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湿打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湿打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9881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3:04
本申请提供一种湿打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湿打磨系统包括至少两打磨装置,至少两打磨装置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以分别对应车身的前盖区域和顶盖区域;打磨装置包括移动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打磨组件;打磨组件用于打磨前盖或顶盖的顶面;驱动组件与打磨组件相接,驱动组件能够根据驱动信号驱动打磨组件绕第三方向摆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打磨组件摆动至第一位置时,打磨组件沿第二方向延伸,驱动组件能够根据驱动信号驱动打磨组件绕第二方向转动以打磨前盖或顶盖的顶面;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不同且分别与第一位置至少夹角90度,移动组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驱动组件活动连接,以能够根据运动信号使打磨组件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生产,尤其涉及一种湿打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汽车车身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电泳处理过程,电泳车身表面漆料颗粒较多,尤其是前盖和顶盖的平面部分,因为漆料颗粒容易吸附在平面上,所以即使电泳车身经过了冲洗和浸洗但是清理效果还是比较差,致使烘干后则需要人工进行二次打磨处理,人员打磨作业量大;对于现有摆杆输送系统而言,在输送系统顶部设有湿打磨装置,实现对前盖和顶盖的自动化湿打磨。

2、但是,不同的车型以及不同的生产节奏需对应不同的传输线,对于葫芦式输送系统来说,其顶部设有葫芦、行走小车、门式吊具等众多结构件,现有的湿打磨装置无法配合葫芦式输送系统在输送系统顶部安装使用,进而在采用葫芦式输送系统进行车身传输装配时,则大大提高了打磨作业的工作量且降低了整体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打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湿打磨装置无法应用于葫芦式传输系统,造成应用葫芦式传输系统进行车身传输装配时提高人工打磨作业工作量且降低整体生产效率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湿打磨系统,设置于葫芦式传输系统,其包括:

4、至少两打磨装置,至少两所述打磨装置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以分别对应车身的前盖区域和顶盖区域,所述第一方向为葫芦式传输系统的传输方向;

5、所述打磨装置包括移动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打磨组件;

6、所述打磨组件用于打磨前盖或顶盖的顶面;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打磨组件相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根据驱动信号驱动所述打磨组件绕第三方向摆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所述打磨组件摆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打磨组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驱动组件能够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所述打磨组件绕第二方向转动,以打磨所述前盖或所述顶盖的顶面;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不同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位置至少夹角90度,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葫芦式传输系统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7、所述移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连接,以能够根据运动信号使所述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打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

8、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湿打磨系统,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9、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电机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

10、所述打磨组件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

11、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湿打磨系统,其中所述打磨组件包括:

12、支撑筒,所述支撑筒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且连通于液体源,所述支撑筒上设有若干开孔以向外流出液体;

13、打磨件,至少两所述打磨件绕所述支撑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打磨件包括若干沿所述支撑筒轴向依次设置的子打磨件。

14、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湿打磨系统,其中所述打磨组件还包括喷嘴;

15、若干所述喷嘴与若干所述开孔一一对应的插接连接,若干所述喷嘴的喷出方向不同;

16、所述打磨组件还包括电磁阀;

17、所述支撑筒通过连接管连通至所述液体源,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连接管,所述电磁阀能够根据所述运动信号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液体通路的开闭;

18、所述子打磨件的表面的粒度为600-1000;

19、所述喷嘴的至少1/3可喷出覆盖面积重叠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与其相邻的喷嘴的可喷出覆盖面积。

20、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湿打磨系统,其中还包括升降组件;

21、所述升降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同时连接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以能够随所述移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过程中根据升降信号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打磨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往复运动。

22、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湿打磨系统,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链式滚床和运动部;

23、所述链式滚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运动部活动承托于所述链式滚床上,所述链式滚床的驱动部能够根据所述运动信号驱动所述运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

24、所述运动部用于承托所述驱动组件。

25、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湿打磨系统,其中所述打磨组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连续或非连续转动;

26、所述打磨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尺寸至少为所述葫芦式输送系统的宽度;

27、两所述打磨装置对应所述车身的前盖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葫芦式传输系统的两侧,另外两所述打磨装置对应所述车身的顶盖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葫芦式传输系统的两侧。

28、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湿打磨系统,其还包括控制器和车型识别传感器;

29、所述车型识别传感器至少设置于所述移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车型识别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型判断数据,所述车型识别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车型判断数据判断并调取对应车型的打磨数据;

30、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移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以及所述打磨组件信号连接,以根据打磨数据生成所述驱动信号和所述运动信号;

31、其中,所述车型识别传感器为光电对射开关;

32、若干组所述光电对射开关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若干组所述光电对射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若干组所述光电对射开关的启闭信号判断并调取对应车型的打磨数据。

33、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前述湿打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4、根据车型生成驱动信号并驱动打磨组件摆动至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

35、根据车型生成运动信号并驱动打磨组件对应车身的前盖区域或顶盖区域沿第一方向运动或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至起始点;所述第一方向为葫芦式传输系统的传输方向;

36、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打磨组件摆动至第一位置并绕第二方向转动打磨,并根据运动信号驱动打磨组件在前盖区域或顶盖区域内沿第一方向匀速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为葫芦式传输系统的宽度方向。

37、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湿打磨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车型生成运动信号并驱动打磨组件对应车身的前盖区域或顶盖区域沿第一方向运动或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至起始点的步骤,具体为:

38、根据车型驱动打磨组件沿第三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3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湿打磨系统,在葫芦式传输系统的侧边分别对应车身的前盖区域和顶盖区域设置一打磨装置进行同时打磨,既能够规避与葫芦式传输系统的位置干涉又能够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打磨系统,设置于葫芦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湿打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湿打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车型生成运动信号并驱动打磨组件(3)对应车身(4)的前盖区域(c)或顶盖区域(b)沿第一方向(a)运动或第一方向(a)的反方向至起始点的步骤,具体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打磨系统,设置于葫芦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金东许能才王兵贾永红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