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568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涉及电声元器件领域。包括电声元件,所述电声元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振膜、声音线圈、框架、板体、磁轭、第一永磁铁、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二永磁铁,所述振膜为TPEE复合振膜,所述TPEE复合振膜包括基膜层和薄膜层,板体为碳纤维板,框架上具有用于容纳振膜的对接槽和紧固用的盖体,使振膜维持平坦,不会发生不稳定的震动,提高了声音输出的音质和稳定性,拱起部形成的凹槽为声音线圈等零部件提供隐藏式安装位置,增强了声音线圈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元器件,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1、电声元器件是一种能够实现电声转换的电子产品,常见的电声元器件一般包括扬声器、耳麦、传声器、受话器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声元器件部分朝着小型、微型化发展,其中微型扬声器也叫微型喇叭,是一种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电声器件,用于电话、耳机等设备中,实现音频的输出,通过电磁力的作用下驱动振膜进行振动,从而实现发声。

2、现有的微型喇叭一般使用盆架作为振膜的支撑结构,体积较大结构不紧凑,且现有的振膜为平板结构或中心拱起结构,粘连在上面的线圈容易脱落,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通过设置框架减小了占用空间,使微型电声元器件的体积更小、更紧凑,振膜上设置若干环形拱起部为声音线圈提供固定位置,增强了声音线圈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包括电声元件,所述电声元件包括框架、振膜,所述振膜外侧周边固定于所述框架上;声音线圈,固定于该振膜的底部表面;第一弹片,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框架上;磁轭,固定于所述第一弹片,该磁轭具有一接收槽;第一永磁铁,固定于该接收槽的底部表面;板体,固定于该第一永磁铁上;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设置于第一弹片下方,所述第二弹片上设有第二永磁铁。

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框架设置为金属框,振膜呈圆盘状,振膜的外缘边侧粘连在框架上,且框架上端面具有一对接槽;

5、步骤二、所述振膜表面设有若干环形拱起部,所述声音线圈设置在其中一拱起部内,所述振膜外援边侧置于对接槽内,使用时首先将声音线圈置于其中一拱起部内,再将振膜粘连于对接槽上;

6、步骤三、第一弹片粘连在框架下端面,磁轭设置在第一弹片上,第一永磁铁粘连在磁轭的接收槽内;

7、步骤四、所述第一永磁铁的高度与接收槽的深度相应,第一永磁铁的下端面与接收槽的开口处水平;

8、步骤五、板体呈矩形板状,所述板体将第一磁铁密封于所述接收槽内,该板体为碳纤维板;

9、步骤六、第二弹片设置在第一弹片的下方,第二弹片上设有第二永磁铁。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膜为tpee复合振膜,所述tpee复合振膜包括基膜层和薄膜层,所述薄膜层贴覆在基膜层上,所述薄膜层的厚度为0.01-0.5mm,所述基膜层的厚度为0.5-1.5mm。

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pee复合振膜通过热挤压的工艺制成,所述tpee复合振膜的制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2、1)通过两台或双工位挤出机同步挤出基膜层和薄膜层,此时该基膜层和薄膜层为平板状;

13、2)一移载装置移动基膜层至仿形模具上,为基膜层涂胶,再将薄膜层覆盖在基膜层上表面;

14、3)通过挤压装置,将平板状的基膜层和薄膜层压紧,并同时压出若干环形拱起部。

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的厚度为1-3mm,所述碳纤维板至少包括两层碳纤维布层和一层碳纤维丝层,所述碳纤维丝层设置在两层碳纤维布层之间,所述碳纤维布层是纵向碳纤维和横向碳纤维一上一下交织,所述碳纤维丝层用碳纤维进行一上一下双向交织。

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还具有一盖体,所述振膜设置于盖体和框架之间,所述盖体中部开有一与框架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外侧的盖体置于对接槽内,用于将振膜的外援边侧压合在对接槽内。

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片上还设有电镀层,所述电镀层为磁性材料,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对称设置,第二永磁铁粘连在所述第二弹片的下端面,所述电镀层分别设置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上端面。

1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使用结构扁平、体积小的框架使微型电声元器件的体积更小,框架上具有用于容纳振膜的对接槽和紧固用的盖体,使振膜维持平坦,不会发生不稳定的震动,提高了声音输出的音质和稳定性,拱起部形成的凹槽为声音线圈等零部件提供隐藏式安装位置,增强了声音线圈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声元件,所述电声元件包括框架(7)、振膜(1),所述振膜(1)外侧周边固定于所述框架(7)上;声音线圈(3),固定于该振膜(1)的底部表面;第一弹片(9),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框架(7)上;磁轭(6),固定于所述第一弹片(9),该磁轭(6)具有一接收槽;第一永磁铁(5),固定于该接收槽的底部表面;板体(4),固定于该第一永磁铁(5)上;第二弹片(10),所述第二弹片(10)上设有第二永磁铁(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1)为TPEE复合振膜,所述TPEE复合振膜包括基膜层(12)和薄膜层(13),所述薄膜层(13)贴覆在基膜层(12)上,所述薄膜层(13)的厚度为0.01-0.5mm,所述基膜层(12)的厚度为0.5-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TPEE复合振膜通过热挤压的工艺制成,所述TPEE复合振膜的制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4)的厚度为1-3mm,所述碳纤维板至少包括两层碳纤维布层和一层碳纤维丝层,所述碳纤维丝层设置在两层碳纤维布层之间,所述碳纤维布层是纵向碳纤维和横向碳纤维一上一下交织,所述碳纤维丝层用碳纤维进行一上一下双向交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还具有一盖体(2),所述振膜(1)设置于盖体(2)和框架(7)之间,所述盖体(2)中部开有一与框架(7)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外侧的盖体(2)置于对接槽内,用于将振膜(1)的外援边侧压合在对接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9)上还设有电镀层(8),所述电镀层(8)为磁性材料,所述第一弹片(9)和第二弹片(10)对称设置,第二永磁铁(11)粘连在所述第二弹片(10)的下端面,所述电镀层(8)分别设置在第一弹片(9)和第二弹片(10)的上端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声元件,所述电声元件包括框架(7)、振膜(1),所述振膜(1)外侧周边固定于所述框架(7)上;声音线圈(3),固定于该振膜(1)的底部表面;第一弹片(9),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框架(7)上;磁轭(6),固定于所述第一弹片(9),该磁轭(6)具有一接收槽;第一永磁铁(5),固定于该接收槽的底部表面;板体(4),固定于该第一永磁铁(5)上;第二弹片(10),所述第二弹片(10)上设有第二永磁铁(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1)为tpee复合振膜,所述tpee复合振膜包括基膜层(12)和薄膜层(13),所述薄膜层(13)贴覆在基膜层(12)上,所述薄膜层(13)的厚度为0.01-0.5mm,所述基膜层(12)的厚度为0.5-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tpee复合振膜通过热挤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志煜孟献振李庭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迪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