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气吸入治疗器械,包括湿化瓶、与湿化瓶相配合的湿化杆、与湿化瓶上出气孔相连接的鼻导管、与湿化杆相连接的吸入器连接座,所述的出气孔鼻导管通过连接头相连接,所述的湿化杆底部设有湿化头,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的湿化杆、出气孔与湿化瓶上连接的湿化瓶盖一体,所述的湿化杆底部的湿化头为倒立莲蓬式湿化头,所述的湿化杆位于湿化瓶盖的上部设有泄压孔;所述的鼻导管设有单向气流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氧气吸入治疗设备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连接部件与新型整体产品相连接完成氧气吸入治疗,通过结构改变与增加部件,有效地解决了现行氧气治疗方式存在的技术缺陷,使氧气吸入治疗更加安全可靠,实际操作更加简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氧气吸入治疗器械。
技术介绍
氧气吸入治疗是医学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大包装高压桶装的高压氧要经过释压、 湿化后才能让患者使用,现行的实施方式由氧气吸入器进行释压,再由湿化杆将氧气导入 带湿化液的湿化瓶进行湿化,湿化后的液体由鼻导管输送到患者的简单程序完成治疗,该 实施方式除氧气吸入器械这一国标产品在释压方面技术成熟外,其余各个环节都存着一定 的技术缺陷。综合如下1、氧气湿化不充分导致干燥的氧气损害病人的呼吸黏膜。2、湿化杆、湿化瓶重复消毒使用,存在着变型、老化、容易因密封性不好导致供氧 不足、瓶体爆炸,消毒后存放不利导致的再次污染,滋生病菌,引起患者交叉感染。3、湿化杆、湿化瓶采用螺纹连接,程序繁琐,且湿化杆极易损坏,维护困难。4、消毒设备成本高,且消毒药剂对院内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内容是针对上述技术缺陷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为氧气吸入治疗提供一 种更为安全可靠、合理方便的医疗器械产品。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氧气吸入治疗器械,包 括湿化瓶、与湿化瓶相配合的湿化杆、与湿化瓶上出气孔相连接的鼻导管、与湿化杆相连接 的吸入器连接座,所述的出气孔鼻导管通过连接头相连接,所述的湿化杆底部设有湿化头, 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的湿化杆、出气孔与湿化瓶上连接的湿化瓶盖一体,所述的湿 化杆底部的湿化头为倒立莲蓬式湿化头,所述的湿化杆位于湿化瓶盖的上部设有泄压孔; 所述的鼻导管设有单向气流控制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出气孔底部设有倒状伞形件,有效防止湿 化瓶中的水从出气孔进入鼻导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莲蓬式湿化头底部封闭,背部均布有若干 气孔,实现微孔广面湿化,使湿化更加充分,同时会降低湿化时产生的水泡燥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湿化瓶为方形,瓶体设有上下水位监测线, 并加设有若干条凸出的加强筋,便于包装、运输、使用,增强瓶体强度,增加抗压能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头为弯头直角连接头,可自由旋转连 接于出气孔上,所述的鼻导管与出气孔呈直角连接,有效防止平行连接易脱离现象,使氧气 吸入更具连续性,方便患者移动使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出气孔内设有单向气流控制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单向气流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出气孔外的 硅胶密封片,可有效防止瓶内液体进入吸氧管道伤害患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泄压孔外设有弹性胶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吸入器连接座底部设有密封收缩口,所述 的湿化杆穿过密封收缩口并设有与吸入器连接座相配合的快速接头,吸入器连接座底部的 密封收缩口与传统吸入器的连接,在未接入湿化瓶之前保持密封,以保证进气通道不受灰 尘污染,进气部件与湿化瓶采用卡口式连接,比传统螺纹式连接更为方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鼻导管的透明材质的单向气流控制阀内设 有集液槽,集液槽用于临时存储鼻导管因温差产生的凝露,防止凝露流入患者鼻腔造成事 故,单向气流控制阀上、下端连接处可脱卸,上端脱卸可和气枕等活动给氧设备连接,进行 移动过程中给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在原氧气吸入治疗设备的基础上 加入新的连接部件与新型整体产品相连接完成氧气吸入治疗,通过结构改变与增加部件, 有效地解决了现行氧气治疗方式存在的技术缺陷,使氧气吸入治疗更加安全可靠,实际操 作更加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向气流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湿化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A-A向视图。图5为出气孔单向气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快速吸入器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6,本实施案例包括设有若干条凸出加强筋的方形湿化瓶2、与湿化瓶2 相配合的湿化杆3、与湿化瓶2上出气孔5相连接的鼻导管10、与湿化杆3相连接的吸入器 连接座12、出气孔5与鼻导管10通过弯头直角连接头7呈直角连接,其中连接头7可自由 360°旋转连接于出气孔5上,湿化杆3、出气孔5与湿化瓶2上连接的湿化瓶盖1 一体。湿化杆3底部设有倒立莲蓬式湿化头4,莲蓬式湿化头4底部封闭,背部均布有筛 状气孔41,气孔41孔径不大于3mm的微孔,氧气经湿化杆3从倒立莲蓬是湿化头4上的筛 状气孔41导出,将氧气进行均衡微孔湿化,可充分加大氧气的含湿量,保护患者的呼吸黏 膜不会受到干燥气体的伤害,同时微孔湿化几乎不产生躁音,给患者提供更为安静的休息 空间。湿化杆3位于湿化瓶盖1的上部设有泄压孔6,泄压孔6外设有弹性胶圈13,当瓶 内压力过高时,密封于泄压孔6外周的弹性胶圈13会弹起,超压气体会随弹性胶圈13与湿 化杆3的间隙泄出,有效地防止湿化瓶由于超压发生爆炸。出气孔5底部设有倒状伞形件51,倒状伞形件51防止湿化瓶2内液体因意外喷溅 到鼻导管中,出气孔5内设有单向气流控制装置11,单向气流控制装置11包括设置于出气 孔5外的硅胶密封片;在气流过大、湿化液上水位过高时,单向气流控制装置11下端的倒状伞形件51将上溅的液体进行阻隔、收集,流回湿化瓶2内,可有效防止液体进入鼻导管10 对病人造成伤害。单向气流控制装置11的硅胶密封片,在氧气打开时,在压力作用下,硅胶 密封片外圈会自动上翘保持气流畅通,当氧气关闭时,硅胶密封片呈密封状态,此时可阻隔 患者呼出的有害气体通过鼻导管10回流到湿化瓶2内,对湿化瓶2内湿化液造成污染,使 吸氧更加安全。 鼻导管10设有透明材质的单向气流控制阀9;鼻导管10的单向气流控制阀9内设 有集液槽,集液槽用于临时储存鼻导管10内因温差或者氧气水分过于饱和而引起的凝露, 鼻导管10的单向气流控制阀9上、下端连接处可脱卸,脱卸的上端可直接给气枕充气,下端 脱卸可与气枕等活动给氧设备连接,进行移动过程中的给氧,单向气流控制阀9 吸入器连接座12底部设有常态密封收缩的密封收缩口 14,湿化杆3穿过密封收缩 口 14并设有与吸入器连接座12相配合的快速接头。湿化瓶2使用时只需将一体的湿化瓶 盖1打开,向瓶体内注入湿化液,按顺时针方向拧紧湿化瓶盖1,再将湿化杆3上部的快速接 头插入快速吸入器连接座12即可进行吸氧,安装使用过程方便。权利要求一种氧气吸入治疗器械,包括湿化瓶、与湿化瓶(2)相配合的湿化杆(3)、与湿化瓶(2)上出气孔(5)相连接的鼻导管(10)、与湿化杆(3)相连接的吸入器连接座(12),所述的出气孔(5)鼻导管(10)通过连接头(7)相连接,所述的湿化杆(3)底部设有湿化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化杆(3)、出气孔(5)与湿化瓶(2)上连接的湿化瓶盖(1)一体,所述的湿化杆(3)底部的湿化头(4)为倒立莲蓬式湿化头(4),所述的湿化杆(3)位于湿化瓶盖(1)的上部设有泄压孔(6);所述的鼻导管(10)设有单向气流控制阀(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吸入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孔(5)底部设有 倒状伞形件(5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吸入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莲蓬式湿化头(4)底 部封闭,背部均布有气孔(4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吸入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氧气吸入治疗器械,包括湿化瓶、与湿化瓶(2)相配合的湿化杆(3)、与湿化瓶(2)上出气孔(5)相连接的鼻导管(10)、与湿化杆(3)相连接的吸入器连接座(12),所述的出气孔(5)鼻导管(10)通过连接头(7)相连接,所述的湿化杆(3)底部设有湿化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化杆(3)、出气孔(5)与湿化瓶(2)上连接的湿化瓶盖(1)一体,所述的湿化杆(3)底部的湿化头(4)为倒立莲蓬式湿化头(4),所述的湿化杆(3)位于湿化瓶盖(1)的上部设有泄压孔(6);所述的鼻导管(10)设有单向气流控制阀(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
申请(专利权)人:张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