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979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58
本技术公开了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包括下模板,下模板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上模板,上模板上开设有多个模型槽,下模板的下方设置有两根竖直放置的第一升降柱,第一升降柱向上顶升至穿过下模板与上模板底部连接固定,上模板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压板,压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与模型槽形状匹配的压块,压块与模型槽一一对应,压块的高度大于上模板的高度,压板通过竖直放置的第二升降柱与下模板侧壁连接固定,第二升降柱位于压板的背面,第二升降柱向下缩短使得压块向下进入对应的模型槽内,压块的外壁与模型槽的外壁接触并且压块与模型槽滑动连接。本技术脱模过层中底料块不会出现受力不平衡而部分断开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底料成型设备,具体涉及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1、固态底料包括固态干锅料、固态卤料、固态火锅底料等,这些固态底料在冷却成型之前是半固体状,底料炒制成半固体状后后放入模具中冷却得到具有一定厚度的底料块,再将成型后的底料块进行脱模、密封包装,就得到了市面上可长时间保存的固态底料成品。

2、现有常用的固态底料成型模具就是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的模板,模板有刚性和柔性的。刚性模板脱模非常困难。柔性模板脱模相对容易,但是柔性模板向外挤压底料块进行脱模时,底料块容易被挤烂。因此,现有的用于固态底料成型的模具在保证底料块完整的情况下脱模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用于固态底料成型的模具在保证底料块完整的情况下脱模困难,目的在于提供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解决现有模具脱模困难的问题。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下模板,下模板的下方连接有支撑下模板的支撑架,下模板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上模板,上模板上开设有多个模型槽,模型槽为上下连通的通槽,下模板的下方设置有两根竖直放置的第一升降柱,两根第一升降柱分别位于下模板的两侧并且两根第一升降柱同步运动,第一升降柱向上顶升至穿过下模板与上模板底部连接固定,第一升降柱与下模板滑动连接,上模板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压板,压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与模型槽形状匹配的压块,压块与模型槽一一对应,压块的高度大于上模板的高度,压板通过竖直放置的第二升降柱与下模板侧壁连接固定,第二升降柱位于压板的背面,第二升降柱向下缩短使得压块向下进入对应的模型槽内,压块的外壁与模型槽的外壁接触并且压块与模型槽滑动连接。

4、本技术利用压块将模型槽内的底料块压住,向上移动上模块就实现了快速脱模,脱模过层中底料块不会出现受力不平衡而部分断开的情况。

5、本技术中下模板固定不动,第一升降柱将上模板下拉至与下模板紧密接触时,下模板将上模板上的模型槽底部密封住,模型槽变成一个只有顶部开口的槽体,将半固态底料均匀装入各个模型槽内,整个装置位于低温环境中,底料成型后第二升降柱将压板向下拉使得压块一一对应压在成型的底料块上,第二升降柱固定不动,启动第一升降柱,第一升降柱将上模块向上顶升使得底料块完全脱离上模板,完成了底料块的脱模,脱出来的底料块均匀放置在下模板上。本技术压块压住底料块,底料块不会被上模块带走,脱模成功率高。本技术上模块摩擦着底料块的侧壁向上移动,上移过程中对底料块还有维持其形状的作用,便于底料块保持完整。本技术中压板的底面面积与底料块的底面面积相等,能够保证底料块同一水平面上受力均匀,避免底料块在脱模过程中被挤烂。

6、下模板的顶面上放置有水平放置的置物板,置物板与下模板顶面可拆卸连接,上模板上所有模型槽的竖直投影均位于置物板上。

7、本技术在下模板上加装了可拆卸的置物板,置物板代替了下模板顶面对模型槽底部进行密封,脱模后的底料块位于置物板上,将整块置物板从下模板上取下,就完成了下模板上全部底料块的卸料,卸料速度快。

8、置物板为与下模板形状相同的板状结构,置物板上开设有两条供第一升降柱穿过的水平条形槽,第一升降柱与水平条形槽一一对应,水平条形槽的背面设有供第一升降柱进入对应水平条形槽内的开口。

9、本技术在安装置物板时,直接将两个水平条形槽对准对应的第一升降柱,然后推动置物板,就完成了置物板的安装,不需要其他的固定结构,第一升降柱卡接在了对应的水平条形槽内,就实现了置物板的固定,置物板拆装便捷。

10、压块的外壁上包覆有光滑的薄膜。薄膜能够避免底料粘附在压块上。

11、第一升降柱、第二升降柱均为液压升降柱。

12、压块与压板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13、第一升降柱与水平条形槽紧密接触。第一升降柱与水平条形槽紧密接触就能够将置物板卡紧在下模板上。

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5、1、本技术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中压块压住底料块,底料块不会被上模块带走,脱模成功率高;

16、2、本技术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上模块摩擦着底料块的侧壁向上移动,上移过程中对底料块还有维持其形状的作用,便于底料块保持完整;

17、3、本技术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在下模板上加装了可拆卸的置物板,置物板代替了下模板顶面对模型槽底部进行密封,脱模后的底料块位于置物板上,卸料速度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下模板(1),下模板(1)的下方连接有支撑下模板(1)的支撑架(2),下模板(1)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上模板(3),上模板(3)上开设有多个模型槽(4),模型槽(4)为上下连通的通槽,下模板(1)的下方设置有两根竖直放置的第一升降柱(5),两根第一升降柱(5)分别位于下模板(1)的两侧并且两根第一升降柱(5)同步运动,第一升降柱(5)向上顶升至穿过下模板(1)与上模板(3)底部连接固定,第一升降柱(5)与下模板(1)滑动连接,上模板(3)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压板(6),压板(6)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与模型槽(4)形状匹配的压块(7),压块(7)与模型槽(4)一一对应,压块(7)的高度大于上模板(3)的高度,压板(6)通过竖直放置的第二升降柱(8)与下模板(1)侧壁连接固定,第二升降柱(8)位于压板(6)的背面,第二升降柱(8)向下缩短使得压块(7)向下进入对应的模型槽(4)内,压块(7)的外壁与模型槽(4)的外壁接触并且压块(7)与模型槽(4)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模板(1)的顶面上放置有水平放置的置物板(9),置物板(9)与下模板(1)顶面可拆卸连接,上模板(3)上所有模型槽(4)的竖直投影均位于置物板(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置物板(9)为与下模板(1)形状相同的板状结构,置物板(9)上开设有两条供第一升降柱(5)穿过的水平条形槽(10),第一升降柱(5)与水平条形槽(10)一一对应,水平条形槽(10)的背面设有供第一升降柱(5)进入对应水平条形槽(10)内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块(7)的外壁上包覆有光滑的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升降柱(5)、第二升降柱(8)均为液压升降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块(7)与压板(6)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升降柱(5)与水平条形槽(10)紧密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下模板(1),下模板(1)的下方连接有支撑下模板(1)的支撑架(2),下模板(1)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上模板(3),上模板(3)上开设有多个模型槽(4),模型槽(4)为上下连通的通槽,下模板(1)的下方设置有两根竖直放置的第一升降柱(5),两根第一升降柱(5)分别位于下模板(1)的两侧并且两根第一升降柱(5)同步运动,第一升降柱(5)向上顶升至穿过下模板(1)与上模板(3)底部连接固定,第一升降柱(5)与下模板(1)滑动连接,上模板(3)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压板(6),压板(6)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与模型槽(4)形状匹配的压块(7),压块(7)与模型槽(4)一一对应,压块(7)的高度大于上模板(3)的高度,压板(6)通过竖直放置的第二升降柱(8)与下模板(1)侧壁连接固定,第二升降柱(8)位于压板(6)的背面,第二升降柱(8)向下缩短使得压块(7)向下进入对应的模型槽(4)内,压块(7)的外壁与模型槽(4)的外壁接触并且压块(7)与模型槽(4)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易脱模的固态底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天力赵福勇蒋灿雷彪袁扬扬曾林军宋宣雄朱标明孟文宗谭清心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新雅轩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