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891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0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解决了多节弧形板组合的方式配合千斤顶升降的设计在实际使用时,相邻的弧形板之间的搭接处会形成较为薄弱的受力区域,存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包括门型框架和弧形顶撑架;门型框架的顶部从左向右、间隔设有竖向的顶撑油缸,顶撑油缸的顶部固定设有连接板;弧形顶撑架包括弧形支撑板和水平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弧形支撑板的左右两内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支撑板上从左向右等距间隔设有多个竖向的肋板,肋板的顶部与弧形支撑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与支撑板可拆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特别是指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


技术介绍

1、支护是为了隧道挖掘工作的安全,采取的支持、加强、覆盖围岩的构件或其他措施。在岩石软弱破碎的环境下施工,安全有效的支护非常关键。它能保障施工的安全,能加快工程的进度。

2、公开号为cn21111604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道路隧道施工安全支撑架,该支撑架通过多节弧形板组合的方式配合千斤顶升降的设计,在施工时能够对拱形或半拱形的隧道顶部进行支护。

3、然而这种多节弧形板组合拼接的支撑方式,由于相邻的多节弧形板之间无直接连接结构,仅靠搭接形式来实现力的传导,而千斤顶对弧形板的支撑区域又主要集中在弧形板的中部区域,就会导致在实际使用时,相邻的弧形板之间的搭接处会形成较为薄弱的受力区域,在隧道顶部的长期压力下,这些弧形板的边缘处比较容易发生变形。而变形区域对隧道顶部的支撑作用变差,又会导致隧道顶部对弧形板的作用区域越来越集中,两者相互作用,最终会导致隧道顶部的大面积区域失去弧形板的支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门型框架和弧形顶撑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4)、弧形支撑板(6)和肋板(7)为一体成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其特征在于:顶撑油缸(3)的底部与门型框架的顶部可拆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其特征在于:门型框架包括两个侧边支撑架(1),两个侧边支撑架(1)左右对应且竖向设置,两个侧边支撑架(1)的顶部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顶横梁(2),两个侧边支撑架(1)的顶部分别与第二顶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门型框架和弧形顶撑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4)、弧形支撑板(6)和肋板(7)为一体成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其特征在于:顶撑油缸(3)的底部与门型框架的顶部可拆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其特征在于:门型框架包括两个侧边支撑架(1),两个侧边支撑架(1)左右对应且竖向设置,两个侧边支撑架(1)的顶部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顶横梁(2),两个侧边支撑架(1)的顶部分别与第二顶横梁(2)的左右两端可拆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其特征在于:侧边支撑架(1)的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柱和固定设在支撑柱顶部的第一顶横梁(101),第一顶横梁(101)为左右方向延伸的直杆结构,第一顶横梁(101)与支撑柱构成l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面防护架,其特征在于:第一顶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张建彬赵自龙陈平张博康晓凯付普阳丁龙王景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