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臭氧溶液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657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臭氧溶液制备系统,包括用于生成臭氧溶液的混液筒及至少一组内部连通的混液管组件,其中,入流管沿所述混液筒的大致切向并贴近混液筒的内壁设置。在混液管组件中,沿流动方向,将臭氧气体粉碎成小气泡后与液体溶剂相混合,形成气体与液体的混合液,由入流管送入混液筒。入流管沿切向贴近混液筒内壁设置,入流管输出的混合液沿切向并贴近内壁流动,形成螺旋向下的安静流动,在流动中进一步溶解混合液中携带的臭氧气泡,形成相对稳定的臭氧溶液,再由出液口输出。通过延长混合液的流动路径,降低混合液的流速,还可使得混合液以层流态流动,进一步维持了混合液的稳定状态,避免在流动过程中,因为可能的扰动导致臭氧析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洗,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臭氧溶液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1、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氧化能力仅次于氟气,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可被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标准状况(0℃,1atm)下,臭氧密度大约为2.144克/升。标准状况下,一升水可溶解约1.37克(641毫升)的纯臭氧。臭氧浓度经常使用ppm来衡量,1ppm的臭氧水溶液表示一立方米水中含有1毫升(或2.14毫克)臭氧。

2、在半导体制备行业,硅片经过线切割机的切割加工后,其表面往往会受到严重沾污,故而要达到工业应用标准,就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工序。硅片表面沾污大致可分为三类:油脂、松香、蜡、环氧树脂、聚乙二醇等有机杂质沾污(使用有机溶剂清洗);尘埃及其他颗粒沾污(使用物理方法如机械擦洗或超声波清洗);和金属、金属离子及一些无机化合物沾污(使用化学方法清洗)。

3、现有技术中,对硅片的清洗通常采用化学清洗方法,传统的rca清洗硅片的方法中,涉及氨水、双氧水、氢氧化钾等化学品的使用及排放,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传统的清洗工艺是用碱(如koh或氨水)和双氧水的水溶液,来去除硅片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溶液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生成臭氧溶液的混液筒,及至少一组内部连通的混液管组件;所述混液管组件沿流动方向依次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液体溶剂的进液口、用于连接外部臭氧气体源的臭氧入口、用于粉碎臭氧并混合臭氧及液体溶剂以生成混合液的混液管,以及与所述混液筒的内部相连通、用于输出所述混合液的入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液筒的内部,沿周向设置有一组螺旋向下的导流片,所述入流管开口于所述导流片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入流管的开口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溶液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生成臭氧溶液的混液筒,及至少一组内部连通的混液管组件;所述混液管组件沿流动方向依次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液体溶剂的进液口、用于连接外部臭氧气体源的臭氧入口、用于粉碎臭氧并混合臭氧及液体溶剂以生成混合液的混液管,以及与所述混液筒的内部相连通、用于输出所述混合液的入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液筒的内部,沿周向设置有一组螺旋向下的导流片,所述入流管开口于所述导流片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入流管的开口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螺旋角度处,所述导流片与所述混液筒的内壁接触的外边沿,在高度位置上,低于所述导流片接近螺旋中心线的内边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流管在所述混液筒内的开口处,还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宇韩培丁张良方士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钧乾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