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可动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可动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8729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可动减振装置,所述可动减振装置位于与外部弹性悬挂系统相连接的闭口箱梁中,其中,所述可动减振装置包括相对于所述闭口箱梁可沿直线移动的可动稳定板、与所述可动稳定板的上端相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可动稳定板的一侧沿纵向设有齿条,所述可动减振装置还包括传动齿轮和飞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飞轮具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外齿轮结构。该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动减振装置结构简单、且具有更好的气动减振效果和机械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工程风洞试验,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可动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大跨度桥梁结构的颤振是一种发散性的气动失稳现象,常见桥梁断面可能产生从扭转颤振到耦合颤振的各种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抗风设计措施加以避免。桥梁颤振控制目前主要采用气动措施来增强主梁颤振稳定性,用于整体式箱梁断面的附加气动措施主要包括风嘴、检修轨道、分流板、稳定板、风障等。

2、目前桥梁涡激振动以气动措施和机械措施为主,由于涡振对断面气动外形非常敏感,原桥梁断面的拟定要考虑众多其他设计因素,在选择被动附加气动措施时需要针对特定断面进行方案设计及风洞试验验证。可用于控制涡激振动的气动措施主要包括风嘴、导流板、翼板、稳定板、裙板、风障、格栅等。

3、以目前风洞试验研究经验来看,各种传统气动措施均不具备复杂来流和风致振动的强鲁棒性和普适性控制,因此需要探究可根据结构运动改变形态的可动气动措施以及结合气动措施与机械措施的制振方案。而制振措施应用于实桥前必要进行风洞试验验证,弹性悬挂刚性节段模型试验是验证气动或机械减振措施效果的常用途径,需要在设计实桥减振装置前需要设计方便可行的试验装置应用于桥梁节段模型。桥梁节段模型中可动气动措施的设置往往需要复杂的连接和传动方式,并可能产生不需要的碰撞影响试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可动减振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动减振装置结构简单、且具有更好的气动减振效果和机械减振效果。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可动减振装置,所述可动减振装置位于与外部弹性悬挂系统相连接的闭口箱梁中,其中,所述可动减振装置包括相对于所述闭口箱梁可沿直线移动的可动稳定板、与所述可动稳定板的上端相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可动稳定板的一侧沿纵向设有齿条,所述可动减振装置还包括传动齿轮和飞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飞轮具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外齿轮结构。

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闭口箱梁包括顶板和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可动稳定板相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顶板相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飞轮均设置于所述底板。

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开槽,所述可动稳定板延伸穿过所述开槽。

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条的排布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以使得所述可动稳定板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下移动。

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动减振装置还包括为所述可动稳定板导向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所述可动稳定板未设置齿条的一侧相接触的导向轮组和与所述可动稳定板的齿条相啮合的导向齿轮。

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轮组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均可自由转动。

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固定设有支架、安装架和支撑架,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导向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飞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

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飞轮还具有平衡质量块。

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衡质量块设置为圆环形,且圆环形的中心与所述外齿轮结构的中心相重合。

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动减振装置包括多个与所述可动稳定板的上端相连接的弹性件,多个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传动齿轮和多个与相应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飞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齿轮齿条式机械惯容器置于闭口箱梁的节段模型内部,可动稳定板的线性运动通过齿轮传动以带动飞轮转动,该平动转化为转动的装置可视作一个惯容器,作为一种机械措施用于控制节段模型的一定振幅内的振动,其制振原理与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基本一致但可以解决tmd弹簧行程过大在箱梁内部存在安装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可动稳定板可使可动稳定板产生与闭口箱梁节段模型的相对运动从而提供可随系统整体振动变化的气动减振效果,且可动稳定板的运动同时带动飞轮产生转动从而提供齿轮齿条式惯容器的机械减振效果。

13、本专利技术将可动稳定板与齿轮齿条式惯容器中的齿条结合,同时实现可动稳定板产生线性运动及惯容器飞轮的转动,利用可动稳定板提供随节段模型振动变化的气动措施来影响气流流动形态,提高颤振及涡振性能,利用飞轮惯性增大及结合与弹簧连接的可动稳定板及传动齿轮构成机械惯容系统以加速耗散系统振动能量,减小涡振振幅,从而减小振动。另外,可通过调整飞轮的质量分布以调节惯容器的惯性系数,及可通过调整弹性件的刚度以调节惯容器的刚度。综上,可通过设计惯容器的惯性及刚度特性可使惯容器产生与主结构不同步的振动,从而起到耗能增效作用抑制主结构对振动的响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可动减振装置,所述可动减振装置位于与外部弹性悬挂系统相连接的闭口箱梁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减振装置包括相对于所述闭口箱梁可沿直线移动的可动稳定板、与所述可动稳定板的上端相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可动稳定板的一侧沿纵向设有齿条,所述可动减振装置还包括传动齿轮和飞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飞轮具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外齿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口箱梁包括顶板和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可动稳定板相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顶板相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飞轮均设置于所述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开槽,所述可动稳定板延伸穿过所述开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的排布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以使得所述可动稳定板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减振装置还包括为所述可动稳定板导向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所述可动稳定板未设置齿条的一侧相接触的导向轮组和与所述可动稳定板的齿条相啮合的导向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组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均可自由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固定设有支架、安装架和支撑架,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导向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飞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还具有平衡质量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质量块设置为圆环形,且圆环形的中心与所述外齿轮结构的中心相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减振装置包括多个与所述可动稳定板的上端相连接的弹性件,多个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传动齿轮和多个与相应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飞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可动减振装置,所述可动减振装置位于与外部弹性悬挂系统相连接的闭口箱梁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减振装置包括相对于所述闭口箱梁可沿直线移动的可动稳定板、与所述可动稳定板的上端相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可动稳定板的一侧沿纵向设有齿条,所述可动减振装置还包括传动齿轮和飞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飞轮具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外齿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口箱梁包括顶板和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可动稳定板相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顶板相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飞轮均设置于所述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开槽,所述可动稳定板延伸穿过所述开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的排布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以使得所述可动稳定板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如珅杨詠昕张晋杰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