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高压射流器和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双高压射流器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8198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高压射流器和使用方法,包括壳体,第一喷嘴,阀组和第二喷嘴,壳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内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出口设于第一端,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进口均设于第二端;第一喷嘴设于壳体并与第一流道连通;阀组装配于第一流道内,在第一流道内通入第一液体时,阀组解除对第一流道的封堵以使第一液体可从第一流道的出口流出,在第一流道内通入第二液体时,阀组封堵第一流道以使第二液体可从第一喷嘴喷出,且第一液体的液压小于第二液体的液压;第二喷嘴设于壳体并与第二流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射流器实现了打钻作业和扩孔作业的任意切换,简化了整体的施工工艺,提升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煤层扩孔掏槽的双高压射流器和一种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地压不断增加,瓦斯含量增加、压力增大,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压事故愈发严重,已逐步成为矿井深部开采的第一杀手。煤层水力扩孔掏槽技术是提高煤层卸压的有效手段,广泛用于瓦斯抽采、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对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煤层水力扩孔掏槽普遍存在扩孔空间小、效率低、工艺较为繁琐等问题,尤其对于坚硬煤层,扩孔效率和效果往往难以保障,大大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双高压射流器,该双高压射流器能够打钻和扩孔的一体化,实现了打钻作业和扩孔作业的任意切换,简化了整体的施工工艺,提升了施工效率。

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基于上述双高压射流器的使用方法。

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高压射流器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与钻头相连的第一端和用于与钻杆相连的第二端,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进口均设于所述第二端;

6、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设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7、阀组,所述阀组装配于所述第一流道内,在所述第一流道内通入第一液体时,所述阀组解除对所述第一流道的封堵以使所述第一液体可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流出,在所述第一流道内通入第二液体时,所述阀组封堵所述第一流道以使所述第二液体可从所述第一喷嘴喷出,且所述第一液体的液压小于所述第二液体的液压;

8、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设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喷嘴用于在所述第二流道内通入磨料液时供所述磨料液喷出。

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高压射流器能够打钻和扩孔的一体化,实现了打钻作业和扩孔作业的任意切换,简化了整体的施工工艺,提升了施工效率。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第二壳和第三壳,所述第二壳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三壳之间,所述第一流道贯穿所述第一壳、所述第二壳和所述第三壳,所述第二流道设于所述第三壳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组装配于所述第一壳内,所述第一喷嘴装配于所述第二壳,所述第二喷嘴装配于所述第三壳;

12、和/或,所述第一喷嘴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喷嘴沿着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13、和/或,所述第二喷嘴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喷嘴沿着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壳内的进液段和位于所述第二壳内的中间孔;

15、所述进液段包括汇流腔和多个进液孔,所述汇流腔的一侧与所述中间孔连通,所述汇流腔的另一侧与多个所述进液孔连通,且多个所述进液孔沿着所述第三壳的周向间隔排布;

16、和/或,所述进液段包括汇流腔和环形孔,所述汇流腔的一侧与所述中间孔连通,所述汇流腔的另一侧与所述环形孔连通,且所述环形孔环绕在所述第二流道的外周侧。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嘴具有第一喷射口,所述第二喷嘴具有第二喷射口,所述第一喷射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喷射口的口径。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射口的口径为1.2 mm至3.0mm;和/或,所述第二喷射口的口径为0.8 mm至1.5mm。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组包括:

20、滑动件,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出液孔、滑腔和旁孔,所述滑动件滑移装配于所述滑腔和所述出液孔内并具有连通位和封堵位,且所述滑动件设有内腔和连通孔,所述内腔连通在所述出液孔和所述连通孔之间,所述旁孔并行布置于所述滑腔的旁侧;

21、在所述第一流道内通入第一液体时,所述滑动件处于连通位,所述出液孔通过所述内腔、所述连通孔、所述滑腔、所述旁孔与所述第一流道的进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液体可经由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排出;

22、在所述第一流道内通入第二液体时,所述滑动件处于封堵位,所述出液孔的孔壁封堵所述连通孔的进口、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出液孔的进口的口沿止抵以实现对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的封堵;

23、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装配于所述滑腔内,且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间以使所述滑动件具有从所述封堵位向所述连通位复位的趋势。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孔包括缩颈段,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段滑移装配于所述缩颈段内,所述第二段滑移装配于所述滑腔内,所述内腔和所述连通孔均设于所述第一段。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组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固定于所述滑腔内,所述盘体设有过流孔,在所述第一流道内通入第二液体时,所述过流孔用于供所述第二液体通过以使所述滑动件在所述第二液体的液压作用下从所述连通位切换至所述封堵位。

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向所述第一流道内通入第一液体以为打钻时的所述钻头供液;

28、向所述第二流道内通入磨料液,利用从所述第二喷嘴内喷出的所述磨料液对钻孔的孔壁预切割,向所述第一流道内通入第二液体,利用从所述第一喷嘴喷出的所述第二液体对钻孔的孔壁进行扩孔和冲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第二壳和第三壳,所述第二壳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三壳之间,所述第一流道贯穿所述第一壳、所述第二壳和所述第三壳,所述第二流道设于所述第三壳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装配于所述第一壳内,所述第一喷嘴装配于所述第二壳,所述第二喷嘴装配于所述第三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壳内的进液段和位于所述第二壳内的中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嘴具有第一喷射口,所述第二喷嘴具有第二喷射口,所述第一喷射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喷射口的口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射口的口径为1.2 mm至3.0mm;和/或,所述第二喷射口的口径为0.8 mm至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孔包括缩颈段,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段滑移装配于所述缩颈段内,所述第二段滑移装配于所述滑腔内,所述内腔和所述连通孔均设于所述第一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固定于所述滑腔内,所述盘体设有过流孔,在所述第一流道内通入第二液体时,所述过流孔用于供所述第二液体通过以使所述滑动件在所述第二液体的液压作用下从所述连通位切换至所述封堵位。

10.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第二壳和第三壳,所述第二壳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三壳之间,所述第一流道贯穿所述第一壳、所述第二壳和所述第三壳,所述第二流道设于所述第三壳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装配于所述第一壳内,所述第一喷嘴装配于所述第二壳,所述第二喷嘴装配于所述第三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壳内的进液段和位于所述第二壳内的中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嘴具有第一喷射口,所述第二喷嘴具有第二喷射口,所述第一喷射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喷射口的口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高压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射口的口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永学冯美华张晨阳秦子晗杜涛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