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垫、减振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59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5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垫、减振组件及车辆,所述减振垫包括减振垫本体,减振垫本体内具有减振腔,减振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减振槽和减振孔,减振槽和减振孔沿减振垫本体的轴向贯通减振垫本体,在减振垫本体的轴向上,减振槽的横截面积在靠近减振孔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本技术的减振垫,可以提高减振垫的径向减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垫、减振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减振垫作为隔震装置既可使用在压缩状态,相关技术中的减振垫通常在轴向降低激励端的振动,且具有较高的轴向隔振性能,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减振垫径向隔振效果不佳,若为了提高径向隔振减振通常会在减振垫的轴向上开设贯通减振垫的减振腔,然而通过设置贯通的减振腔无法针对振动幅度适应性变形,进而导致减振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减振垫,可以提高减振垫的径向减振性能。

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减振组件。

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4、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振垫,包括:减振垫本体,所述减振垫本体内具有减振腔,所述减振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减振槽和减振孔,所述减振槽和所述减振孔沿所述减振垫本体的轴向贯通所述减振垫本体,在所述减振垫本体的轴向上,所述减振槽的横截面积在靠近所述减振孔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5、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振垫,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垫本体,所述减振垫本体内具有减振腔,所述减振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减振槽和减振孔,所述减振槽和所述减振孔沿所述减振垫本体的轴向贯通所述减振垫本体,在所述减振垫本体的轴向上,所述减振槽的横截面积在靠近所述减振孔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槽包括第一减振槽和第二减振槽,所述减振孔位于所述第一减振槽和第二减振槽之间,且所述第一减振槽和第二减振槽在所述减振垫本体的轴向上相对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本体内还具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减振垫本体轴向上贯通所述减振垫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垫本体,所述减振垫本体内具有减振腔,所述减振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减振槽和减振孔,所述减振槽和所述减振孔沿所述减振垫本体的轴向贯通所述减振垫本体,在所述减振垫本体的轴向上,所述减振槽的横截面积在靠近所述减振孔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槽包括第一减振槽和第二减振槽,所述减振孔位于所述第一减振槽和第二减振槽之间,且所述第一减振槽和第二减振槽在所述减振垫本体的轴向上相对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本体内还具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减振垫本体轴向上贯通所述减振垫本体,所述通孔与所述减振孔和减振槽在所述减振垫本体的径向上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减振垫本体的轴向上,在所述第一减振槽向所述第二减振槽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减振槽邻近通孔的一侧端面为远离所述通孔方向延伸的斜面,在所述第二减振槽向所述第一减振槽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减振槽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端面为靠近所述通孔方向延伸的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王豪张贵强姜东剑刘涛刘涛秦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