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8118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32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包括液冷底板;第一液冷侧板和第二液冷侧板,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相间隔的装设于所述液冷底板的同一侧面上,且所述第一液冷侧板、所述液冷底板和所述第二液冷侧板配合围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装设电池单体;以及,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部具有适配所述第一液冷侧板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变形方向。避免连接支架与第一液冷侧板以及第二液冷侧板的连接处因应力集中,造成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出现撕裂损坏,保障液冷板持续安全可靠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热管理,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1、随着二次电池的电池容量及充放电倍率越来越大,电池发热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对电池进行有效的热管理是设计制造厂商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常用的热管理手段是在电池的底部放置液冷板,通过液冷板内部流动的冷却介质吸收电池热量,来达到对电池冷却降温的目的。为了提升冷却效能,部分液冷板会与电池的左侧、右侧和底部三个面同时进行接触换热。

2、为了避免电池膨胀时液冷板被顶起变形而与电池间出现缝隙,减小换热接触面积,会在液冷板与电池左、右侧之间安装加强杆。但当电池发生较大的膨胀变形时,加强杆无法吸收电池膨胀带来的形变应力,容易造成液冷板被拉扯撕裂,导致液冷板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应力过大造成液冷板撕裂损坏,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提供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板,其包括:

3、液冷底板;

4、第一液冷侧板和第二液冷侧板,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相间隔的装设于所述液冷底板的同一侧面上,且所述第一液冷侧板、所述液冷底板和所述第二液冷侧板配合围成有安装腔;以及,

5、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且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具有适配所述第一液冷侧板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变形方向。

6、上述方案的液冷板用于与电池单体组装以构成电池模组,并在电池模组工作时对电池单体进行热管理,保证电池模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具体而言,安装时将电池单体装设到由第一液冷侧板、液冷底板和第二液冷侧板配合围成的安装腔内,并通过连接支架将第一液冷侧板和第二液冷侧板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对电池单体预紧目的。当电池单体以大容量和大倍率工作,导致电池单体的膨胀力变大时,第一液冷侧板和第二液冷侧板会受到电池单体向外的顶推力而相互远离,由于弹性变形部具有适配第一液冷侧板与第二液冷侧板相互远离的变形方向,因此弹性变形部能使连接支架进行伸展变形,从而吸收缓冲电池单体的膨胀应力,避免连接支架与第一液冷侧板以及第二液冷侧板的连接处因应力集中,造成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出现撕裂损坏,保障液冷板持续安全可靠工作,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7、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或者,

10、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和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沿着所述连接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布。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采用一体结构,所述弹性变形部设为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个弯折段。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设有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所述第一端开口和所述第二端开口分别处于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两端;

14、靠近所述第一端开口布置的所述连接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并沿着所述液冷板的高度方向排布;靠近所述第二端开口布置的所述连接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并沿着所述液冷板的高度方向排布。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底板的内部形成有底部冷却流道,所述第一液冷侧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侧冷却流道,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二侧冷却流道。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桥接流道、第二桥接流道、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第一桥接流道设置于所述液冷底板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的转角连接处,且所述第一桥接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冷却流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侧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

17、所述第二桥接流道设置于所述液冷底板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的转角连接处,且所述第二桥接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冷却流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侧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

18、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第一侧冷却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第二侧冷却流道的另一端连通。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底板设有固定孔和定位孔,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定位孔处于所述液冷底板的长度方向同一端或者分别处于所述液冷底板的长度方向相对两端;和/或,

20、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设有吊装孔。

21、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

22、至少一个电池单体;以及,

23、如上所述的液冷板,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体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电池单体的底面与所述液冷底板传热配合,所述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传热配合,所述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传热配合。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的底面与所述液冷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热介质,和/或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介质,和/或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导热介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或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沿着所述连接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采用一体结构,所述弹性变形部设为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个弯折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设有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所述第一端开口和所述第二端开口分别处于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底板的内部形成有底部冷却流道,所述第一液冷侧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侧冷却流道,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二侧冷却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桥接流道、第二桥接流道、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第一桥接流道设置于所述液冷底板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的转角连接处,且所述第一桥接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冷却流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侧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底板设有固定孔和定位孔,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定位孔处于所述液冷底板的长度方向同一端或者分别处于所述液冷底板的长度方向相对两端;和/或,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的底面与所述液冷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热介质,和/或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介质,和/或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导热介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或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沿着所述连接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采用一体结构,所述弹性变形部设为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个弯折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设有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所述第一端开口和所述第二端开口分别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亚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