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739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0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属于电动摩托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在保证电池安装稳定的同时提高其拆装便捷性的问题。本车架包括架体,架体的底部具有托板,架体靠近底部的前端设有前横板,架体靠近底部的后端设有后横板,架体的两侧设有若干侧板,架体的顶部且位于前横板与后横板之间可拆卸安装有压板,托板上设有若干具有弹性的第一缓冲垫,且前横板、后横板、侧板以及压板上均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二缓冲垫。本车架能够在保证电池安装稳定的同时提高其拆装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摩托车,涉及一种车架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摩托车技术愈发成熟,其通过电能来代替汽油来作为主要供能能源,达到了低排放、低使用成本的优点。

2、现有的电动摩托车车架内一般会留置用于安装电池的容纳空间,电池通过嵌设的方式置于车架内,并采用螺栓、螺钉等紧固件与电池外壳上的预留螺纹孔配合,使得电池被定位在车架内。

3、上述安装方式虽然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证电池安装在车架内的稳定性,但是在行车过程中,路面颠簸所产生的振动力不断的通过车架传导至电池,造成电池发生震荡冲击,不利于电池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性,同时后期拆装维修过程中需要十分繁琐的拆卸和装入紧固件,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电池安装稳定的同时提高其拆装便捷性。

2、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架,包括架体,架体的底部具有托板,其特征在于,架体靠近底部的前端设有前横板,架体靠近底部的后端设有后横板,架体的两侧设有若干侧板,架体的顶部且位于前横板与后横板之间可拆卸安装有压板,托板上设有若干具有弹性的第一缓冲垫,且前横板、后横板、侧板以及压板上均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二缓冲垫。

3、在通过本车架来安装电池时,装配者能够将电池置于架体内并通过托板来进行托举,在装入后通过位于架体前端的前横板与位于架体后端的后横板对电池的前后两端进行限位,同时该状态下位于架体两侧的若干侧板对架体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在确保电池放置稳定后,在架体的顶部安装压板,由压板对电池的顶部进行压紧,以此确保电池能够牢牢定位在架体内,进而使得对电池的安装无需采用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在后续拆装过程中也只需拆下或安装压板即可实现对电池的拆出或装入,保证拆装更加方便,于此同时,通在托板上设置若干具有弹性的第一缓冲垫,并在前横板、后横板、侧板以及压板上均设置具有弹性的第二缓冲垫,从而使得在行车过程中,通过各第一缓冲垫与第二缓冲垫的弹性形变对颠簸所造成的振动力进行卸载,从而降低对电池造成的震荡冲击现象,进而使得电池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性得以保证。

4、在上述的车架中,各侧板均呈长条状且两端分别为连接端与安装端,侧板的安装端与架体可拆卸连接,且侧板的连接端上设有所述第二缓冲垫,且每块侧板的连接端与安装端之间翻折形成使连接端向架体内侧凸出的折弯部。

5、各块侧板均通过安装端与架体进行可拆卸连接,具体为通过螺钉将安装端与架体上预设的固定板进行螺接,从而在保证侧板安装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确保其拆装方便,而可拆卸安装在侧板上的第二缓冲垫具体可拆卸安装于侧板的连接端上,且通过将侧板位于安装端与连接端之间翻折形成折弯部,致使侧板的连接端能够更加向架体的内侧凸出设置,即使得各可拆卸安装在侧板上的第二缓冲垫位置更加靠内,以此确保各侧板能够通过第二缓冲垫将电池的左右两侧进行夹紧,确保电池安装的稳定性。

6、在上述的车架中,一部分侧板靠近于前横板并一一对称设置,另一部分侧板靠近于后横板并一一对称设置。

7、若干侧板可分为靠近与前横板的一部分与靠近与后横板的一部分,且两部分侧板均一一对称设置在架体的两侧,以此保证后续装入的电池其两侧受力点均匀对称分布,进而保证电池左右两侧的安装稳定性。

8、在上述的车架中,前横板、后横板、侧板的连接端以及压板上均开设有第二卡口,各第二缓冲垫呈柱状且一端具有柱头,柱头外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的第二卡槽,第二缓冲垫通过第二卡槽卡接在第二卡口内。

9、前横板、后横板、侧板的连接端以及压板上均开设有第二卡口,各第二缓冲垫均通过柱头上的第二卡槽与各个第二卡口的内壁进行卡接,从而实现各第二缓冲垫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前横板、后横板、侧板的安装端以及压板上,在确保能够对电池提供充分缓冲的同时确保各个第二缓冲垫能够拆装更加方便。

10、在上述的车架中,前横板、后横板以及压板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卡口。

11、作为优选方案,前横板、后横板以及压板上的第二卡口数量具有若干个,且前横板、后横板以及压板上的各第二卡口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得前横板、后横板以及压板上能够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第二缓冲垫,以此确保对电池的前后两端限位以及顶部的压紧更加稳定。

12、在上述的车架中,压板呈长条状且横截面呈u形,架体顶部设有压杆,压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螺接在架体上,压板焊接固定在压杆的中部。

13、呈长条状的压板具体通过其敞口的一侧焊接固定于压杆上,并通过压杆与螺栓配合与架体进行螺接,由此通过压杆代替压板承受压紧电池顶部状态下所产生的剪切力(可理解为:若直接通过压板螺接于架体上时,紧固件作用于压板上的力是向下的,而第二缓冲垫作用于电池上的反向作用力是向上的,两个力之间并不在同一直线上,从而使得压板受剪切力影响),进而确保压板在长时间使用状态下不会过度发生形变,确保其对电池的压紧作用。

14、在上述的车架中,托板呈矩形,托板板面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卡口,各第一缓冲垫均呈柱状且外壁上沿周向开设有呈环形的第一卡槽,第一缓冲垫通过第一卡槽卡接在第一卡口内。

15、通过在托板的板面的两侧延长度方向开设若干第一卡口,并将各第一缓冲垫通过第一环形槽与第一卡口内壁配合,使得各第一缓冲垫定位在托板上,在向架体内置入电池时,通过各第一缓冲垫代替托板与电池抵靠,确保电池底部的安装稳定性。

16、在上述的车架中,托板的前端向上翻折形成呈矩形的翻折部,翻折部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卡口,每个第二卡口内均卡接有所述第二缓冲垫。

17、通过在托板前端翻折形成的翻折部上开设若干第二卡口,并在该些第二卡口内也卡入第二缓冲垫,使得电池在装入后,电池底部的前端能够与该些第二缓冲垫进行抵靠,由此确保电池的安装稳定性更高。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车架具备以下优点:

19、通过托板、前横板、后横板、若干侧板以及压板配合对电池的周向进行限位,代替现有技术中通过紧固件对电池进行固定,以保证电池的拆装便捷性,同时通过托板上的若干第一缓冲垫与前横板、后横板、侧板以及压板上的第二缓冲垫对行车过程中的振动力进行缓冲,以保证电池的安装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包括架体(1),架体(1)的底部具有托板(11),其特征在于,架体(1)靠近底部的前端设有前横板(12),架体(1)靠近底部的后端设有后横板(13),架体(1)的两侧设有若干侧板(14),架体(1)的顶部且位于前横板(12)与后横板(13)之间可拆卸安装有压板(15),托板(11)上设有若干具有弹性的第一缓冲垫(2),且前横板(12)、后横板(13)、侧板(14)以及压板(15)上均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二缓冲垫(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各侧板(14)均呈长条状且两端分别为连接端(141)与安装端(142),侧板(14)的安装端(142)与架体(1)可拆卸连接,且侧板(14)的连接端(141)上设有所述第二缓冲垫(3),且每块侧板(14)的连接端(141)与安装端(142)之间翻折形成使连接端(141)向架体(1)内侧凸出的折弯部(14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一部分侧板(14)靠近于前横板(12)并一一对称设置,另一部分侧板(14)靠近于后横板(13)并一一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前横板(12)、后横板(13)、侧板(14)的连接端(141)以及压板(15)上均开设有第二卡口(4),各第二缓冲垫(3)呈柱状且一端具有柱头(31),柱头(31)外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的第二卡槽(311),第二缓冲垫(3)通过第二卡槽(311)卡接在第二卡口(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前横板(12)、后横板(13)以及压板(15)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卡口(4)。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压板(15)呈长条状且横截面呈U形,架体(1)顶部设有压杆(16),压杆(16)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螺接在架体(1)上,压板(15)焊接固定在压杆(16)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托板(11)呈矩形,托板(11)板面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口(111),各第一缓冲垫(2)均呈柱状且外壁上沿周向开设有呈环形的第一卡槽(21),第一缓冲垫(2)通过第一卡槽(21)卡接在第一卡口(1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托板(11)的前端向上翻折形成呈矩形的翻折部(112),翻折部(112)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卡口(4),每个第二卡口(4)内均卡接有所述第二缓冲垫(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包括架体(1),架体(1)的底部具有托板(11),其特征在于,架体(1)靠近底部的前端设有前横板(12),架体(1)靠近底部的后端设有后横板(13),架体(1)的两侧设有若干侧板(14),架体(1)的顶部且位于前横板(12)与后横板(13)之间可拆卸安装有压板(15),托板(11)上设有若干具有弹性的第一缓冲垫(2),且前横板(12)、后横板(13)、侧板(14)以及压板(15)上均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二缓冲垫(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各侧板(14)均呈长条状且两端分别为连接端(141)与安装端(142),侧板(14)的安装端(142)与架体(1)可拆卸连接,且侧板(14)的连接端(141)上设有所述第二缓冲垫(3),且每块侧板(14)的连接端(141)与安装端(142)之间翻折形成使连接端(141)向架体(1)内侧凸出的折弯部(14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一部分侧板(14)靠近于前横板(12)并一一对称设置,另一部分侧板(14)靠近于后横板(13)并一一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前横板(12)、后横板(13)、侧板(14)的连接端(141)以及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仙吴述芹王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可达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