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机构及夹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032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59
本申请涉及夹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主体,所述夹持主体内形成有空腔,所述夹持主体具有弹性变形的性能;所述夹持主体的顶部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空腔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外部的负压源连通;所述夹持主体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夹持部,不同夹持部的夹持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产品的夹持间隙,于所述夹持主体的底部且位于所有的夹持部之间形成有变形部。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机构,解决了现有的机械手夹持组件的结构复杂,且机械手指容易对产品造成划伤,而导致机械手夹持组件使用不便的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夹持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夹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及夹持设备


技术介绍

1、机械手是一种抓持产品(或工具)的设备,它能模仿人手和手臂的某些动作的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从而代替人进行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2、专利号为cn201720525789.1公开了一种机械手夹持组件和智能机械手,其机械手夹持组件,包括固定部、连接杆、伸缩缸和若干机械手指。虽然该机械手夹持组件在工作时,通过伸缩缸带动连接杆和机械手以实现抓取动作;但是该机械手夹持组件的结构复杂,且机械手指容易对产品造成划伤,而导致机械手夹持组件使用不便的问题。

3、因此,对现有的机械手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的机械手夹持组件的结构复杂,且机械手指容易对产品造成划伤,而导致机械手夹持组件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机构,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机械手夹持组件的结构复杂,且机械手指容易对产品造成划伤,造成机械手夹持组件使用不便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主体,所述夹持主体内形成有空腔,所述夹持主体具有弹性变形的性能;所述夹持主体的顶部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空腔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外部的负压源连通;所述夹持主体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夹持部,不同夹持部的夹持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产品的夹持间隙,于所述夹持主体的底部且位于所有的夹持部之间形成有变形部,所述变形部的厚度和/或强度小于夹持主体其他部位的厚度和/或强度。

3、优选的,所述夹持部的夹持端呈弧形设置,所有夹持部的夹持端的圆心重合。

4、优选的,所述夹持部的夹持端设置有防滑结构。

5、优选的,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导气管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变形部延伸。

6、优选的,所述夹持主体的材质为tpu软胶。

7、优选的,所述变形部呈向外拱起的弧形设置。

8、一种夹持设备,包括安装架以及上述的夹持机构,若干个所述夹持机构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

9、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头,若干个连接头的一端分别与若干个夹持主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有通气管。

10、优选的,所述夹持主体的通孔的内侧壁与对应的连接头的一端的外侧壁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连接结构。

11、优选的,所述通孔与连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令夹持主体具有弹性变形的性能,在夹持主体内形成有空腔,当需要对产品进行夹持时,令产品的一端置于夹持间隙内,再令外部负压源通过通孔对空腔提供负压,当空腔内的负压达到一定值时,夹持主体的变形部14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向内凹陷,从而使夹持主体的底部带动不同的夹持部分别朝向夹持间隙内合拢,以令夹持部分别作用于产品的外表面;当需要松开产品时,撤销外部负压源对空腔提供的负压,以令夹持主体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进行复位,从而令变形部产生的凹陷复原,进而使夹持主体的底部带动夹持部松开产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伸缩缸内活动设置的连接杆带动若干机械手指张合设置,以简单的方式即可实现本夹持机构对产品进行夹持的功能,使得本夹持机构的零部件更少、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大大降低了夹持机构的生产成本;

14、2、通过设置易产生形变的变形部,当空腔内的负压达到一定值,强度和/或厚度较小的变形部首先容易发生形变,从而使变形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朝向空腔内凹陷,以令夹持主体的底部的直径减小,进而带动两个夹持部分别朝向夹持间隙相互靠拢,实现夹持部对夹持间隙内的产品进行精准夹持的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10)内形成有空腔(11),所述夹持主体(10)具有弹性变形的性能;所述夹持主体(10)的顶部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空腔(11)的通孔(12),所述通孔(12)用于与外部的负压源连通;所述夹持主体(10)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夹持部(13),不同夹持部(13)的夹持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产品(4)的夹持间隙(131);于所述夹持主体(10)的底部且位于所有的夹持部(13)之间形成有变形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3)的夹持端呈弧形设置,所有夹持部(13)的夹持端的圆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3)的夹持端设置有防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1)内设置有导气管(15),所述导气管(15)的一端与所述通孔(12)连通,导气管(15)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变形部(14)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10)的材质为TPU软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14)呈向外拱起的弧形设置。

7.一种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2)以及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1),若干个所述夹持机构(1)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安装架(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头(3),若干个连接头(3)的一端分别与若干个夹持主体(10)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连接头(3)的另一端连接有通气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10)的通孔(12)的内侧壁与对应的连接头(3)的一端的外侧壁分别形成有连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2)与连接头(3)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10)内形成有空腔(11),所述夹持主体(10)具有弹性变形的性能;所述夹持主体(10)的顶部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空腔(11)的通孔(12),所述通孔(12)用于与外部的负压源连通;所述夹持主体(10)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夹持部(13),不同夹持部(13)的夹持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产品(4)的夹持间隙(131);于所述夹持主体(10)的底部且位于所有的夹持部(13)之间形成有变形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3)的夹持端呈弧形设置,所有夹持部(13)的夹持端的圆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3)的夹持端设置有防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1)内设置有导气管(15),所述导气管(15)的一端与所述通孔(12)连通,导气管(15)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永清雷前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铭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