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用阻燃耐火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416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用阻燃耐火电缆,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由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导线、绝缘层、填充料、保护套构成;其中绝缘层使用云母带,能赋予电缆显著的耐火性能;保护套材料由低密度聚乙烯母料、助剂、过氧化二苯甲酰、黑磷以质量之比50:5‑15:3:3熔融共混,接枝交联制得,过氧化二苯甲酰作为引发剂,可降低成本;黑磷能与助剂起协同作用,共同加强保护套的阻燃性;此外,助剂能提升保护套的综合性能,还加强了保护套阻燃性、耐热性和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性。因此制得的电缆具有显著的耐火性,出色的综合性能,稳定且高效的阻燃性、耐热性和一定程度的、机械强度、抗氧化性,无卤环保,在动车组电缆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线电缆,具体地,涉及一种动车组用阻燃耐火电缆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高速动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动车组。而作为一个在运行期间为密封状态的交通工具来说,一旦控制电缆发生着火,在密封动车组内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对内部电缆的阻燃耐火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见的电缆料包括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p(聚丙烯)、橡胶、云母带,其中聚乙烯是一种简单易得,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好,因聚合物分子内通过碳-碳单键相连,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且电绝缘性优良,是非常优质的电缆材料。但聚乙烯氧指数为17.4易燃,且耐热性能不足,难以作为动车组电缆料被使用。

2、相关技术公开号为cn11081899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阻燃聚乙烯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添加阻燃剂、抗氧化剂、成壳剂等改性剂,能提升聚乙烯一定的阻燃性和抗氧化性,成壳剂还能进一步提高聚乙烯的阻燃性能,降低了阻燃剂的添加量;但添加的各类试剂之间相容性较差易脱离,不耐热,另外聚乙烯的机械强度也要进一步提升,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车组用阻燃耐火电缆,由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导线、绝缘层、填充料、保护套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材料由低密度聚乙烯母料、助剂、过氧化二苯甲酰、黑磷熔融共混,接枝交联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用阻燃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正丙胺、吡啶、三乙胺、6-氯-1-己烯的用量之比为6.5g:50mL:20mL:11.8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用阻燃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中间体1、二氯甲基膦、四氢呋喃、三乙胺的用量之比为14.1g:15.2g:100mL:5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用阻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用阻燃耐火电缆,由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导线、绝缘层、填充料、保护套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材料由低密度聚乙烯母料、助剂、过氧化二苯甲酰、黑磷熔融共混,接枝交联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用阻燃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正丙胺、吡啶、三乙胺、6-氯-1-己烯的用量之比为6.5g:50ml:20ml:11.8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用阻燃耐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中间体1、二氯甲基膦、四氢呋喃、三乙胺的用量之比为14.1g:15.2g:100ml:5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平王兆兵李贝贝
申请(专利权)人:迈特诺马鞍山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