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副车架以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副车架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3649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副车架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纵梁左右间隔排布;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连接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第一横梁的前端设置有悬置安装架;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后方;以及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连接于所述纵梁、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悬置安装架的底部。可以减小第一横梁和悬置安装架处的振动,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从而可以有效地衰减动力总成振动噪声传递的能量,达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改善用户乘坐舒适性,而且可以提升悬置安装架安装位置的可靠耐久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车辆已经不再是仅仅满足代步工具,人们对车辆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其中,动力总成产生振动通过悬置安装架传递至副车架,进而传递至车身产生振动噪声。

2、相关技术中,悬置安装架一般直接安装在副车架或副车架设计简单支架,未进行专门加强设计,导致安装点结构较弱,而且悬置安装架未进行整体结构布局,导致安装位置整体结构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副车架,该副车架可以减小第一横梁和悬置安装架处的振动,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从而可以有效地衰减动力总成振动噪声传递的能量,达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改善用户乘坐舒适性,而且可以提升悬置安装架安装位置的可靠耐久性能。

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纵梁左右间隔排布;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连接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第一横梁的前端设置有悬置安装架;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后方;以及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连接于所述纵梁、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悬置安装架的底部。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可以减小第一横梁和悬置安装架处的振动,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从而可以有效地衰减动力总成振动噪声传递的能量,达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改善用户乘坐舒适性,而且可以提升悬置安装架安装位置的可靠耐久性能。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纵梁、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悬置安装架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底部。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在所述悬置安装架的后方和/或左右两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呈拱形。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悬置安装架的后方,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后方,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宽比不同;和/或所述凸起包括: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位于所述悬置安装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的高宽比不同。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所述第一板段、所述第二板段和所述第三板段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一板段的一端、所述第二板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板段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板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板段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横梁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板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板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板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横梁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二横梁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板段、所述第三板段和所述第一横梁限定出三角形区域。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加强支架,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前端左右两侧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所述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整体呈拱形,且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前端左右两侧的所述加强支架的厚度不同。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横梁上的后端面形成至少两个弯折部,在左右方向上,至少两个弯折部顺次连接,所述弯折部呈拱形。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弯折部包括:从左向右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三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悬置安装架对应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前方。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副车架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后端且相对所述第一板部弯折设置,所述第一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面,第二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后端面且还设置于位于左侧的所述纵梁上;和/或所述副车架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于所述第三弯折部上,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三弯折部、位于右侧的所述纵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形成闭合环形结构。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副车架。

14、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50)包括:第一加强板(51)和第二加强板(52),所述第一加强板(51)连接于所述纵梁(10)、所述第一横梁(20)、所述第二横梁(40)和所述悬置安装架(30)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强板(52)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5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51)在所述悬置安装架(30)的后方和/或左右两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呈拱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510)和第二凸起(511),所述第一凸起(510)位于所述悬置安装架(30)的后方,所述第二凸起(511)位于所述第一凸起(510)的后方,所述第一凸起(510)和所述第二凸起(511)的高宽比不同;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52)包括:第一板段(520)、第二板段(521)和第三板段(522),所述第一板段(520)、所述第二板段(521)和所述第三板段(522)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一板段(520)的一端、所述第二板段(52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板段(52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板段(52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板段(55)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横梁(20)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板段(52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板段(5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20)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板段(52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横梁(40)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二横梁(30)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板段(520)、所述第三板段(522)和所述第一横梁(20)限定出三角形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50)还包括:加强支架(60),所述第一加强板(51)的前端左右两侧与所述纵梁(1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所述加强支架(60),所述加强支架(60)整体呈拱形,且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51)的前端左右两侧的所述加强支架(60)的厚度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0)上的后端面形成至少两个弯折部(21),在左右方向上,至少两个弯折部(21)顺次连接,所述弯折部(21)呈拱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弯折部(21)包括:从左向右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210)、第二弯折部(211)和第三弯折部(212),所述第一弯折部(210)和所述第三弯折部(212)的弯折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弯折部(211)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10)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悬置安装架(30)对应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211)的前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强件(70),所述第一加强件(70)包括:第一板部(71)和第二板部(72),所述第二板部(72)连接于所述第一板部(71)的后端且相对所述第一板部(71)弯折设置,所述第一板部(71)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10)的顶面,第二板部(72)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10)的后端面且还设置于位于左侧的所述纵梁(10)上;和/或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50)包括:第一加强板(51)和第二加强板(52),所述第一加强板(51)连接于所述纵梁(10)、所述第一横梁(20)、所述第二横梁(40)和所述悬置安装架(30)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强板(52)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5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51)在所述悬置安装架(30)的后方和/或左右两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呈拱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510)和第二凸起(511),所述第一凸起(510)位于所述悬置安装架(30)的后方,所述第二凸起(511)位于所述第一凸起(510)的后方,所述第一凸起(510)和所述第二凸起(511)的高宽比不同;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52)包括:第一板段(520)、第二板段(521)和第三板段(522),所述第一板段(520)、所述第二板段(521)和所述第三板段(522)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一板段(520)的一端、所述第二板段(52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板段(52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板段(52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板段(55)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横梁(20)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板段(52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板段(5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20)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板段(52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横梁(40)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二横梁(30)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板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