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561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4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包括筒盖状浮床框架,在浮床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生态盆,生态盆内种植有水生植物,浮床框架底部连接浮床底板,浮床底板上设置有抗风部件,抗风部件的侧壁从下至上向浮床框架的中轴倾斜,抗风部件内填充有压重平衡石。本技术一方面保留了生态浮床的景观功能,另一方面本技术独特的抗风板和压重平衡石系统可加强本装置的抗风浪能力,此外本技术压重平衡石可吸附净化污水提高净水能力。具有改装简便、投资低、经济性高、推广性强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


技术介绍

1、生态浮床,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岛等。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2、利用生态浮床能够消减污染水体中的有机质、氮磷及有害物质,在达到净化水质目的的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现已发展成为河道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3、生态浮床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目的。

4、但实际工程中,构建生态浮床的景观功能远大于其水体净化功能。主要原因有浮床及其上水生植物较沉水植物或其他设备而言漂浮于水面,易于实现景观功能,另外浮床自身构造限制了其上水生植物种植量,从而减弱了其水体净化能力,再者有限的种植空间和有限的水生植物种植量,在有限的生长环境下也仅能产生有限的净化效果。

5、此外,当河道水流在风浪影响下发生波动时,生态浮床的稳定性也受到极大影响,甚至遭到翻覆破坏,因此在河道内实施生态浮床措施,也需重点考虑生态浮床的稳定性。

6、在水体污染越发严重,水质指标日趋严格的环境下,亟需寻求一种具有高效水体净化能力的浮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

2、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3、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包括浮床框架,所述浮床框架为筒盖状,在浮床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生态盆,生态盆内种植有水生植物,浮床框架底部连接浮床底板,浮床底板上设置有抗风部件,抗风部件的侧壁从下至上向浮床框架的中轴倾斜,在抗风部件内填充有压重平衡石。

4、在如上所述浮床框架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预留孔,预留孔内设置有生态盆,生态盆内填充种植填料,种植填料内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茎叶向上穿过预留孔。

5、如上所述浮床框架为聚乙烯塑料或聚丙烯塑料。

6、如上所述浮床底板为透水的格栅网。

7、如上所述水生植物为美人蕉或鸢尾或梭鱼草或千屈菜或风车草或香菇草。

8、如上所述压重平衡石为圆球型压石。

9、如上所述抗风部件为由多个抗风板拼接而成的角锥状,抗风板为开设有透水孔的透水钢板,透水孔的孔径小于压重平衡石的粒径。

10、如上所述抗风部件的顶部与浮床框架的顶部相连,抗风部件的底部与浮床底板边沿相连。

1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技术一方面保留了生态浮床的景观功能,另一方面本技术独特的抗风板和压重平衡石系统可加强本装置的抗风浪能力,此外本技术压重平衡石可吸附净化污水提高净水能力。具有改装简便、投资低、经济性高、推广性强等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包括浮床框架(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101)为筒盖状,在浮床框架(101)的顶部设置有生态盆(202),生态盆(202)内种植有水生植物(201),浮床框架(101)底部连接浮床底板(103),浮床底板(103)上设置有抗风部件,抗风部件的侧壁从下至上向浮床框架(101)的中轴倾斜,抗风部件内填充有压重平衡石(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床框架(10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预留孔(102),预留孔(102)内设置有生态盆(202),生态盆(202)内填充种植填料(203),种植填料(203)内种植水生植物(201),水生植物(201)的茎叶向上穿过预留孔(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101)为聚乙烯塑料或聚丙烯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底板(103)为透水的格栅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201)为美人蕉或鸢尾或梭鱼草或千屈菜或风车草或香菇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重平衡石(302)为圆球型压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部件为由多个抗风板(301)拼接而成的角锥状,抗风板(301)为开设有透水孔的透水钢板,透水孔的孔径小于压重平衡石(302)的粒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部件的顶部与浮床框架(101)的顶部相连,抗风部件的底部与浮床底板(103)边沿相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包括浮床框架(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101)为筒盖状,在浮床框架(101)的顶部设置有生态盆(202),生态盆(202)内种植有水生植物(201),浮床框架(101)底部连接浮床底板(103),浮床底板(103)上设置有抗风部件,抗风部件的侧壁从下至上向浮床框架(101)的中轴倾斜,抗风部件内填充有压重平衡石(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床框架(10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预留孔(102),预留孔(102)内设置有生态盆(202),生态盆(202)内填充种植填料(203),种植填料(203)内种植水生植物(201),水生植物(201)的茎叶向上穿过预留孔(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高去污能力和抗风浪的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101)为聚乙烯塑料或聚丙烯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飞冯旭潘博文朱静波郑晨叶晶肖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水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