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5844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51
本技术提供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属于升降平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在对路灯维修时,需要工人将升降平台升高到与路灯水平后,将身体探出作业平台进行维修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包括作业平台底座、第一调节支撑杆、第二调节支撑杆、作业支撑调节机构和作业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支撑杆分别滑动连接在作业平台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二调节支撑杆分别铰接在第一调节支撑杆的上方;所述作业支撑调节机构设置在作业平台底座的上方;所述作业调节机构设置在作业支撑底座的上方,避免了工人探身操作,保证了工人的安全,增加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升降平台,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1、在对市政路灯等进行维修工作时,经常需要使用移动升降平台对路灯进行维修操作,现有的作业平台一般由移动组件和升降组件组成,工人在对路灯进行维修时,需要先爬到平台上,然后通过液压缸的驱动带动平台上升到路灯位置。

2、现有申请号为:cn202122197515.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包括设置有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的行走底盘,所述行走底盘的上侧设置有主机架,还包括前支臂和后支臂,所述前支臂后端连接所述前桥总成,所述后支臂前端连接所述后桥总成,所述主机架前端与前支臂铰接,所述主机架后端与后支臂铰接,且所述主机架与前支臂和后支臂铰接中心线横向设置,所述主机架与所述前支臂和后支臂之间分别设置有纵向姿态调整驱动装置。本技术可以根据地形坡度变化进行姿态调整,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和道路适应性。

3、基于上述,现有的工人在使用升降平台对路灯进行维修时,很多时候市政路灯设置在绿化带内,导致移动平台无法靠近路灯位置,在对路灯维修时,需要工人将升降平台升高到与路灯水平后,将身体探出作业平台进行维修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以解决现有的工人在使用升降平台对路灯进行维修时,很多时候市政路灯设置在绿化带内,导致移动平台无法靠近路灯位置,在对路灯维修时,需要工人将升降平台升高到与路灯水平后,将身体探出作业平台进行维修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2、本技术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包括作业平台底座、车轮组件、第一调节支撑杆、第二调节支撑杆、第三调节支撑杆、第四调节支撑杆、作业支撑底座、作业调节底座、作业支撑调节机构和作业调节机构;

4、所述车轮组件共设置四组,四组车轮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在作业平台底座的外侧;

5、所述第一调节支撑杆共设置两组,两组第一调节支撑杆分别滑动连接在作业平台底座的上方;

6、所述第二调节支撑杆共设置两组,两组第二调节支撑杆分别铰接在第一调节支撑杆的上方;

7、所述第三调节支撑杆共设置两组,两组第三调节支撑杆分别铰接在作业平台底座的上方,两组第三调节支撑杆均与第一调节支撑杆铰接;

8、所述第四调节支撑杆共设置两组,两组第四调节支撑杆均铰接在第三调节支撑杆的上方,两组第四调节支撑杆均与第二调节支撑杆铰接;

9、所述作业支撑底座铰接在第四调节支撑杆的上方,作业支撑底座与第二调节支撑杆滑动连接;

10、所述作业调节底座设置在作业支撑底座的上方;

11、所述作业支撑调节机构设置在作业平台底座的上方;

12、所述作业调节机构设置在作业支撑底座的上方。

13、进一步的,所述作业支撑调节机构包括有:支撑驱动液压缸;

14、所述支撑驱动液压缸的后端铰接在作业平台底座的上方,支撑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一调节支撑杆铰接。

15、进一步的,所述作业调节机构包括有:调节防护箱、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和调节连接杆;

16、所述调节防护箱共设置两组,两组调节防护箱分别固定连接在作业支撑底座的上方;

17、所述第一调节件共设置四组,其中两组第一调节件分别固定连接在作业支撑底座的上方,另外两组第一调节件分别固定连接在作业调节底座的下方;

18、所述第二调节件共设置四组,四组第二调节件分别铰接在第一调节件的内侧;

19、所述调节连接杆共设置两组,两组调节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均与第二调节件铰接。

20、进一步的,所述作业调节机构包括有:调节驱动蜗轮、调节驱动蜗杆和调节驱动电机;

21、所述调节驱动蜗轮共设置两组,两组调节驱动蜗轮分别与第二调节件同轴固定连接;

22、所述调节驱动蜗杆共设置两组,两组调节驱动蜗杆分别转动连接在调节防护箱的内部,两组调节驱动蜗杆均与调节驱动蜗轮啮合;

23、所述调节驱动电机共设置两组,两组调节驱动电机分别固定连接在调节防护箱的内部,两组调节驱动电机的转轴分别与调节驱动蜗杆同轴固定连接。

24、进一步的,所述作业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水平支撑件、第二水平支撑件和水平连接杆;

25、所述第一水平支撑件共设置两组,其中一组第一水平支撑件固定连接在作业支撑底座的上方,另外一组第一水平支撑件固定连接在作业调节底座的下方;

26、所述第二水平支撑件共设置两组,两组第二水平支撑件分别铰接在第一水平支撑件的内部;

27、所述水平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水平支撑件铰接。

28、进一步的,所述作业调节机构包括有:升降调节件、升降连接件、升降驱动液压缸、导向套、导向杆和作业平台件;

29、所述升降调节件共设置两组,其中下方一组升降调节件固定连接在作业支撑底座的上方;

30、所述升降连接件共设置两组,两组升降连接件分别铰接在升降调节件的内部;

31、所述升降驱动液压缸的下端铰接在升降连接件的上方,升降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上方一组升降连接件铰接;

32、所述导向套共设置三组,三组导向套分别固定连接在作业支撑底座的上方;

33、所述导向杆共设置三组,三组导向杆分别滑动连接在导向套的内部;

34、所述作业平台件固定连接在导向杆的上方,上方一组升降调节件固定连接在作业平台件的下端。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6、本技术通过支撑驱动液压缸的设置,通过液压缸的驱动,液压缸带动剪刀式升降机构进行动作,此时实现了对整个工作平台高度的调整,方便了工人的施工。

37、本技术通过作业调节机构的设置,当工人在绿化带外对绿化带内的路灯等进行施工时,此时通过电机的驱动,电机转动带动蜗轮蜗杆机构运动,通过蜗轮的转动带动支撑杆转动,此时支撑杆转动带动水平连接杆转动,此时水平连接杆、调节连接杆、作业支撑底座和作业调节底座共同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此时作业平台件可以向路灯侧水平移动,方便了对路灯的施工,避免了工人探身操作,保证了工人的安全,增加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38、本技术通过升降驱动液压缸的设置,升降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上移动带动作业平台件向上移动,作业平台件向上移动保证了工人在对作业平台件的范围进行调节时高度不变,方便了工人的使用。

39、本技术实现了对整个工作平台高度的调整,方便了工人的施工,方便了对路灯的施工,避免了工人探身操作,保证了工人的安全,增加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同时使整个装置在进行调节时高度保持不变,使整个平台在施工时更加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底座(1)、车轮组件(2)、第一调节支撑杆(3)、第二调节支撑杆(4)、第三调节支撑杆(5)、第四调节支撑杆(6)、作业支撑底座(7)、作业调节底座(8)、作业支撑调节机构和作业调节机构;所述车轮组件(2)共设置四组,四组车轮组件(2)分别转动连接在作业平台底座(1)的外侧;所述第一调节支撑杆(3)分别滑动连接在作业平台底座(1)的上方;所述第二调节支撑杆(4)铰接在第一调节支撑杆(3)的上方;所述第三调节支撑杆(5)铰接在作业平台底座(1)的上方,第三调节支撑杆(5)与第一调节支撑杆(3)铰接;所述第四调节支撑杆(6)铰接在第三调节支撑杆(5)的上方,第四调节支撑杆(6)与第二调节支撑杆(4)铰接;所述作业支撑底座(7)铰接在第四调节支撑杆(6)的上方,作业支撑底座(7)与第二调节支撑杆(4)滑动连接;所述作业调节底座(8)设置在作业支撑底座(7)的上方;所述作业支撑调节机构设置在作业平台底座(1)的上方;所述作业调节机构设置在作业支撑底座(7)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支撑调节机构包括有:支撑驱动液压缸(201);所述支撑驱动液压缸(201)的后端铰接在作业平台底座(1)的上方,支撑驱动液压缸(201)的活塞杆与第一调节支撑杆(3)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调节机构包括有:调节防护箱(701)、第一调节件(702)、第二调节件(703)和调节连接杆(704);所述调节防护箱(701)共设置两组,两组调节防护箱(701)分别固定连接在作业支撑底座(7)的上方;所述第一调节件(702)共设置四组,其中两组第一调节件(702)分别固定连接在作业支撑底座(7)的上方,另外两组第一调节件(702)分别固定连接在作业调节底座(8)的下方;所述第二调节件(703)共设置四组,四组第二调节件(703)分别铰接在第一调节件(702)的内侧;所述调节连接杆(704)共设置两组,两组调节连接杆(704)的上下两端均与第二调节件(703)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调节机构包括有:调节驱动蜗轮(705)、调节驱动蜗杆(706)和调节驱动电机(707);所述调节驱动蜗轮(705)共设置两组,两组调节驱动蜗轮(705)分别与第二调节件(703)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驱动蜗杆(706)共设置两组,两组调节驱动蜗杆(706)分别转动连接在调节防护箱(701)的内部,两组调节驱动蜗杆(706)均与调节驱动蜗轮(705)啮合;所述调节驱动电机(707)共设置两组,两组调节驱动电机(707)分别固定连接在调节防护箱(701)的内部,两组调节驱动电机(707)的转轴分别与调节驱动蜗杆(706)同轴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水平支撑件(708)、第二水平支撑件(709)和水平连接杆(710);所述第一水平支撑件(708)共设置两组,其中一组第一水平支撑件(708)固定连接在作业支撑底座(7)的上方,另外一组第一水平支撑件(708)固定连接在作业调节底座(8)的下方;所述第二水平支撑件(709)共设置两组,两组第二水平支撑件(709)分别铰接在第一水平支撑件(708)的内部;所述水平连接杆(71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水平支撑件(709)铰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调节机构包括有:升降调节件(801)、升降连接件(802)、升降驱动液压缸(803)、导向套(804)、导向杆(805)和作业平台件(806);所述升降调节件(801)共设置两组,其中下方一组升降调节件(801)固定连接在作业支撑底座(7)的上方;所述升降连接件(802)共设置两组,两组升降连接件(802)分别铰接在升降调节件(801)的内部;所述升降驱动液压缸(803)的下端铰接在升降连接件(802)的上方,升降驱动液压缸(803)的活塞杆与上方一组升降连接件(802)铰接;所述导向套(804)共设置三组,三组导向套(804)分别固定连接在作业支撑底座(7)的上方;所述导向杆(805)共设置三组,三组导向杆(805)分别滑动连接在导向套(804)的内部;所述作业平台件(806)固定连接在导向杆(805)的上方,上方一组升降调节件(801)固定连接在作业平台件(806)的下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底座(1)、车轮组件(2)、第一调节支撑杆(3)、第二调节支撑杆(4)、第三调节支撑杆(5)、第四调节支撑杆(6)、作业支撑底座(7)、作业调节底座(8)、作业支撑调节机构和作业调节机构;所述车轮组件(2)共设置四组,四组车轮组件(2)分别转动连接在作业平台底座(1)的外侧;所述第一调节支撑杆(3)分别滑动连接在作业平台底座(1)的上方;所述第二调节支撑杆(4)铰接在第一调节支撑杆(3)的上方;所述第三调节支撑杆(5)铰接在作业平台底座(1)的上方,第三调节支撑杆(5)与第一调节支撑杆(3)铰接;所述第四调节支撑杆(6)铰接在第三调节支撑杆(5)的上方,第四调节支撑杆(6)与第二调节支撑杆(4)铰接;所述作业支撑底座(7)铰接在第四调节支撑杆(6)的上方,作业支撑底座(7)与第二调节支撑杆(4)滑动连接;所述作业调节底座(8)设置在作业支撑底座(7)的上方;所述作业支撑调节机构设置在作业平台底座(1)的上方;所述作业调节机构设置在作业支撑底座(7)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支撑调节机构包括有:支撑驱动液压缸(201);所述支撑驱动液压缸(201)的后端铰接在作业平台底座(1)的上方,支撑驱动液压缸(201)的活塞杆与第一调节支撑杆(3)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调节机构包括有:调节防护箱(701)、第一调节件(702)、第二调节件(703)和调节连接杆(704);所述调节防护箱(701)共设置两组,两组调节防护箱(701)分别固定连接在作业支撑底座(7)的上方;所述第一调节件(702)共设置四组,其中两组第一调节件(702)分别固定连接在作业支撑底座(7)的上方,另外两组第一调节件(702)分别固定连接在作业调节底座(8)的下方;所述第二调节件(703)共设置四组,四组第二调节件(703)分别铰接在第一调节件(702)的内侧;所述调节连接杆(704)共设置两组,两组调节连接杆(704)的上下两端均与第二调节件(703)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作业平台底盘姿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调节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松赵慧珍张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松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