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撑结构及具有该双撑结构的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952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1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撑结构及具有该双撑结构的电动车,涉及电动车零部件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的双撑结构中力臂杆存在结构强度不足以及双撑不够省力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主体、以及连接于主体上的踩杆和补强组件,其中,补强组件至少包括补强片和补强管件,补强管件的一端连接于主体上,补强管件的另一端连接于踩杆上;补强片设置于补强管件与踩杆之间,补强片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第一端面与踩杆连接,第二端面与主体连接,第三端面与补强管件连接,本技术用于提升双撑结构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撑结构及具有该双撑结构的电动车


技术介绍

1、双撑是电动车/摩托车重要的且高频使用的部件。现有的电动两轮车的双撑主要包括u型的主体钣金件和力臂杆。

2、如专利名称为“一种双撑及电动两轮车”申请号为202121724337.9的中国技术专利,该双撑包括双撑本体,双撑本体包括连接板、连接管、力臂杆,连接板为u形结构的钣金件,其具有开口端、闭口端,连接管安装于连接板开口端的一侧,力臂杆安装于连接板开口端的另一侧,连接板的闭口端处固定有用于与双撑固定板相连的安装管。

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4、目前的双撑结构中力臂杆一般不设置补强结构,或者仅采用一段补强片或补强板连接力臂杆与主体钣金件进行补强,存在结构强度不足以及双撑不够省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撑结构及具有该双撑结构的电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的双撑结构中力臂杆一般不设置补强结构,或者仅采用一段补强片或补强板连接力臂杆与主体钣金件进行补强,存在结构强度不足以及双撑不够省力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撑结构,包括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上的踩杆和补强组件,其中:

4、所述补强组件至少包括补强片和补强管件,所述补强管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补强管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踩杆上;

5、所述补强片设置于所述补强管件与所述踩杆之间,所述补强片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踩杆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补强管件连接。

6、优选地,所述主体采用“u”型结构,所述主体上设置补强板,其中:

7、所述“u”型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之间,所述第二杆件与所述第三杆件之间分别设置第一弧形连接杆和第二弧形连接杆;

8、所述补强板采用一体成型的“u”型结构,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补强板依次与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一弧形连接杆、所述第二杆件、所述第二弧形连接杆和所述第三杆件连接。

9、优选地,所述主体上还设置第一底片和第二底片,其中:

10、所述第一底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件的端部,所述第二底片设置于所述第三杆件的端部。

11、优选地,还包括踩片,所述踩片连接于所述踩杆的端部,所述踩片的面积大于所述踩杆的截面面积。

12、优选地,所述踩片采用圆角矩形结构,所述踩片的表面设置防滑结构。

13、优选地,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吊耳、第二吊耳、弹簧支架和橡胶支架,其中:

14、所述第一吊耳、所述第二吊耳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连接杆、所述第二弧形连接杆上;

15、所述弹簧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三杆件上;

16、所述橡胶支架上设置有缓冲橡胶,所述橡胶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上。

17、优选地,所述补强管件与所述踩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踩杆上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踩杆上的连接点到所述踩杆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踩杆长度的1/2。

18、优选地,所述踩杆的长度设置为不小于所述第一杆件的长度的1.5倍。

19、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的双撑结构。

20、本技术提供的双撑结构,包括主体、以及连接于主体上的踩杆和补强组件,补强组件至少包括补强片和补强管件,补强管件的一端连接于主体上,补强管件的另一端连接于踩杆上,补强片分别与踩杆、主体和补强管件连接,补强管件用于抗扭补强,配合设置补强片具有更大的补强区域,提升双撑结构的强度、且整体结构美观性强,在满足节省双撑材料、工艺成本更低的同时,实现双撑结构驻车更加省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上的踩杆和补强组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采用“U”型结构,所述主体上设置补强板,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还设置第一底片和第二底片,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踩片,所述踩片连接于所述踩杆的端部,所述踩片的面积大于所述踩杆的截面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踩片采用圆角矩形结构,所述踩片的表面设置防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吊耳、第二吊耳、弹簧支架和橡胶支架,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管件与所述踩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踩杆上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踩杆上的连接点到所述踩杆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踩杆长度的1/2。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踩杆的长度设置为不小于所述第三杆件的长度的1.5倍。

9.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双撑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上的踩杆和补强组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采用“u”型结构,所述主体上设置补强板,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还设置第一底片和第二底片,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踩片,所述踩片连接于所述踩杆的端部,所述踩片的面积大于所述踩杆的截面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踩片采用圆角矩形结构,所述踩片的表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木楚周许平尤安晨
申请(专利权)人:台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