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圣专利>正文

混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771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14
混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多个料罐、输料管、连接气管及混注枪,料罐用于存储原料,每一料罐均通过一输料管路与混注枪相连,连接气管包括第一正压连接管路及第二正压连接管路,第一正压连接管路连接于驱动装置及料罐之间,驱动装置通过第一正压连接管路向料罐提供正气压,以通过压力将料罐内的原料通过输料管送入混注枪内,至少一个输料管路与第二正压连接管路相连,以使气流通过输料管路与原料一同进入混注枪内,混注枪包括枪体,在枪体内设置有流道,在流道的一端形成有出料口,在流道上设置有多个与输料管路相连通的原料注入口,多个料罐内的原料在流道内混合并通过出料口排出。该混注系统能够较为均匀且简便地将原料注入到容器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结构成型,特别涉及一种混注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行业内针对造形复杂且不规则的产品开发模具都以柔软材质开模,例如硅胶模具,其优点是开模方便、价格低廉、弹性好拆模快捷方便;缺点是寿命短、精度低、拆模合模难以实现机械自动化。

2、在以上述软膜具进行产品的制作时,其步骤一般为;(一)将所需原料注入混匀装置内均匀混合后倒入模具中,(二)封闭模具后摇动片刻,放入真空箱内抽真空排出模具内的气泡;(三)一直摇动至其固化成型。

3、在进行原料的注入时,现有技术一般通过人工将所需要的各个原料倾倒入模具内,然后人工进行搅拌混合。但是,该方法较为繁琐、生产效率低,进一步地,由于软膜具原料在混合后就会较快地发生固化反应,这一方面会使得各原料不容易混合均匀,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容器内遗留固化后的原料,堵塞各原料的进料口或者混合后原料的出料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注系统,该混注系统能够较为均匀且简便地将原料注入到容器内。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多个料罐、输料管、连接气管及混注枪,所述驱动装置根据需要向料罐及混注枪提供正压气源,所述料罐用于存储原料,每一所述料罐均通过一输料管路与所述混注枪相连,用于将每一所述料罐内的原料注入所述混注枪,所述连接气管包括第一正压连接管路及第二正压连接管路,所述第一正压连接管路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及料罐之间,所述驱动装置通过第一正压连接管路向所述料罐提供正气压,以通过压力将所述料罐内的原料通过所述输料管送入所述混注枪内,至少一个所述输料管路与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相连,以使气流通过所述输料管路与原料一同进入所述混注枪内,所述混注枪包括枪体,在所述枪体内设置有流道,在所述流道的一端形成有出料口,在所述流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输料管路相连通的原料注入口,多个所述料罐内的原料在所述流道内混合并通过所述出料口排出。

3、进一步地,所述混注系统还用于向所述料罐提供负压,所述连接气管还包括负压连接管路及抽料管路,每一所述料罐均与一所述抽料管路相连,所述抽料管路远离所述料罐的一端用于伸入所述储料池内,每一所述料罐通过一所述抽料管路与一所述储料池相对应。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正压连接管路、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所述输料管路、负压连接管路及抽料管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泵及与所述气泵相连的储气罐,所述第一正压连接管路及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与所述储气罐相连,所述负压连接管路与所述气泵相连,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上设置有对所述排气管路与外界连通与否进行控制的排气阀,在所述气泵产生负压时,所述气泵与所述排气管路相连,并与所述储气罐断开连接。

6、进一步地,在所述枪体上形成有第一原料注入口及第二原料注入口,所述第二原料注入口相比于所述第一原料注入口更靠近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原料注入口相对应的输料管路与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相连。

7、进一步地,在所述流道内还设置有向所述流道内注入气流的第一气流注入口,沿所述流道内原料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气流注入口设置于所述原料注入口与所述出料口之间。

8、进一步地,在所述流道内还形成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流注入口远离所述原料注入口的一侧,在所述吸气口与所述流道之间布设有过滤原料而透过空气的过滤膜片。

9、进一步地,所述混注系统还包括夹管机构,所述夹管机构至少对所述负压连接管路、所述输料管路及所述抽料管路中的其中之一进行控制,所述夹管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动力源及间隔件,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板面相对且间隔固定设置,所述间隔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间隔件将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分割为两个用于通过所述管路的容置间隙,所述动力源与所述间隔件相连,并带动所述间隔件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运动,以改变两个所述容置间隙的高度,并对穿过所述容置间隙的管路的开闭进行控制。

10、进一步地,所述夹管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连接杆相连,以在所述间隔件运动时存储或释放弹性能。

11、进一步地,所述夹管机构包括第一夹管机构及第三夹管机构,所述夹管机构内均设置有第一容置间隙,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置间隙相对设置的第二容置间隙,多个所述料罐的所述输料管路均从所述第一夹管机构的第一容置间隙内穿出;所述料罐的负压连接管路穿过所述第三夹管机构的第一容置间隙,并与所述气泵相连,所述料罐的抽料管路穿过所述第三夹管机构的第一容置间隙,并与所述气泵相连;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气泵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夹管机构的第二容置间隙,并与外界连通。

12、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混注系统通过采用正压气压将料罐内的原料压出料罐并将其注入混注枪内,进一步地,由于至少一个输料管路与第二正压连接管路相连,这能够使得气流通过输料管路与原料一起进入到混注枪的流道内,此时,气流能够对该输料管路内的原料进行雾化,而雾化后的原料能够在混注枪内与其他原料混合的更加均匀。也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气压将料罐内的原料压出,这能够较为简单的完成向混注枪内的供料,通过将气流注入输料管内,这能够较好地完成各原料的混合。也即该混注系统能够较为均匀且简便地将原料直接注入到模具内,而不再经过混合容器的中转,防止原料的过早固化。

13、进一步地,通过混注枪的相关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多种原料更均匀地混合。

14、进一步地,通过夹管机构的设置,以及夹管机构与各个管路之间的配合,能够便于对整个混注系统进行控制。

15、进一步地,通过电磁阀及对于电磁阀进行控制的控制器的设置,能够对第一正压连接管路、第二正压连接管路及第三正压连接管路内的气流的进行控制,以调控气流的压力或流量。

16、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多个料罐、输料管、连接气管及混注枪,所述料罐用于存储原料,每一所述料罐均通过一输料管路与所述混注枪相连,所述连接气管包括第一正压连接管路及第二正压连接管路,所述第一正压连接管路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及料罐之间,所述驱动装置通过第一正压连接管路向所述料罐提供正气压,以通过压力将所述料罐内的原料通过所述输料管送入所述混注枪内,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至少一个所述输料管路与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相连,以使所述驱动装置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输料管路与原料一同进入所述混注枪内,所述混注枪包括枪体,在所述枪体内设置有流道,在所述流道的一端形成有出料口,在所述流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输料管路相连通的原料注入口,多个所述料罐内的原料在所述流道内混合并通过所述出料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注系统还用于向所述料罐提供负压,所述连接气管还包括负压连接管路及抽料管路,每一所述料罐均与一所述抽料管路相连,所述抽料管路远离所述料罐的一端用于伸入储料池内,每一所述料罐通过一所述抽料管路与一所述储料池相对应。</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压连接管路、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所述输料管路、负压连接管路及抽料管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泵及与所述气泵相连的储气罐,所述第一正压连接管路及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与所述储气罐相连,所述负压连接管路与所述气泵相连,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上设置有对所述排气管路与外界连通与否进行控制的排气阀,在所述气泵产生负压时,所述气泵与所述排气管路相连,并与所述储气罐断开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枪体上形成有第一原料注入口及第二原料注入口,所述第二原料注入口相比于所述第一原料注入口更靠近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原料注入口相对应的输料管路与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道内还设置有向所述流道内注入气流的第一气流注入口,沿所述流道内原料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气流注入口设置于所述原料注入口与所述出料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道内还形成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流注入口远离所述原料注入口的一侧,在所述吸气口与所述流道之间布设有过滤原料而透过空气的过滤膜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注系统还包括夹管机构,所述夹管机构至少对所述负压连接管路、所述输料管路及所述抽料管路中的其中之一进行控制,所述夹管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动力源及间隔件,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板面相对且间隔固定设置,所述间隔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间隔件将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分割为两个用于通过所述管路的容置间隙,所述动力源与所述间隔件相连,并带动所述间隔件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运动,以改变两个所述容置间隙的高度,并对穿过所述容置间隙的管路的开闭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管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连接杆相连,以在所述间隔件运动时存储或释放弹性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管机构包括第一夹管机构及第三夹管机构,所述夹管机构内均设置有第一容置间隙,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置间隙相对设置的第二容置间隙,多个所述料罐的所述输料管路均从所述第一夹管机构的第一容置间隙内穿出;所述料罐的负压连接管路穿过所述第三夹管机构的第一容置间隙,并与所述气泵相连,所述料罐的抽料管路穿过所述第三夹管机构的第一容置间隙,并与所述气泵相连;进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气泵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夹管机构的第二容置间隙,并与外界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多个料罐、输料管、连接气管及混注枪,所述料罐用于存储原料,每一所述料罐均通过一输料管路与所述混注枪相连,所述连接气管包括第一正压连接管路及第二正压连接管路,所述第一正压连接管路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及料罐之间,所述驱动装置通过第一正压连接管路向所述料罐提供正气压,以通过压力将所述料罐内的原料通过所述输料管送入所述混注枪内,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至少一个所述输料管路与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相连,以使所述驱动装置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输料管路与原料一同进入所述混注枪内,所述混注枪包括枪体,在所述枪体内设置有流道,在所述流道的一端形成有出料口,在所述流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输料管路相连通的原料注入口,多个所述料罐内的原料在所述流道内混合并通过所述出料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注系统还用于向所述料罐提供负压,所述连接气管还包括负压连接管路及抽料管路,每一所述料罐均与一所述抽料管路相连,所述抽料管路远离所述料罐的一端用于伸入储料池内,每一所述料罐通过一所述抽料管路与一所述储料池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压连接管路、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所述输料管路、负压连接管路及抽料管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泵及与所述气泵相连的储气罐,所述第一正压连接管路及所述第二正压连接管路与所述储气罐相连,所述负压连接管路与所述气泵相连,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上设置有对所述排气管路与外界连通与否进行控制的排气阀,在所述气泵产生负压时,所述气泵与所述排气管路相连,并与所述储气罐断开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枪体上形成有第一原料注入口及第二原料注入口,所述第二原料注入口相比于所述第一原料注入口更靠近所述出料口,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圣
申请(专利权)人:蒋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