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晾房热量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2237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晾房热量循环装置,其结构包括控制器、热量装置、晾制房、晾制架、房间槽,所述晾制房内设有房间槽,所述房间槽内放置有晾制架,所述热量装置与房间槽内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有多个管道、电控阀门搭配双重换热使用的储热罐,使装置可实现对晾制房内排气进行直接循环、换热升降温循环,以及旧气换热排放、新气换热加热使用等功能的便捷切换,避免直接排放造成环境影响同时增加了排放热量利用率,通过设有均匀供应装置对进行进行压力的平衡,进气会先被挡板阻挡而填充满供气槽,而后才会顶压挡板位移后从供气孔进入房间槽内,减少离进气孔远近的温度和风力差异,保证温度检测准确和同批次烟叶的质量均匀。烟叶的质量均匀。烟叶的质量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晾房热量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晾房温度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晾房热量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雪茄是一种烟草制品,由干燥及经过发酵的烟草卷制而成,雪茄烟叶在进行使用前需要进行晾制,通常情况下雪茄烟叶晾制是在自然温湿度、通风条件下进行的,雪茄烟叶晾制时,根据叶色和叶片形态的变化可把晾制过程划分:萎蔫期、变黄期、变褐期、定色期和干筋期等,每个时期所需的温湿度也不一样,晾制成功与否也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湿度两个基本的条件控制,为了更好的保证烟叶的质量,实现烟叶的理化性状固定,常常会将雪茄烟叶放置于晾制房内进行晾制,通过人工控制晾制房内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来保证雪茄烟叶晾制的质量,而为晾制房进行温度控制的部件等便为晾房温度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在使用时,晾制房的排气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由于晾制温度条件的限制,从而使排放的空气中会含有较高的温度,直接排放会使周边温度升高影响环境同时也造成了热量的浪费,传统热量利用也只是简单采用储热罐进行储热后待到后续再换热使用,效率差,热量利用率也较低,且现有技术使用时,晾制房在供热时由于供热口距离供热管道远近的原因,会出现温度和风力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温度检测以及晾制效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晾房热量循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时,晾制房的排气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由于晾制温度条件的限制,从而使排放的空气中会含有较高的温度,直接排放会使周边温度升高影响环境同时也造成了热量的浪费,传统热量利用也只是简单采用储热罐进行储热后待到后续再换热使用,效率差,热量利用率也较低的情况;
[0005]其次,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晾制房在供热时由于供热口距离供热管道远近的原因,会出现温度和风力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温度检测以及晾制效果,较为不便的情况。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晾房热量循环装置,其结构包括控制器、热量装置、晾制房、晾制架、房间槽,所述晾制房内设有房间槽,所述房间槽内放置有晾制架,所述热量装置与房间槽内相通,所述热量装置用于房间槽内热量的控制,所述控制器与热量装置电连接;
[0008]所述热量装置包括均匀供应装置、第一管道、装配垫板、第二管道、电控阀、第三管道、加热器、排气孔、温度传感器、导流孔、导流板、排气槽、进气主孔、风机、进气副孔、底座、储热器、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所述储热器分别与第一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六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与储热器相接处设有电控阀,所述第四管道与第
三管道相通且相通处设有电控阀,所述第四管道上远离第三管道侧固定连接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上也设有电控阀,所述晾制房一侧设有进气主孔,所述进气主孔、进气副孔贯穿晾制房一侧连通房间槽与晾制房外侧,所述晾制房被进气主孔贯穿处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远离晾制房侧连接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风机均安装于装配垫板上,所述装配垫板与晾制房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器远离风机侧与第三管道远离储热器端相通,所述晾制房设有进气主孔侧还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贯穿晾制房外侧端与第一管道远离储热器端相通,所述第一管道邻近晾制房侧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相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装配有电控阀,所述第一管道、第三管道邻近第二管道且远离晾制房侧均设有电控阀,所述第三管道内邻近加热器处设有温度传感器;
[0009]所述房间槽邻近进气副孔贯穿处设有均匀供应装置,所述房间槽远离均匀供应装置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房间槽远离均匀供应装置侧之间形成有排气槽,所述导流板上贯穿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连通房间槽与排气槽,所述排气槽上下两端均连通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环绕穿过晾制房内部上下侧与第一管道相通,所述房间槽与储热器内也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储热器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电控阀、风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均匀供应装置包括供气槽、挡板、堵塞杆、供气孔、限位杆、压缩弹簧、限位板,所述挡板设于房间槽远离导流板侧,所述挡板远离导流板侧与房间槽之间形成有供气槽,所述挡板上贯穿设有供气孔,所述堵塞杆远离挡板侧与房间槽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堵塞杆远离房间槽侧设于供气孔内并与供气孔间隙配合,所述限位杆远离导流板侧与房间槽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邻近导流板侧贯穿挡板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邻近挡板侧与挡板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供气槽与进气副孔相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导流板的侧边均与房间槽贴合,所述挡板邻近房间槽的4边均均匀连接有限位杆、压缩弹簧、限位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堵塞杆与供气孔相接侧为半圆体,所述堵塞杆位于供气孔内的距离比挡板距离限位板的距离短。
[0014]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上均匀设有2个以上供气孔,所述堵塞杆设有与供气孔相通的数量。
[0015]进一步的,所述储热器包括第一集流槽、第一隔板、第二集流槽、第二隔板、主罐体、换热管、储热槽、第三隔板、第三集流槽、第四集流槽、第四隔板、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所述主罐体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底部与主罐体之间设有第一集流槽,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有第二集流槽,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设有储热槽,所述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之间设有第三集流槽,所述第四隔板顶部与主罐体之间设有第四集流槽,所述换热管设于储热槽内,所述换热管设有2个以上,2个以上所述换热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所述换热管两端分别与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上贯穿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隔板上贯穿设有第二连接孔,与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固定连接的换热管通过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第二集流槽、第三集流槽相通,另一部分所述换热管两端分别贯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第一隔板、第四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第四隔板上分别贯穿设有第四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第一隔板、第四隔板连接的换热管分别通过第四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第一
集流槽、第四集流槽相通,所述第一集流槽与第六管道相通,所述第二集流槽与第一管道相通,所述第三集流槽与第四管道相通,第四集流槽与第三管道相通。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8]1)、为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时,晾制房的排气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由于晾制温度条件的限制,从而使排放的空气中会含有较高的温度,直接排放会使周边温度升高影响环境同时也造成了热量的浪费,传统热量利用也只是简单采用储热罐进行储热后待到后续再换热使用,效率差,热量利用率也较低的情况,通过设有多个管道、电控阀门搭配双重换热使用的储热罐,使装置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管道阀门实现对晾制房内排气进行直接循环、换热升降温循环,以及旧气换热排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晾房热量循环装置,其结构包括控制器(1)、热量装置(2)、晾制房(3)、晾制架(4)、房间槽(5),所述晾制房(3)内设有房间槽(5),所述房间槽(5)内放置有晾制架(4),所述热量装置(2)与房间槽(5)内相通,所述热量装置(2)用于房间槽(5)内热量的控制,所述控制器(1)与热量装置(2)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装置(2)包括均匀供应装置(a)、第一管道(b)、装配垫板(c)、第二管道(d)、电控阀(e)、第三管道(f)、加热器(g)、排气孔(h)、温度传感器(i)、导流孔(j)、导流板(k)、排气槽(l)、进气主孔(m)、风机(n)、进气副孔(o)、底座(p)、储热器(q)、第四管道(r)、第五管道(s)、第六管道(t),所述储热器(q)分别与第一管道(b)、第三管道(f)、第四管道(r)、第六管道(t)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f)与储热器(q)相接处设有电控阀(e),所述第四管道(r)与第三管道(f)相通且相通处设有电控阀(e),所述第四管道(r)上远离第三管道(f)侧固定连接有第五管道(s),所述第五管道(s)上也设有电控阀(e),所述晾制房(3)一侧设有进气主孔(m),所述进气主孔(m)、进气副孔(o)贯穿晾制房(3)一侧连通房间槽(5)与晾制房(3)外侧,所述晾制房(3)被进气主孔(m)贯穿处连接有风机(n),所述风机(n)远离晾制房(3)侧连接有加热器(g),所述加热器(g)、风机(n)均安装于装配垫板(c)上,所述装配垫板(c)与晾制房(3)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器(g)远离风机(n)侧与第三管道(f)远离储热器(q)端相通,所述晾制房(3)设有进气主孔(m)侧还设有排气孔(h),所述排气孔(h)贯穿晾制房(3)外侧端与第一管道(b)远离储热器(q)端相通,所述第一管道(b)邻近晾制房(3)侧通过第二管道(d)与第三管道(f)相通,所述第二管道(d)上装配有电控阀(e),所述第一管道(b)、第三管道(f)邻近第二管道(d)且远离晾制房(3)侧均设有电控阀(e),所述第三管道(f)内邻近加热器(g)处设有温度传感器(i);所述房间槽(5)邻近进气副孔(o)贯穿处设有均匀供应装置(a),所述房间槽(5)远离均匀供应装置(a)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k),所述导流板(k)与房间槽(5)远离均匀供应装置(a)侧之间形成有排气槽(l),所述导流板(k)上贯穿设有导流孔(j),所述导流孔(j)连通房间槽(5)与排气槽(l),所述排气槽(l)上下两端均连通有排气孔(h),所述排气孔(h)环绕穿过晾制房(3)内部上下侧与第一管道(b)相通,所述房间槽(5)与储热器(q)内也设有温度传感器(i),所述储热器(q)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p)。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晾房热量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g)、温度传感器(i)、电控阀(e)、风机(n)均与控制器(1)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晾房热量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供应装置(a)包括供气槽(a1)、挡板(a2)、堵塞杆(a3)、供气孔(a4)、限位杆(a5)、压缩弹簧(a6)、限位板(a7),所述挡板(a2)设于房间槽(5)远离导流板(k)侧,所述挡板(a2)远离导流板(k)侧与房间槽(5)之间形成有供气槽(a1),所述挡板(a2)上贯穿设有供气孔(a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智慧胡忠良赵云飞张发汉潘天文赖晓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奥托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