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6541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结构包括控制器、管道、散热设备、回水装置、加湿器、新水箱、遮挡棚、晾制房,所述回水装置通过管道分别与加湿器、晾制房相接,所述加湿器还通过管道与新水箱、晾制房相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有回水装置可对晾制房排出的气体进行先降温凝结后吸收的除湿并对除湿产生的水进行回水收集,搭配加湿器、新水箱和控制器,可对晾房进行循环湿度控制,减少排放气体湿度过重影响环境同时节约资源,通过在回水装置内设有抽屉装置,采用双层设有过滤的吸水块抽屉,在两层吸水块抽屉可交替抽出清理或更换,不会因为颗粒杂质堆积等情况需要清理更换过滤块而导致装置停机,更好的保证装置连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晾房湿度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1、雪茄是一种烟草制品,由干燥及经过发酵的烟草卷制而成,雪茄烟叶在进行使用前需要进行晾制,通常情况下雪茄烟叶晾制是在自然温湿度、通风条件下进行的,雪茄烟叶晾制时,根据叶色和叶片形态的变化可把晾制过程划分:萎蔫期、变黄期、变褐期、定色期和干筋期等,每个时期所需的温湿度也不一样,晾制成功与否也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湿度两个基本的条件控制,为了更好的保证烟叶的质量,实现烟叶的理化性状固定,常常会将雪茄烟叶放置于晾制房内进行晾制,通过人工控制晾制房内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来保证雪茄烟叶晾制的质量,而为晾制房进行湿度控制的部件等便为晾房湿度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在使用时,晾制房湿度的添加都直接采用加湿器抽取新接水源进行加湿,而晾房不管是加湿还是减少湿度时,排出的气体都是直接排放,因为晾房湿度要求,导致排出气体会具有较高的湿度,容易造成环境潮湿同时也导致资源的浪费,且现有技术使用时,普通的回水装置对于回水时的颗粒杂质无法较好的去除和清理,导致回水会积累大量颗粒杂质从而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需要停机清理,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时,晾制房湿度的添加都直接采用加湿器抽取新接水源进行加湿,而晾房不管是加湿还是减少湿度时,排出的气体都是直接排放,因为晾房湿度要求,导致排出气体会具有较高的湿度,容易造成环境潮湿同时也导致资源的浪费的情况;

3、其次,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普通的回水装置对于回水时的颗粒杂质无法较好的去除和清理,导致回水会积累大量颗粒杂质从而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需要停机清理,较为不便的情况。

4、(二)技术方案

5、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结构包括控制器、管道、散热设备、回水装置、加湿器、新水箱、遮挡棚、晾制房,所述回水装置通过管道分别与加湿器、晾制房相接,所述加湿器还通过管道与新水箱、晾制房相接,所述散热设备用于回水装置的降温,所述控制器用于散热设备、回水装置、加湿器、新水箱循环加湿的开关控制,所述遮挡棚用于控制器、散热设备、回水装置、加湿器、新水箱的遮挡防护,防止控制器、散热设备、回水装置、加湿器、新水箱日晒导致高温淋雨潮湿等情况;

6、所述回水装置包括回水接头、回水收集槽、收集箱、排气接头、第一吸水块、收集进孔、支撑杆、导流出孔、导流板、回流接头、导流槽、第一封盖、换热管、第二封盖、抽屉装置、第一滤网、水位检测装置、汇集装配环、汇集环,所述收集箱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封盖,所述收集箱内部设有回水收集槽,所述回水收集槽贯穿收集箱顶部与第二封盖相接,所述第一滤网设于回水收集槽内并与回水收集槽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气接头与收集箱固定连接,所述排气接头贯穿收集箱与回水收集槽相通,所述排气接头与回水收集槽相通处邻近第一滤网底部,所述水位检测装置设于回水收集槽内,所述水位检测装置与回水收集槽侧端面以及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水位检测装置顶部与第一滤网底部相接,所述水位检测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回水接头与收集箱固定连接并与回水收集槽底部相通,所述回水接头通过管道与加湿器相接,所述第一吸水块放置于第一滤网顶端,所述收集箱内部上侧贯穿设有抽屉装置,所述第一吸水块位于抽屉装置下方,所述汇集环外环端固定包覆有汇集装配环,所述汇集装配环设于收集箱顶端与第二封盖之间,所述汇集装配环、抽屉装置均与回水收集槽相通,所述第二封盖上贯穿设有收集进孔,所述收集进孔与回水收集槽相通;

7、所述第二封盖顶端通过支撑杆与第一封盖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封盖上贯穿设有导流出孔,所述导流板内部设有导流槽,所述第一封盖与导流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槽与导流出孔相通,所述导流出孔通过换热管与收集进孔相接,所述第一封盖上固定连接有回流接头,所述回流接头与导流槽相通,所述回流接头通过管道与晾制房的排气处相接。

8、进一步的,所述排气接头位于收集箱外侧部分比排气接头与回水收集槽相通处高,防止收集的水随排气从排气接头流出,所述第一吸水块、第一滤网的侧端面均与回水收集槽侧端面贴合。

9、进一步的,所述汇集装配环的外环端侧边均大于回水收集槽侧边,所述汇集环内环端侧边均位于回水收集槽范围内,以保证收集的水汇集至回水收集槽内,所述汇集环为内环端由上而下逐渐降低和缩小的环形体,使水不会流至汇集环底部。

10、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为弯管,所述第一吸水块由吸水透气材料制成。

11、进一步的,所述抽屉装置包括第一把手槽、第一控制板、第一锁、第一抽屉、第二吸水块、第二滤网、第三吸水块、第三滤网、第二抽屉、第二控制板、第二把手槽、第二锁,所述第一抽屉远离收集箱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远离第一抽屉侧下方设有第一把手槽,所述第一控制板远离第一抽屉侧上方设有第一锁并通过第一锁与收集箱锁接,所述第一抽屉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底部与回水收集槽相通,所述第二吸水块放置于第二滤网上并与第一抽屉贴合,所述第二吸水块顶端与回水收集槽相通,所述第二抽屉远离收集箱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抽屉远离第二控制板下侧设有第二把手槽,所述第二抽屉远离第二控制板上侧设有第二锁并通过第二锁与第一控制板底部锁接,所述第二抽屉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滤网,所述第三滤网底部与回水收集槽相通,所述第三吸水块放置于第三滤网上并与第二抽屉贴合,所述第三吸水块顶端与回水收集槽相通,所述第一抽屉、第二抽屉内部大小与回水收集槽大小相同,所述第三滤网位于第一吸水块正上方。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水块、第三吸水块与第一吸水块相同采用吸水透气材料制成。

13、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槽、检测管、探测装配板、光电测距传感器、进水孔、浮球、反射装配板、反射板,所述检测管与回水收集槽侧端面以及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检测管顶端与第一滤网底端相接,所述探测装配板与检测管固定连接,所述探测装配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光电测距传感器,所述光电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检测管与探测装配板底端、回水收集槽侧端面以及底部形成有检测槽,所述检测管底部与回水收集槽底部之间贯穿设有进水孔,所述浮球顶端固定连接有反射装配板,所述反射装配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反射板,所述浮球、反射装配板均与检测槽间隙配合。

14、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设备的散热作用高度与换热管装配高度平齐,以保证换热管对内部通过气体更好的散热。

15、(三)有益效果

16、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7、1)、为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时,晾制房湿度的添加都直接采用加湿器抽取新接水源进行加湿,而晾房不管是加湿还是减少湿度时,排出的气体都是直接排放,因为晾房湿度要求,导致排出气体会具有较高的湿度,容易造成环境潮湿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结构包括控制器(1)、管道(2)、散热设备(3)、回水装置(4)、加湿器(5)、新水箱(6)、遮挡棚(7)、晾制房(8),所述回水装置(4)通过管道(2)分别与加湿器(5)、晾制房(8)相接,所述加湿器(5)还通过管道(2)与新水箱(6)、晾制房(8)相接,所述散热设备(3)用于回水装置(4)的降温,所述控制器(1)用于散热设备(3)、回水装置(4)、加湿器(5)、新水箱(6)循环加湿的开关控制,所述遮挡棚(7)用于控制器(1)、散热设备(3)、回水装置(4)、加湿器(5)、新水箱(6)的遮挡防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接头(d)位于收集箱(c)外侧部分比排气接头(d)与回水收集槽(b)相通处高,所述第一吸水块(e)、第一滤网(p)的侧端面均与回水收集槽(b)侧端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集装配环(r)的外环端侧边均大于回水收集槽(b)侧边,所述汇集环(s)内环端侧边均位于回水收集槽(b)范围内,所述汇集环(s)为内环端由上而下逐渐降低和缩小的环形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m)为弯管,所述第一吸水块(e)由吸水透气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装置(o)包括第一把手槽(o1)、第一控制板(o2)、第一锁(o3)、第一抽屉(o4)、第二吸水块(o5)、第二滤网(o6)、第三吸水块(o7)、第三滤网(o8)、第二抽屉(o9)、第二控制板(o10)、第二把手槽(o11)、第二锁(o12),所述第一抽屉(o4)远离收集箱(c)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板(o2),所述第一控制板(o2)远离第一抽屉(o4)侧下方设有第一把手槽(o1),所述第一控制板(o2)远离第一抽屉(o4)侧上方设有第一锁(o3)并通过第一锁(o3)与收集箱(c)锁接,所述第一抽屉(o4)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o6),所述第二滤网(o6)底部与回水收集槽(b)相通,所述第二吸水块(o5)放置于第二滤网(o6)上并与第一抽屉(o4)贴合,所述第二吸水块(o5)顶端与回水收集槽(b)相通,所述第二抽屉(o9)远离收集箱(c)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控制板(o10),所述第二抽屉(o9)远离第二控制板(o10)下侧设有第二把手槽(o11),所述第二抽屉(o9)远离第二控制板(o10)上侧设有第二锁(o12)并通过第二锁(o12)与第一控制板(o2)底部锁接,所述第二抽屉(o9)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滤网(o8),所述第三滤网(o8)底部与回水收集槽(b)相通,所述第三吸水块(o7)放置于第三滤网(o8)上并与第二抽屉(o9)贴合,所述第三吸水块(o7)顶端与回水收集槽(b)相通,所述第一抽屉(o4)、第二抽屉(o9)内部大小与回水收集槽(b)大小相同,所述第三滤网(o8)位于第一吸水块(e)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水块(o5)、第三吸水块(o7)与第一吸水块(e)相同采用吸水透气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检测装置(q)包括检测槽(q1)、检测管(q2)、探测装配板(q3)、光电测距传感器(q4)、进水孔(q5)、浮球(q6)、反射装配板(q7)、反射板(q8),所述检测管(q2)与回水收集槽(b)侧端面以及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检测管(q2)顶端与第一滤网(p)底端相接,所述探测装配板(q3)与检测管(q2)固定连接,所述探测装配板(q3)底端固定连接有光电测距传感器(q4),所述光电测距传感器(q4)与控制器(1)电连接,所述检测管(q2)与探测装配板(q3)底端、回水收集槽(b)侧端面以及底部形成有检测槽(q1),所述检测管(q2)底部与回水收集槽(b)底部之间贯穿设有进水孔(q5),所述浮球(q6)顶端固定连接有反射装配板(q7),所述反射装配板(q7)顶端固定连接有反射板(q8),所述浮球(q6)、反射装配板(q7)均与检测槽(q1)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设备(3)的散热作用高度与换热管(m)装配高度平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结构包括控制器(1)、管道(2)、散热设备(3)、回水装置(4)、加湿器(5)、新水箱(6)、遮挡棚(7)、晾制房(8),所述回水装置(4)通过管道(2)分别与加湿器(5)、晾制房(8)相接,所述加湿器(5)还通过管道(2)与新水箱(6)、晾制房(8)相接,所述散热设备(3)用于回水装置(4)的降温,所述控制器(1)用于散热设备(3)、回水装置(4)、加湿器(5)、新水箱(6)循环加湿的开关控制,所述遮挡棚(7)用于控制器(1)、散热设备(3)、回水装置(4)、加湿器(5)、新水箱(6)的遮挡防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接头(d)位于收集箱(c)外侧部分比排气接头(d)与回水收集槽(b)相通处高,所述第一吸水块(e)、第一滤网(p)的侧端面均与回水收集槽(b)侧端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集装配环(r)的外环端侧边均大于回水收集槽(b)侧边,所述汇集环(s)内环端侧边均位于回水收集槽(b)范围内,所述汇集环(s)为内环端由上而下逐渐降低和缩小的环形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m)为弯管,所述第一吸水块(e)由吸水透气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晾房湿度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装置(o)包括第一把手槽(o1)、第一控制板(o2)、第一锁(o3)、第一抽屉(o4)、第二吸水块(o5)、第二滤网(o6)、第三吸水块(o7)、第三滤网(o8)、第二抽屉(o9)、第二控制板(o10)、第二把手槽(o11)、第二锁(o12),所述第一抽屉(o4)远离收集箱(c)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板(o2),所述第一控制板(o2)远离第一抽屉(o4)侧下方设有第一把手槽(o1),所述第一控制板(o2)远离第一抽屉(o4)侧上方设有第一锁(o3)并通过第一锁(o3)与收集箱(c)锁接,所述第一抽屉(o4)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o6),所述第二滤网(o6)底部与回水收集槽(b)相通,所述第二吸水块(o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智慧胡忠良赵云飞张发汉潘天文赖晓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奥托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