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771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酚醛树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改性剂按工艺要求加入到预混罐,经搅拌配置成符合要求的组合料;S2、将组合料与固化剂混合后,混合后的物料经布料头均匀并连续不断地浇注在铺有无纺布的预热平台上,初步形成板材状。该工艺在对保温板进行层压的过程中,通过输送通道和出料通道的设置,可以实现自动的进行上料和下料处理,从而避免人工下料造成烫伤的情况出现,同时在层压的过程中,位于输送通道内的预制板能够利用热气流进行保温,避免固化剂提前多余原料固化的情况出现,同时会对出料通道内的多个输送辊降温,使得出料后的保温板能够快速的降低温度,从而便于后续人员的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外墙保温板加工,尤其涉及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层压机是指把多层物质压合在一起的机械设备,在外墙保温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层压机将混合后的物质压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原料发泡、固化和成型,然而现有的层压机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2、现有的层压机在使用时,大多是人为的将原料运输至层压机内,然后通过两个层压板的相互挤压以及电热板的高温作用从而达到处补板进行发泡、固话和成型,然而由于层压完毕后的保温板均处于高温的状态,人为操作搬运容易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例如发生烫伤的情况出现,同时现有的层压机在使用时层压装置只能对单个板进行层压,后续的预制板在等待的过程中,其表面的温度会下降从而会使得固化剂提前固化影响后续层压的效率,因此,如何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该工艺在对保温板进行层压的过程中,通过输送通道和出料通道的设置,可以实现自动的进行上料和下料处理,从而避免人工下料造成烫伤的情况出现,同时在层压的过程中,位于输送通道内的预制板能够利用热气流进行保温,避免固化剂提前多余原料固化的情况出现,同时会对出料通道内的多个输送辊降温,使得出料后的保温板能够快速的降低温度,从而便于后续人员的搬运。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s1、将酚醛树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改性剂按工艺要求加入到预混罐,经搅拌配置成符合要求的组合料;

5、s2、将组合料与固化剂混合后,混合后的物料经布料头均匀并连续不断地浇注在铺有无纺布的预热平台上,初步形成板材状;

6、s3、将初步生产处的保温板放置在层压设备内,利用层压机的压力和高温的作用使得物料经过升温、发泡、固化后,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宽度的酚醛泡沫保温板;

7、s4、板材经过修边、切割,裁切成标准板;

8、上述加工工艺中所使用到的层压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层压室,所述层压室内设有两个层压板,位于上方的所述层压板内设有电热板,位于下方的所述层压板的上端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矩形槽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转动板的下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端与液压杆的伸缩端转动连接,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送通道和出料通道,所述输送通道和层压室的右侧空间通过进料口连通,所述出料通道与层压室的右侧空间通过出料口连通,所述输送通道和出料通道的前后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接管,每两个相配合的所述连接管的相邻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输送辊。

9、优选地,所述箱体内设有竖腔,所述竖腔内设有层压组件,所述竖腔内设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端与竖腔的内顶部和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个螺纹层部分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与竖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竖腔的右侧设有两个条形开口,两个所述移动块的右端均贯穿对应的条形开口并与对应的层压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内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与双向螺纹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箱体内设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内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移动腔内的活塞,所述活塞与移动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腔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端与活塞的右端转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移动腔的内顶部安装有变速器,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与双向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与竖杆通过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变速器输出轴和竖杆上的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12、优选地,所述进料口的上端设有出料口的下端均设有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内滑动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卡槽的内壁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卡槽的内顶部设有电磁铁,位于下方的所述卡槽的左侧内壁上设有第一导向轮,所述层压室和矩形槽的内顶部均设有第二导向轮,位于下方的所述挡块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依次穿过第一导向轮和多个第二导向轮与转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13、优选地,所述转动板上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板上端的压缩槽,所述压缩槽内滑动连接有触发块,所述触发块与压缩槽的内底部通过两个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所述触发块的下端和压缩槽的内底部均设有导电棒。

14、优选地,多个所述输送辊内设有空腔,每两个相配合的所述连接管的相邻端与对应的空腔连通,位于前侧的所述连接管的前端均连通有旋转接头,位于后侧的所述连接管的后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移动腔的左侧空间与层压室的底部空间通过热气管连通,所述移动腔的左侧空间与位于上方的多个旋转接头,所述移动腔的左侧空间与多个旋转接头通过喷气管连通,所述移动腔的右侧空间与外界通过进气管连通,所述移动腔的右侧空间与位于下方的多个旋转接头通过出气管连通,所述进气管、出气管、热气管和喷气管上均设有单向阀,所述移动腔的内底部设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制热端延伸至外界。

15、优选地,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延伸至外界,所述箱体的的下端安装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共同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右端安装有风扇,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和转杆上均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

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输送通道和出料通道的设置,使得在对预制板进行层压时,预制板可以通过输送通道自动进入至层压室内,同时当层压完毕后,转动板倾斜使得预制板可以自动滑出,无需人为的对保温板进行取放,从而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且减少了保温板加工的危险性。

18、2、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进行层压的过程中,会将层压室内的热气流通入至多个空腔内,从而对位于上方的多个输送辊进行加热处理,进而对等待层压的预制板进行保温处理,避免预制板提前固化的情况出现。

19、3、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活塞的左右移动,会将冷气流注入至位于下方的输送辊内,此时对位于下方的输送辊进行降温处理,此时低温的气流会使得位于下方的输送辊处于低温的状态,使得保温板滑出时能够快速的冷却,从而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保温板进行搬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竖腔(3),所述竖腔(3)内设有层压组件,所述竖腔(3)内设有双向螺纹杆(5),所述双向螺纹杆(5)的两端与竖腔(3)的内顶部和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5)的两个螺纹层部分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两个所述移动块(4)与竖腔(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竖腔(3)的右侧设有两个条形开口,两个所述移动块(4)的右端均贯穿对应的条形开口并与对应的层压板(7)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内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与双向螺纹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移动腔(10),所述移动腔(10)内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移动腔(10)内的活塞(13),所述活塞(13)与移动腔(10)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腔(10)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圆盘(16),所述圆盘(16)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端与活塞(13)的右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腔(10)的内顶部安装有变速器(9),所述变速器(9)的输入轴与双向螺纹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变速器(9)的输出轴与竖杆通过传动组件(17)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17)包括设置在变速器(9)输出轴和竖杆上的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8)的上端设有出料口(33)的下端均设有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卡槽(27),所述卡槽(27)内滑动连接有挡块(29),所述挡块(29)与卡槽(27)的内壁通过第二弹簧(32)弹性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卡槽(27)的内顶部设有电磁铁,位于下方的所述卡槽(27)的左侧内壁上设有第一导向轮,所述层压室(6)和矩形槽(8)的内顶部均设有第二导向轮,位于下方的所述挡块(29)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依次穿过第一导向轮和多个第二导向轮与转动板(20)的下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20)上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板(20)上端的压缩槽,所述压缩槽内滑动连接有触发块(24),所述触发块(24)与压缩槽的内底部通过两个第一弹簧(26)弹性连接,所述触发块(24)的下端和压缩槽的内底部均设有导电棒(2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输送辊(31)内设有空腔,每两个相配合的所述连接管(35)的相邻端与对应的空腔连通,位于前侧的所述连接管(35)的前端均连通有旋转接头(36),位于后侧的所述连接管(35)的后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移动腔(10)的左侧空间与层压室(6)的底部空间通过热气管连通,所述移动腔(10)的左侧空间与位于上方的多个旋转接头(36),所述移动腔(10)的左侧空间与多个旋转接头(36)通过喷气管(19)连通,所述移动腔(10)的右侧空间与外界通过进气管(11)连通,所述移动腔(10)的右侧空间与位于下方的多个旋转接头(36)通过出气管(12)连通,所述进气管(11)、出气管(12)、热气管和喷气管(19)上均设有单向阀,所述移动腔(10)的内底部设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制热端延伸至外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9)的输出轴延伸至外界,所述箱体(1)的的下端安装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共同转动连接有转杆(14),所述转杆(14)的右端安装有风扇(15),所述变速器(9)的输出轴和转杆(14)上均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1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竖腔(3),所述竖腔(3)内设有层压组件,所述竖腔(3)内设有双向螺纹杆(5),所述双向螺纹杆(5)的两端与竖腔(3)的内顶部和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5)的两个螺纹层部分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两个所述移动块(4)与竖腔(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竖腔(3)的右侧设有两个条形开口,两个所述移动块(4)的右端均贯穿对应的条形开口并与对应的层压板(7)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内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与双向螺纹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移动腔(10),所述移动腔(10)内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移动腔(10)内的活塞(13),所述活塞(13)与移动腔(10)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腔(10)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圆盘(16),所述圆盘(16)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端与活塞(13)的右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腔(10)的内顶部安装有变速器(9),所述变速器(9)的输入轴与双向螺纹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变速器(9)的输出轴与竖杆通过传动组件(17)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17)包括设置在变速器(9)输出轴和竖杆上的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8)的上端设有出料口(33)的下端均设有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卡槽(27),所述卡槽(27)内滑动连接有挡块(29),所述挡块(29)与卡槽(27)的内壁通过第二弹簧(32)弹性连接,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忠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苏东新型外墙保温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