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腔支点封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3912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25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封严设计领域,为一种三腔支点封严结构,包括转子后轴机构、轴承机构和封严机构;封严机构内设有封严腔,转子后轴机构内设有轴承外腔,轴承机构内设有轴承腔,封严腔与轴承外腔之间设有增压腔,增压腔与轴承外腔之间设有第一封严篦齿,增压腔能够接收封严气,增压腔与封严腔之间设有第二封严篦齿;大状态下,封严气与轴承腔间压差较大,封严气先经篦齿封严部分降压再进入封严腔,限制了石墨两侧封严压差,减小了石墨在大状态下的磨损,第二封严篦齿和石墨封严件的寿命提高,从而能够减少滑油消耗量;在小状态下,通过封严腔与增压腔间的篦齿封严,可以防止滑油侵入增压腔以及轴承外腔,增加了续航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封严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腔支点封严结构


技术介绍

1、航空发动机轴承需要使用滑油进行润滑和冷却,滑油溢出会污染部件,甚至污染主流道气流。溢出的滑油黏附到转子件上会引起动应力不平衡,黏附到高温部件上会引起起火,影响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在轴承腔外设置封严腔,经支点封严系统引冷气对轴承腔进行封严。

2、表现良好的支点封严系统的封严压差应总处于合适区间:

3、1、为避免滑油泄漏,封严腔与轴承腔间压差(即油侧压差)不应过小,相通的轴承腔各处油侧压差不应相差过大;

4、2、为避免进入轴承腔的空气过多导致滑油消耗量过大,油侧压差不应过大;

5、3、从流路功能分离设计角度考虑,封严腔与封严腔外侧腔(即轴承外腔)间流量应尽量小,封严腔与轴承外腔间压差(即气侧压差)也应尽量小。对于轴承外腔温度较高的后支点,为避免高温气进入封严腔与封严冷气掺混并进入轴承腔导致结焦,气侧压差应为正值;

6、4、为避免石墨处于疲劳状态加剧磨损而缩短寿命,石墨封严两侧压差不应过大。</p>

7、航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腔支点封严结构,包括转子后轴机构、轴承机构和封严机构;所述转子后轴机构与发动机转子的出口位置,所述轴承机构内设有滚珠轴承,所述封严机构设于转子后轴机构与轴承机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严机构内设有封严腔(1),所述转子后轴机构内设有轴承外腔(2),所述轴承机构内设有轴承腔(20),所述封严腔(1)与轴承外腔(2)之间设有增压腔(3),所述增压腔(3)能够接收封严气,所述增压腔(3)与封严腔(1)之间设有第二封严篦齿(13),所述封严机构与轴承机构之间设有石墨封严件(5),进入到封严腔(1)内的封严气通过石墨封严件(5)进入到轴承机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腔支点封严结构,包括转子后轴机构、轴承机构和封严机构;所述转子后轴机构与发动机转子的出口位置,所述轴承机构内设有滚珠轴承,所述封严机构设于转子后轴机构与轴承机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严机构内设有封严腔(1),所述转子后轴机构内设有轴承外腔(2),所述轴承机构内设有轴承腔(20),所述封严腔(1)与轴承外腔(2)之间设有增压腔(3),所述增压腔(3)能够接收封严气,所述增压腔(3)与封严腔(1)之间设有第二封严篦齿(13),所述封严机构与轴承机构之间设有石墨封严件(5),进入到封严腔(1)内的封严气通过石墨封严件(5)进入到轴承机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支点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后轴结构包括第一封严篦齿(4)、转子后轴颈(6)和第一转子后盘(7),所述第一封严篦齿(4)设转子后轴颈(6)和第一转子后盘(7)之间,所述转子后轴颈(6)与封严机构相连,所述转子后轴颈(6)设于涡轮轴上,所述转子后轴颈(6)对应增压腔(3)的位置处呈v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支点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严机构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机匣(8)和位于外侧的第二机匣(9),所述第一机匣(8)与转子后轴颈(6)相连,所述第二封严篦齿(13)设于第一机匣(8)与第二机匣(9)之间,所述第二机匣(9)、第一机匣(8)、转子后轴颈(6)和第一转子后盘(7)之间形成增压腔(3),所述增压腔(3)的外侧设有进气通道(10),所述增压腔(3)的前端位于进气通道(10)的前端,所述增压腔(3)的后端与进气通道(10)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玥张林赵家军段玉发杨守辉范宇赵耘墨李俊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