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5308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2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组件和电极端子。外壳具有壁部。电极组件容纳于外壳内。电极端子铆接于壁部上,电极端子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电极端子包括翻边部,沿壁部的厚度方向,翻边部形成于电极端子靠近电极组件的一端且位于壁部面向电极组件的一侧,电极端子背离电极组件的一端形成连续设置的连接面,连接面用于与汇流部件连接。这种电池单体使得电极端子为从外壳的内部铆接在壁部上的结构,以使汇流部件能够直接与电极端子背离电极组件一端的连续设置的连接面相连,有利于增加汇流部件与电极端子的连接面积,从而能够提升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电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对动力电池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在使用安全方面和使用寿命方面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通常需要通过集流构件与设置在外壳上的电极端子相互连接,再通过电极端子与电池内的汇流部件相互连接,以实现电池单体的电能的输入或输出。但是,现有的电池中的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以造成电池单体与汇流部件之间容易出现连接失效的现象,从而导致电池的使用稳定性较差,且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使用稳定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组件和电极端子;所述外壳具有壁部;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极端子铆接于所述壁部上,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极端子包括翻边部,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翻边部形成于所述电极端子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壁部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以将所述电极端子铆接于所述壁部上,所述电极端子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形成连续设置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用于与汇流部件连接。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极端子的翻边部形成于电极端子靠近电极组件的一端并位于壁部面向电极组件的一侧,且电极端子远离电极组件的一端形成用于与汇流部件相连的连接面,使得电极端子为从外壳的内部铆接在壁部上的结构,以使电极端子铆接在壁部上后形成有翻边部的一端用于与电极组件电连接,从而无需在电极端子用于与汇流部件相连的一端上进行铆接并形成凹槽结构,且无需在电极端子上连接用于封堵凹槽结构的盖板,使得汇流部件能够直接与电极端子背离电极组件一端的连续设置的连接面相连,以减少盖板与电极端子之间焊接形成的焊印对汇流部件的干涉影响,且有利于增加汇流部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能够有效提升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以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之间出现连接失效的风险,有利于提升具有这种电池单体的电池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面为平面。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极端子用于连接汇流部件的连接面设置为平面结构,从而便于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相互连接,且有利于提高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之间的连接质量。

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壁部具有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所述连接面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更远离所述电极组件。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极端子用于与汇流部件相连的连接面设置为相较于壁部背离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更远离电极组件,使得电极端子为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凸出于第一表面的结构,从而一方面便于汇流部件与电极端子的连接面相连,有利于降低汇流部件与电极端子相互连接的装配难度,另一方面能够将电极端子的连接面对应的区域的尺寸做厚,以提升电极端子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电极端子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形成有铆接槽,所述翻边部环绕所述铆接槽设置,所述铆接槽的投影位于所述连接面内。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极端子沿壁部的厚度方向面向电极组件的一端上形成铆接槽,且翻边部为环绕在铆接槽的外侧的结构,从而便于从电极端子面向电极组件的一端进行铆接实现翻边部翻边铆接在壁部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壁部具有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更靠近所述电极组件。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铆接槽的槽底面设置为相较于壁部背离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更靠近电极组件,从而能够增加铆接槽的槽底面与连接面之间的区域的厚度,有利于提升电极端子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提高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壁部具有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表面,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更靠近所述电极组件。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铆接槽的槽底面设置为相较于壁部面向电极组件的第二表面更靠近电极组件,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铆接槽的槽底面与连接面之间的区域的厚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电极端子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集流构件;所述集流构件设置于所述壁部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所述集流构件连接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电极端子,以电连接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电极端子。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池单体还设置有集流构件,通过集流构件连接电极端子和电极组件,以实现电极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有利于降低电极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难度。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构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铆接槽内并连接于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集流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为容纳于铆接槽内并与铆接槽的槽底面相互连接,以使集流构件为至少部分插设于铆接槽内的结构,从而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对集流构件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有利于提升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装配精度,且能够降低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难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壁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壁部;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壁部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且所述密封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以密封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面之间的间隙,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翻边部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其中,所述集流构件焊接连接于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集流构件设置为焊接连接于铆接槽的槽底面的结构,以提升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且通过将集流构件的至少部分插设于铆接槽内并与铆接槽的槽底面相互焊接的结构能够使得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相互焊接的区域远离密封件,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相互焊接时对密封件的影响,有利于缓解密封件被烧坏的现象,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密封件对电极端子与安装孔的孔壁面的密封效果。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构件包括基部和第一凸部;所述基部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壁部之间,所述基部与所述电极组件相连;所述第一凸部凸设于所述基部背离所述电极组件一侧,所述第一凸部插设于所述铆接槽内并连接于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集流构件设置有基部和凸设于基部背离电极组件的一侧的第一凸部,且第一凸部插设于铆接槽内并与铆接槽的槽底面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壁部具有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所述连接面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更远离所述电极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电极端子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形成有铆接槽,所述翻边部环绕所述铆接槽设置,所述铆接槽的投影位于所述连接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壁部具有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更靠近所述电极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壁部具有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表面,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更靠近所述电极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铆接槽内并连接于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翻边部具有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三表面,所述铆接槽从所述第三表面向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基部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集流构件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一凸部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凸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集流构件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壁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翻边部具有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三表面,所述铆接槽从所述第三表面向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所述连接部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三表面平齐。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翻边部具有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三表面,所述铆接槽从所述第三表面向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所述连接部凸出于所述第三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集流构件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集流构件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凸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翻边部具有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三表面,所述铆接槽从所述第三表面向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集流构件抵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壁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壁部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面,所述第二绝缘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包括相互复合的第一材质层和第二材质层,所述第一材质层和所述第二材质层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材质层位于所述第二材质层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材质层背离所述第一材质层的一侧形成所述连接面;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2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28.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用于提供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壁部具有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所述连接面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更远离所述电极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电极端子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形成有铆接槽,所述翻边部环绕所述铆接槽设置,所述铆接槽的投影位于所述连接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壁部具有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更靠近所述电极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壁部具有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表面,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更靠近所述电极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铆接槽内并连接于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翻边部具有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三表面,所述铆接槽从所述第三表面向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基部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集流构件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一凸部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槽的槽底面凸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集流构件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壁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翻边部具有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华圣薛俊鹏郑于炼蔡润琛杨瑞王鹏金海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