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换电连接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换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321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43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电连接器,其包括母插与公插,所述母插上设置有至少三个信号壁,所述信号壁围合形成信号槽,所述信号槽内设置有用于传输电信号的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外接导线,所述公插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至所述信号槽内的信号柱,所述信号柱与所述信号槽相对应,所述信号柱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信号端子插入的信号插槽,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信号插槽内壁电连接;多个所述信号柱呈对称设置,当任一所述信号柱与任一所述信号槽对齐插入时,其他所述信号柱同样对齐并插入至其他所述信号槽内。本申请具有方便公插与母插插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1、在新能源四轮汽车以及新能源电动两轮车中,后统称为新能源车,电池与新能源车的电机通过连接器电连接以进行供电,连接器包括公插与母插,公插与母插分别安装在电池与新能源车上,而为防止母插与公插插合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从而导致对信号端子造成剪切力,故而母插与公插常设计呈椭圆形以对转动进行限位。

2、而在新能源车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新能源车的需求极速上升,导致了需要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维修效率,而椭圆形的母插与公插在插接时,仅只有0°与180°两个角度才能插入,安装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导致了在更换安装电池时难以快速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母插与公插插接不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电连接器。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换电连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换电连接器,包括母插与公插,所述母插上设置有至少三个信号壁,所述信号壁围合形成信号槽,所述信号槽内设置有用于传输电信号的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外接导线,所述公插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至所述信号槽内的信号柱,所述信号柱与所述信号槽相对应,所述信号柱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信号端子插入的信号插槽,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信号插槽内壁在所述母插与所述公插插合时电连接;多个所述信号柱呈对称设置,当任一所述信号柱与任一所述信号槽对齐插入时,其他所述信号柱同样对齐并插入至其他相应所述信号槽内。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信号壁与信号柱对公插与母插的转动进行限位,降低了扭动对信号端子产生剪切力,导致信号端子受损的概率;通过多个信号柱呈对称设置,且任一信号柱与任一信号槽对齐时,剩余的信号柱与信号槽同样对齐,即若有三个信号柱与信号槽,则公插与母插存在三个插接的角度,若有四个信号柱与信号槽,则公插与母插存在四个插接的角度,使公插与母插存在更多能够插接的角度,使得公插与母插更易插合,提高了插接的效率,从而实现了对电池的快速插拔,大大提高了电池在新能源车中的插接速度。

5、可选的,所述母插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大于所述信号端子的长度,所述公插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导向块,多个所述导向块呈对称设置,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柱对齐并插入导向槽,当任一所述信号柱与任一所述信号槽对齐时,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槽对齐。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任一信号柱与任一信号槽对齐时,导向柱同样与相应的导向槽对齐,从而起到了插入时的导向作用,同时导向柱与导向槽还能对转动进行限位,起到了保护作用。

7、可选的,所述导向块位于相邻所述信号壁之间,所述导向柱的数量为能够将所述导向块的数量整除的正整数,多个所述导向柱之间呈对称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柱的数量为能够将导向块的数量整除的正整数,且导向柱的数量大于等于2,此数量为导向柱在保持对称分布的前提下的最少数量,使得导向柱能够对称,均摊受力的前提下,减少导向柱的数量,提高了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9、可选的,所述公插上设置有绝缘环以及插针,所述绝缘环呈周向围合在所述插针外,所述绝缘环外圈侧壁上设置有导电套,所述导电套与所述插针外接导线,所述导电套与所述插针分别为电池的正极与负极;母插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套与第二绝缘套,所述第一绝缘套呈周向环绕在所述第二绝缘套外,所述第一绝缘套内圈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电套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环,所述第二绝缘套内圈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插针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环,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导电环外接导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绝缘环来将插针与导电套之间进行绝缘,同时增加爬电距离,降低了插针与导电套之间产生电弧的概率,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将电池的正极与负极通过同心设置的导电套与插针进行设置,缩小了体积,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同心的设置还适配了公插能够转动更多的角度插入母插,提高了公插与母插插接的便捷性;通过第二绝缘套来将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进行绝缘并增加爬电距离,降低了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之间产生电弧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11、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套一体成型在所述母插上,且所述第一绝缘套内圈围合形成有贯穿所述母插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导电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母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绝缘套盖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环上,且第二绝缘套从所述第一导电环内部插入,所述第二导电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母插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盖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套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连接板盖在第二绝缘套上,第二绝缘套盖在第一导电环上,第一导电环通过第一连接板盖在母插上,提高了结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套与所述第一导电环之间设置有用于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密封圈实现了第一绝缘套与第一导电环之间的密封,提高了密封性能,降低了流体从第一绝缘套与第一导电环之间流入导致短路的概率,提高了安全性能。

15、可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套与所述第一导电环之间设置有用于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密封圈实现了第二绝缘套与第一导电环之间的密封,提高了密封性能,降低了流体从第二绝缘套与第一导电环之间流入导致短路的概率,提高了安全性能。

17、可选的,所述母插上还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母插上贯穿有多个用于供信号端子插入的穿孔,所述第一盖板上贯穿有多个开口直径小于所述信号端子截面直径的第一线孔,所述信号端子上设置有用于插入至所述第一线孔内的压线端,所述第一线孔用于供导线穿入电连接在所述压线端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线孔截面直径小于信号端子,使得第一盖板将信号端子堵在穿孔内,方便了信号端子的安装,也提高了信号端子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第一盖板周边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线槽,所述线槽与所述第一线孔连通,所述线槽用于供与所述压线端压接后的导线穿入所述第一线孔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先的安装顺序是先将导线从第一线孔内一一穿过,然后将导线压接在信号端子上,然后将信号端子插入穿孔,最后将第一盖板盖接在母插上;而现在是直接将信号端子与导线压接,然后将信号端子插入穿孔,最后直接将第一盖板盖在母插上即可,而导线在第一盖板插入后可通过线槽进入第一线孔,减少了将导线一一穿过第一线孔这一步骤,简化了步骤,提高了加工效率;在原先信号端子与导线压接的步骤中,导线需先穿过第一盖板,然后带着第一盖板进行导线与信号端子的压接操作,而现在可直接将信号端子与导线进行压接,无需带着第一盖板操作,进一步方便了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效率。

21、可选的,所述公插上设置有用于导线穿入的第二线孔,所述公插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线孔封堵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上贯穿开设有用于供导线穿过的第三线孔,所述第二盖板周边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线孔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电连接器,包括母插(1)与公插(2),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1)上设置有至少三个信号壁(11),所述信号壁(11)围合形成信号槽(12),所述信号槽(12)内设置有用于传输电信号的信号端子(13),所述信号端子(13)外接导线,所述公插(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至所述信号槽(12)内的信号柱(21),所述信号柱(21)与所述信号槽(12)相对应,所述信号柱(21)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信号端子(13)插入的信号插槽(22),所述信号端子(13)与所述信号插槽(22)内壁在所述母插(1)与所述公插(2)插合时电连接;多个所述信号柱(21)呈对称设置,当任一所述信号柱(21)与任一所述信号槽(12)对齐插入时,其他所述信号柱(21)同样对齐并插入至其他相应所述信号槽(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柱(14),所述导向柱(14)的长度大于所述信号端子(13)的长度,所述公插(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导向块(23),多个所述导向块(23)呈对称设置,所述导向块(23)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柱(14)对齐并插入导向槽(24),当任一所述信号柱(21)与任一所述信号槽(12)对齐时,所述导向柱(14)与所述导向槽(24)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23)位于相邻所述信号壁(11)之间,所述导向柱(14)的数量为能够将所述导向块(23)的数量整除的正整数,多个所述导向柱(14)之间呈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2)上设置有绝缘环(3)以及插针(31),所述绝缘环(3)呈周向围合在所述插针(31)外,所述绝缘环(3)外圈侧壁上设置有导电套(32),所述导电套(32)与所述插针(31)外接导线,所述导电套(32)与所述插针(31)分别为电池的正极与负极;母插(1)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套(4)与第二绝缘套(41),所述第一绝缘套(4)呈周向环绕在所述第二绝缘套(41)外,所述第一绝缘套(4)内圈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电套(32)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环(42),所述第二绝缘套(41)内圈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插针(31)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环(43),所述第一导电环(42)与所述第二导电环(43)外接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套(4)一体成型在所述母插(1)上,且所述第一绝缘套(4)内圈围合形成有贯穿所述母插(1)的安装孔(5),所述第一导电环(42)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母插(1)连接的第一连接板(51),所述第二绝缘套(41)盖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环(42)上,且第二绝缘套(41)从所述第一导电环(42)内部插入,所述第二导电环(43)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母插(1)连接的第二连接板(52),所述第二连接板(52)盖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套(4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套(4)与所述第一导电环(42)之间设置有用于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圈(5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套(41)与所述第一导电环(42)之间设置有用于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圈(5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1)上还设置有第一盖板(6),所述母插(1)上贯穿有多个用于供信号端子(13)插入的穿孔(61),所述第一盖板(6)上贯穿有多个开口直径小于所述信号端子(13)截面直径的第一线孔(62),所述信号端子(13)上设置有用于插入至所述第一线孔(62)内的压线端(131),所述第一线孔(62)用于供导线穿入电连接在所述压线端(1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6)周边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线槽(63),所述线槽(63)与所述第一线孔(62)连通,所述线槽(63)用于供与所述压线端(131)压接后的导线穿入所述第一线孔(6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2)上设置有用于导线穿入的第二线孔(7),所述公插(2)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线孔(7)封堵的第二盖板(71),所述第二盖板(71)上贯穿开设有用于供导线穿过的第三线孔(72),所述第二盖板(71)周边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线孔(72)连通的通槽(73),所述通槽(73)用于供与信号插槽(22)内壁电连接后的导线穿入所述第三线孔(72)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连接器,包括母插(1)与公插(2),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1)上设置有至少三个信号壁(11),所述信号壁(11)围合形成信号槽(12),所述信号槽(12)内设置有用于传输电信号的信号端子(13),所述信号端子(13)外接导线,所述公插(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至所述信号槽(12)内的信号柱(21),所述信号柱(21)与所述信号槽(12)相对应,所述信号柱(21)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信号端子(13)插入的信号插槽(22),所述信号端子(13)与所述信号插槽(22)内壁在所述母插(1)与所述公插(2)插合时电连接;多个所述信号柱(21)呈对称设置,当任一所述信号柱(21)与任一所述信号槽(12)对齐插入时,其他所述信号柱(21)同样对齐并插入至其他相应所述信号槽(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柱(14),所述导向柱(14)的长度大于所述信号端子(13)的长度,所述公插(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导向块(23),多个所述导向块(23)呈对称设置,所述导向块(23)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柱(14)对齐并插入导向槽(24),当任一所述信号柱(21)与任一所述信号槽(12)对齐时,所述导向柱(14)与所述导向槽(24)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23)位于相邻所述信号壁(11)之间,所述导向柱(14)的数量为能够将所述导向块(23)的数量整除的正整数,多个所述导向柱(14)之间呈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2)上设置有绝缘环(3)以及插针(31),所述绝缘环(3)呈周向围合在所述插针(31)外,所述绝缘环(3)外圈侧壁上设置有导电套(32),所述导电套(32)与所述插针(31)外接导线,所述导电套(32)与所述插针(31)分别为电池的正极与负极;母插(1)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套(4)与第二绝缘套(41),所述第一绝缘套(4)呈周向环绕在所述第二绝缘套(41)外,所述第一绝缘套(4)内圈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电套(32)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环(42),所述第二绝缘套(41)内圈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插针(31)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环(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光京志华汪会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仕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