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5456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34
本技术提供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主支架上方的供氧腔室,所述供氧腔室一侧设置氧气管收纳机构,所述氧气管收纳机构前侧设置氧气面罩放置机构,所述供氧腔室包括设置在供氧腔室内部的供氧设备和连接在供养设备上的供氧口,所述供氧口连接第一输氧管道的一端;通过设置氧气面罩、放置台、第二输氧管、第二输氧管、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旋转腔、转接口,使本技术达到了可调节输氧管长度以适应不同位置的病人,为病人供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


技术介绍

1、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2、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呼吸内科中很常用的医疗设备,而呼吸内科的病人住院周期和治疗时间通常比较长,对于经常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在使用呼吸机时,并不是一动不动的,病人移动时通常需要调整输氧管的位置,否则容易出现挤压输氧管的情况,为了适应不同病人的使用,呼吸机上的输氧管道通常做的很长,铺张在病床上,更是增加了输氧管易受挤压的风险。

3、呼吸机上的吸氧面罩通常为一次性使用,但是也有病人会因不适短时间取下面罩,此时吸氧面罩的导管内和面罩壁上因为粘有少量药液及体液,容易滋生细菌,之后再次使用时,细菌可能会进入患者肺部引起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输氧管铺张易受挤压、吸氧面罩易受感染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主支架上方的供氧腔室,所述供氧腔室一侧设置氧气管收纳机构,所述氧气管收纳机构前侧设置氧气面罩放置机构,所述供氧腔室包括设置在供氧腔室内部的供氧设备和连接在供养设备上的供氧口,所述供氧口连接第一输氧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一输氧管道另一端连接在转接口上,所述氧气管收纳机构包括连接在主支架一侧的转接口和转动连接在转接口另一侧的旋转腔,所述转接口通过连杆连接在供氧腔室外侧,所述旋转腔中间位置设置出口,两端连接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出口连接第二输氧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输氧管绕旋转腔外侧顺时针缠绕,所述第二输氧管另一端连接氧气面罩,所述氧气面罩放置机构包括放置台和设置在放置台上的氧气面罩,所述放置台在中间位置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在靠近氧气面罩连接喷头,在远离氧气面罩的一侧连接消毒管的一端,所述消毒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消毒液盒内。

4、为了使得本技术具有显示装置的工作状态的功能,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供氧腔室上方还设置显示器。

5、为了使得本技术具有方便移动装置的功能,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支架下方设置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底座和设置在移动底座下方的四个万向轮。

6、为了使得本技术具有控制消毒液的喷洒的功能,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消毒液盒设置在显示器下方,所述消毒液盒内设置水泵。

7、为了使得本技术具有防止第二输氧管卡住的功能,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平行设置,两者间距大于第二输氧管的直径,小于第二输氧管的直径的两倍。

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外形设置为圆形。

9、为了使得本技术具有防止第二输氧管翘起的功能,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氧气面罩放置机构下方设置圆柱杆,所述圆柱杆通过连杆连接在供氧腔室外表面。

1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氧管道、第二输氧管设置为波纹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技术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通过设置氧气面罩、放置台、第二输氧管、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旋转腔、转接口,使本技术达到了可调节输氧管长度以适应不同位置的病人,为病人供氧的效果。

13、2、本技术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通过旋转腔绕转接口、第二输氧管、旋转腔、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使本技术达到可将第二输氧管收纳起来的效果。

14、3、本技术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通过设置氧气面罩、放置台、消毒管、通孔、喷头、消毒液盒等,使本技术达到可为氧气面罩消毒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1)和设置在主支架(1)上方的供氧腔室(2),所述供氧腔室(2)一侧设置氧气管收纳机构(3),所述氧气管收纳机构(3)前侧设置氧气面罩放置机构(4),所述供氧腔室(2)包括设置在供氧腔室(2)内部的供氧设备和连接在供养设备上的供氧口(201),所述供氧口(201)连接第一输氧管道(202)的一端,所述第一输氧管道(202)另一端连接在转接口(301)上,所述氧气管收纳机构(3)包括连接在主支架(1)一侧的转接口(301)和转动连接在转接口(301)另一侧的旋转腔(302),所述转接口(301)通过连杆连接在供氧腔室(2)外侧,所述旋转腔(302)中间位置设置出口(303),两端连接第一限位板(305)、第二限位板(306),出口(303)连接第二输氧管(304)的一端,所述第二输氧管(304)绕旋转腔(302)外侧顺时针缠绕,所述第二输氧管(304)另一端连接氧气面罩(401),所述氧气面罩放置机构(4)包括放置台(402)和设置在放置台(402)上的氧气面罩(401),所述放置台(402)在中间位置设置通孔(404),所述通孔(404)在靠近氧气面罩(401)连接喷头(405),在远离氧气面罩(401)的一侧连接消毒管(403)的一端,所述消毒管(403)的另一端连接在消毒液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腔室(2)上方还设置显示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1)下方设置移动组件(6),所述移动组件(6)包括移动底座(601)和设置在移动底座(601)下方的四个万向轮(6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液盒设置在显示器(5)下方,所述消毒液盒内设置水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305)、第二限位板(306)平行设置,两者间距大于第二输氧管(304)的直径,小于第二输氧管(304)的直径的两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305)、第二限位板(306)外形设置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面罩放置机构(4)下方设置圆柱杆(307),所述圆柱杆(307)通过连杆(308)连接在供氧腔室(2)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氧管道(202)、第二输氧管(304)设置为波纹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1)和设置在主支架(1)上方的供氧腔室(2),所述供氧腔室(2)一侧设置氧气管收纳机构(3),所述氧气管收纳机构(3)前侧设置氧气面罩放置机构(4),所述供氧腔室(2)包括设置在供氧腔室(2)内部的供氧设备和连接在供养设备上的供氧口(201),所述供氧口(201)连接第一输氧管道(202)的一端,所述第一输氧管道(202)另一端连接在转接口(301)上,所述氧气管收纳机构(3)包括连接在主支架(1)一侧的转接口(301)和转动连接在转接口(301)另一侧的旋转腔(302),所述转接口(301)通过连杆连接在供氧腔室(2)外侧,所述旋转腔(302)中间位置设置出口(303),两端连接第一限位板(305)、第二限位板(306),出口(303)连接第二输氧管(304)的一端,所述第二输氧管(304)绕旋转腔(302)外侧顺时针缠绕,所述第二输氧管(304)另一端连接氧气面罩(401),所述氧气面罩放置机构(4)包括放置台(402)和设置在放置台(402)上的氧气面罩(401),所述放置台(402)在中间位置设置通孔(404),所述通孔(404)在靠近氧气面罩(401)连接喷头(405),在远离氧气面罩(401)的一侧连接消毒管(403)的一端,所述消毒管(403)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敏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