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及安装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5899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及安装方法,所述共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控制器安装面和蓄电池安装压槽,控制器安装面与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呈钝角,所述控制器安装面固定安装控制器,所述蓄电池安装压槽固定安装蓄电池,所述支架本体固定在车身底板和轮罩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能够实现对蓄电池和控制器的共同支撑,通过将控制器倾斜安装支架上,控制器无需设置额外的支架,减少了控制器所占的面积,同时利用轮罩为支架提供支撑,能够成功分利用空间,保证了控制器安装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电池安装,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


技术介绍

1、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2、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电动汽车动力结构多样,配置功能多,搭载电器件数量多,且动力结构复杂,导致机舱内可使用空间不足,尤其是蓄电池和支架,因其他电器件占空大量机舱内的空间,如充电机、dcdc、电机控制器等,蓄电池和支架所能使用的空间严重不足。另外,汽车的后区域控制器也是电动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为了满足后区域控制器的安装要求,后区域控制器的安装支架的开发比较繁琐,开发周期长,其安装工艺也较复杂。

3、现有技术中的后区域控制器和低压蓄电池通常是采用后区域控制器支架和低压蓄电池支架进行分别安装,导致占据的空间较大,安装结构也比较复杂,并且无法满足轻量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及安装方法,能够实现对蓄电池和控制器的集成安装,减小了占据空间,简化了安装结构。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控制器安装面和蓄电池安装压槽,控制器安装面与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呈钝角,所述控制器安装面固定安装控制器,所述蓄电池安装压槽固定安装蓄电池,所述支架本体固定在车身底板和轮罩上。

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安装面的背面设置支架支撑板,所述支架支撑板呈z字型结构,安装在轮罩上。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蓄电池安装压槽卡合在蓄电池一侧,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和所述蓄电池支架一侧固定在车身地板上。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设置有两个,一个为圆孔,另一个为长圆孔。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安装面和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通过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相连,其中第一连接梁的一侧连接控制器安装面,另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第三连接梁以及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之间形成四边形通孔。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上均设置有减重孔,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长度小于第三连接梁的长度。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结构。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安装面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台阶上,控制器通过螺栓安装在控制器安装面上。

12、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将支架本体固定安装在后轮罩上,将控制器固定在支架本体上;蓄电池支架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身地板上,不进行打紧;从车身后端前推将蓄电池卡在共用支架压槽内;将蓄电池支架及共用支架通过压槽固定,并打紧固定在车身地板上。

14、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能够实现对蓄电池和控制器的共同支撑,通过将控制器倾斜安装支架上,控制器无需设置额外的支架,减少了控制器所占的面积,同时利用轮罩为支架提供支撑,能够成功分利用空间,保证了控制器安装的稳定性。

16、(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采用一体结构,通过设置的控制器安装面和蓄电池安装压槽实现对控制器和蓄电池的分别安装,同时将控制器安装面设置成向车身内倾斜,充分利用轮罩与蓄电池之间的空间,控制器和蓄电池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安装后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优化了电动汽车机舱内的设备安装结构。

17、(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结构简单,仅通过螺栓进行即可实现安装,安装方便,在不影响支架强度的条件下设置了多处减重孔,能够实现轻量化,进而减轻了整车重量,提高了整车的续航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控制器安装面和蓄电池安装压槽,控制器安装面与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呈钝角,所述控制器安装面固定安装控制器,所述蓄电池安装压槽固定安装蓄电池,所述支架本体固定在车身底板和轮罩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面的背面设置支架支撑板,所述支架支撑板呈Z字型结构,安装在轮罩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蓄电池安装压槽卡合在蓄电池一侧,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和所述蓄电池支架一侧固定在车身地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置有两个,一个为圆孔,另一个为长圆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面和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通过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相连,其中第一连接梁的一侧连接控制器安装面,另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第三连接梁以及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之间形成四边形通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上均设置有减重孔,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长度小于第三连接梁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面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台阶上,控制器通过螺栓安装在控制器安装面上。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控制器安装面和蓄电池安装压槽,控制器安装面与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呈钝角,所述控制器安装面固定安装控制器,所述蓄电池安装压槽固定安装蓄电池,所述支架本体固定在车身底板和轮罩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面的背面设置支架支撑板,所述支架支撑板呈z字型结构,安装在轮罩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蓄电池安装压槽卡合在蓄电池一侧,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和所述蓄电池支架一侧固定在车身地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置有两个,一个为圆孔,另一个为长圆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与控制器共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面和蓄电池安装压槽所在面通过第一连接梁、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鑫彭桂玲王强牛宝忠张宏志葛云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