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角柱和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75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5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间角柱,用于集装箱,集装箱包括侧壁板。中间角柱包括翼板构件和内角柱。翼板构件包括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分别用于连接至侧壁板。内角柱具有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以及沿集装箱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板以形成朝向集装箱外部的第一开口。第一内板的侧面和第二内板的侧面贴合至翼板构件;或者,翼板构件构造为平板,且与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中间角柱和集装箱,材料使用量小,结构简单实用,便于生产加工,提高了中间角柱的结构刚性和结构强度,保证了集装箱的强度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集装箱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中间角柱和集装箱


技术介绍

1、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货物运输对集装箱的空间利用率不断提高,集装箱角柱截面尺寸越做越小,而中间角柱是带中间框集装箱在堆码或起吊时承受载荷的主要构件,因此,中间角柱结构的设计极为重要,中间角柱的结构刚性和结构强度会直接影响集装箱的整体安全性。

2、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超长集装箱的中间角柱的结构强度,通常会生产加宽的外角柱结构或者对内角柱结构进行较为复杂的改造的工艺,导致中间角柱的材料使用量大,结构复杂,生产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3、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间角柱和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间角柱,用于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侧壁板。该中间角柱包括:

3、翼板构件,所述翼板构件包括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侧壁板;

4、内角柱,所述内角柱具有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以及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所述第一内板和所述第二内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形成朝向所述集装箱外部的第一开口;

5、其中,

6、所述第一内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内板的侧面贴合至所述翼板构件;或者,

7、所述翼板构件构造为平板,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

8、可选地,所述翼板构件为外角柱,所述外角柱还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板以及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形成朝向所述集装箱的内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以形成空腔,所述第一内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内板的侧面分别对应地贴合至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

9、可选地,所述内角柱的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10、可选地,所述翼板构件为加强构件,所述中间角柱还包括外角柱,所述外角柱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板以及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形成朝向所述集装箱的内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以形成空腔,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均连接至所述加强构件。

11、可选地,所述加强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所述第一加强构件构造为具有彼此连接的第一翼板和第一加强板的l形,所述第二加强构件构造为具有彼此连接的第二翼板和第二加强板的l形,所述第一内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内板的侧面分别对应地贴合至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外板连接至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外板连接至所述第二翼板。

12、可选地,所述中间角柱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内角柱和所述外角柱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以连接所述内角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板。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为三角形加强筋,所述三角形加强筋的两个直角边分别贴合于所述加强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板。

14、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中间角柱、顶角件、底角件和所述侧壁板,所述中间角柱的沿所述集装箱的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顶角件和所述底角件。所述中间角柱的所述翼板构件的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分别连接至所述侧壁板。

1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集装箱,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方面的中间角柱相类似的技术效果。

16、可选地,

17、所述中间角柱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部分地落入所述顶角件的顶孔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并且/或者

18、所述中间角柱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部分地落入所述底角件的底孔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19、根据本技术的中间角柱和集装箱,材料使用量小,结构简单实用,便于生产加工,提高了中间角柱的结构刚性和结构强度,保证了集装箱的强度安全性。

20、此外,根据本技术的集装箱,中间角柱在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进一步提高了中间角柱的结构强度及结构刚性,保证了集装箱的使用安全性,保证了集装箱的整体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间角柱,用于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侧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角柱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构件为外角柱,所述外角柱还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板以及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形成朝向所述集装箱的内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以形成空腔,所述第一内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内板的侧面分别对应地贴合至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角柱的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构件为加强构件,所述中间角柱还包括外角柱,所述外角柱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板以及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形成朝向所述集装箱的内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以形成空腔,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均连接至所述加强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所述第一加强构件构造为具有彼此连接的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一加强板的L形,所述第二加强构件构造为具有彼此连接的所述第二翼板和第二加强板的L形,所述第一内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内板的侧面分别对应地贴合至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外板连接至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外板连接至所述第二翼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间角柱,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为三角形加强筋,所述三角形加强筋的两个直角边分别贴合于所述加强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板。

8.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间角柱,用于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侧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角柱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构件为外角柱,所述外角柱还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板以及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形成朝向所述集装箱的内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以形成空腔,所述第一内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内板的侧面分别对应地贴合至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角柱的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构件为加强构件,所述中间角柱还包括外角柱,所述外角柱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板以及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訚忠平李建平陈竟华刘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南方中集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