭氧水分解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水分解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通过增大臭氧水与反应液的接触面积,达到充分分解臭氧水的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臭氧水分解系统,包括反应室、导液管和补液装置,所述反应室的一端与所述导液管连接,所述反应室的侧壁与所述补液装置连接;所述导液管用于将臭氧水排入所述反应室内,所述补液装置用于将反应液导入所述反应室内以使所述臭氧水与所述反应液发生反应;所述反应室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进液端与所述补液装置相连通,所述补液装置用于将所述反应液导入所述喷淋装置,用于向所述反应室内喷洒所述反应液以使所述臭氧水与所述反应液发生反应。

3、进一步地,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头和封堵部,所述喷淋头包括支撑本体和m个出液通道,m为正整数;所述支撑本体沿第一方向固定在所述反应室的内腔壁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反应室中所述臭氧水的行进方向垂直或形成一个角度范围在(90°,180°)的夹角,所述出液通道位于所述支撑本体内与所述补液装置连通;所述支撑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所述封堵部,所述封堵部可用于覆盖所述出液通道的出液端。

4、进一步地,所述出液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存在夹角a,所述夹角a的角度范围落入[10°,80°]。

5、进一步地,所述出液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平行。

6、进一步地,所述封堵部包括罩设在所述支撑本体的底端的固定筒和活动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与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固定筒的底板上开设有出液孔;所述封堵板在受力后可沿所述固定筒的轴线来回移动,以封堵或打开所述出液通道的出液端。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密封环和弹性支撑件,其中,所述封堵板穿过所述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固定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内侧壁上,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封堵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筒的内底壁相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数量设置为n个,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可以为支撑弹簧。

9、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筒上的引导部,其中,所述引导部用于连通所述固定筒的内腔和所述反应室的内腔,以在出液时可引导所述反应液与内部的所述臭氧水反应,所述引导部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底板上和/或设于所述出液孔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部为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上设置有q个通孔,q为正整数,其中,q个所述通孔覆盖所述引导管。

11、进一步地,所述补液装置包括软管、连通所述软管并用于流通所述反应液的储液件、设于所述储液件的进液端上的补液阀、设于所述软管上的药液阀、设于所述储液件上并与所述储液件两端连通的液位软管、上液位传感器、下液位传感器,其中,所述药液阀和所述喷淋装置连通,所述上液位传感器和所述下液位传感器分设在所述液位软管的两端。

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通过所述喷淋装置向所述反应室中流通的所述臭氧水喷洒所述反应液,从而增大所述反应液与所述臭氧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所述反应液与所述臭氧水的混合效率,达到充分分解所述臭氧水的效果。

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的所述喷淋装置上设置的所述封堵部可覆盖所述喷淋件的出液端,当停止注入反应液时,避免所述臭氧水中的部分臭氧逸散到所述反应室内,通过所述喷淋件进入到所述喷淋装置和所述软管内对所述喷淋装置和所述软管造成腐蚀,从而对所述喷淋装置和所述软管起到保护作用,且不会对反应液的流通造成阻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室、导液管和补液装置,所述反应室的一端与所述导液管连接,所述反应室的侧壁与所述补液装置连接;所述导液管用于将臭氧水排入所述反应室内,所述补液装置用于将反应液导入所述反应室内以使所述臭氧水与所述反应液发生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存在夹角a,所述夹角a的角度范围落入[1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包括罩设在所述支撑本体的底端的固定筒和活动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与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固定筒的底板上开设有出液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密封环和弹性支撑件,其中,所述封堵板穿过所述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固定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内侧壁上,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封堵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筒的内底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数量设置为n个,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可以为支撑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筒上的引导部,其中,所述引导部用于连通所述固定筒的内腔和所述反应室的内腔,以在出液时可引导所述反应液与内部的所述臭氧水反应,所述引导部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底板上和/或设于所述出液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为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上设置有q个通孔,q为正整数,其中,q个所述通孔覆盖所述引导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装置包括软管、连通所述软管并用于流通所述反应液的储液件、设于所述储液件的进液端上的补液阀、设于所述软管上的药液阀、设于所述储液件上并与所述储液件两端连通的液位软管、上液位传感器、下液位传感器,其中,所述药液阀和所述喷淋装置连通,所述上液位传感器和所述下液位传感器分设在所述液位软管的两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室、导液管和补液装置,所述反应室的一端与所述导液管连接,所述反应室的侧壁与所述补液装置连接;所述导液管用于将臭氧水排入所述反应室内,所述补液装置用于将反应液导入所述反应室内以使所述臭氧水与所述反应液发生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存在夹角a,所述夹角a的角度范围落入[1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包括罩设在所述支撑本体的底端的固定筒和活动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与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固定筒的底板上开设有出液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水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密封环和弹性支撑件,其中,所述封堵板穿过所述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固定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内侧壁上,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封堵板连接,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培丁刘运宇孙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钧乾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