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01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包括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机油冷却器、散热器以及调温器,其中:水泵的出液端与缸体水套的进液端连通,缸体水套的出液端与缸盖水套的进液端连通,机油冷却器的进液端以及散热器的进液端均通过第一管路与缸盖水套的出液端连通,机油冷却器的出液端以及散热器的出液端均通过第二管路与调温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调温器的第三端口与水泵的进液端连通。本技术将机油冷却器布置在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之后,与散热器在大循环工况下形成并联结构,可以根据机油冷却器与散热器的阻力特性精确分配冷却液流量;机油冷却器只有在热机状态下才会参与对流交换,有利于发动机在暖机过程中降低水泵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合动力汽车,特别是一种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冷却系统是发动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动机工作期间,与高温燃气或排气接触的零件被强烈的加热,需要冷却系统把这些零件上过多的热量散发掉,否则会产生各种不良后果。目前的冷却系统存在的缺陷包括机油冷却器总是与缸体缸盖水套形成并联关系,机油冷却器对缸体缸盖水套进行分流,如果要达到缸体缸盖水套的流量需求,需增加水泵的负载,增加水泵轴功率,提高了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影响热效率;机油冷却器通过的冷却液流量有限,散热效果较差。在发动机暖机过程中,冷却液与机油热交换属于冷却液加热机油的过程,冷却液温度上升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以及车辆,以解决目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机油冷却器由于布置结构不合理导致的问题,以提高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达到节能目的。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包括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机油冷却器、散热器以及调温器,其中:

3、所述水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机油冷却器、散热器以及调温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调温器的第二端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EGR冷却器,所述EGR冷却器的进液端与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液端连通,所述EGR冷却器的出液端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水泵的进液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的出液端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机油冷却器、散热器以及调温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调温器的第二端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egr冷却器,所述egr冷却器的进液端与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液端连通,所述egr冷却器的出液端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水泵的进液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的出液端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水泵的进液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除气管通过第一回水接管与所述膨胀水箱的进液端连通。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峰唐德润王皓邓厚劲王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