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357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改良,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遮蔽层、一填平层及一触控感应结构,该基板设有感测区以及围绕于感测区外的非感测区,该遮蔽层形成于该基板的非感测区其中一表面,而该填平层由该遮蔽层的侧面延伸至覆盖于遮蔽层上表面,该填平层表面形成同一平面,该触控感应结构形成于该填平层上且至少包括复数条讯号线,该些讯号线用以传输一触控讯号,该些讯号线与该遮蔽层重叠,该遮蔽层用以遮蔽讯号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改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遮 蔽层作为遮蔽讯号线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至少包括基板、数条感应线、数条讯号线及黑色矩阵。每条 感应线包括数条连接线及数个感应单元,该些连接线之一电性连接该些感应单元中相邻二 者。讯号线电性连接于感应线并延伸至基板的边缘部位。黑色矩阵作为遮蔽层,其对应该 些讯号线的位置形成于基板,以遮蔽位于基板的边缘部位的讯号线,避免讯号线暴露出。然而,一般做法先于基板其中一表面的边缘部位形成黑色矩阵,再于该表面形成 数条感应线以及数条讯号线,尤其数条讯号线延伸至与该黑色矩阵重叠处,而将各讯号线 遮蔽。数条讯号线设置时因黑色矩阵所产生的高度差,使得各讯号线须以攀爬方式设 置,容易使该高度的差异令该讯号线攀爬时产生断线,令讯号无法确实传递,而成为不良PΡΠ 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改良,可使该 触控感应结构于同一厚度的平面成型,以确保讯号的传递。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改良,包括一基板,该基 板设有感测区以及围绕于感测区外的非感测区;一遮蔽层,形成于该基板的非感测区其中 一表面;一填平层,该填平层由该遮蔽层的侧面延伸至覆盖于遮蔽层上表面,该填平层表面 形成同一平面;以及一触控感应结构,形成于该填平层上且至少包括复数条讯号线,该些讯 号线用以传输一触控讯号,该些讯号线与该遮蔽层重叠。其中,该遮蔽层围绕于该触控感应结构。该触控感应结构更包括复数用以感应该触控讯号的感应单元。该基板具有一基板表面,该触控感应结构及该遮蔽层形成于该基板表面,各该些 讯号线的一端电性连接对应的该感应单元,各该些讯号线的另一端延伸至与该遮蔽层重 叠。该触控感应结构包括一感应层,设有复数第一感应单元以及第二感应单元,各第 一感应单元沿一第一方向形成于该基板感测区内,而各第二感应单元沿一第二方向形成于 该基板感测区内;复数第一连接线,各第一连接线设于该感测区内,并电性连接该些第一感 应单元中相邻二者;一第一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覆盖各该些第一连接线的一部份;复数 第二连接线,各第二连接线设于该感测区内,该些第二连接线之一跨过该第一绝缘层并电 性连接该些第二感应单元中相邻二者。 设有第二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覆盖该触控感应结构以及遮蔽层。3该遮蔽层的材质为金属或导电材质。该遮蔽层的材质为树脂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遮蔽层环绕整个基板的边缘部位,故当电磁干扰 侵袭电容式触控面板时,遮蔽层可发挥了最大范围的防护作用;且该基板表面可藉由该填 平层的填平作用形成同一厚度的平面后,再形成触控感应结构,可降低因为高度差异所形 成断线问题,以确保讯号的传递,提高触控面板的良率。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绘示图1中方向2-2’的剖视图;图3绘示图1中方向3-3’的剖视图;图4绘示本技术中电容式触控面板设置遮蔽层的平面示意图;图5绘示本技术中电容式触控面板设置填平层的平面示意图;图6A、B绘示本技术中电容式触控面板设置感应层的平面示意图;图7绘示本技术中电容式触控面板设置复数第一连接线的平面示意图;图8绘示本技术中电容式触控面板设置第一绝缘层的平面示意图。图号说明电容式触控面板1感测区11a感应层12第二感应单元122遮蔽层132上表面 132b第二连接线151填平层1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及图3,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的示意图,图2绘示图1中方向2-2’的剖视图,图3绘示图1中方向3-3’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电容式触控面板1包括一基板11及一触控感应结构,该基板11透明 基板并设有感测区11a以及围绕于感测区11a外的非感测区11b,该遮蔽层132形成于该 基板的非感测区lib其中一表面,而该填平层17由该遮蔽层132的侧面132a延伸至覆盖 于遮蔽层上表面132b,该填平层17表面形成同一平面,该触控感应结构形成于该填平层17 上且至少包括复数条讯号线152,该些讯号线152用以传输一触控讯号,该些讯号线152与 该遮蔽层132重叠,而该遮蔽层132的颜色暗色,例如是黑色。或者,遮蔽层132的颜色与 讯号线152的颜色相近。因此,遮蔽层132可作为遮蔽延伸至基板边缘的讯号线,避免讯号 线152在外观上暴露出来。进一步地说,遮蔽层132可取代黑色矩阵或其它具遮光效果的 材质作为遮蔽延伸至基板边缘的讯号线的作用,且该触控感应结构可于同一厚度的平面成 型,以确保讯号的传递。基板11 非感测区lib 第一感应单元121 第一连接线131 侧面132a 第一绝缘层14 讯号线152该触控感应结构包括一感应层12、复数第一连接线131、一第一绝缘层14以及复 数第二连接线151,其中各层的形成顺序请参考第4至图8所示;先于该基板11表面形成 遮蔽层132,该遮蔽层132形成于基板11外围部份,并区分出基板的感测区Ila以及非感测 区 lib。接着再于基板11表面形成填平层17 (如图5所示),该填平层17该感测区Ila延 伸至覆盖于遮蔽层132上,该基板11表面则藉由该填平层17的填平作用形成同一厚度的 平面(可同时参照图2及图3所示)。接着再于基板11表面形成感应层12,如图6A所示,该感应层12设有复数第一感 应单元121以及第二感应单元122,各第一感应单元121沿一第一方向(如图所示的实施 例中可以为X轴方向,亦可以为Y轴方向)形成于该基板感测区Ila内,而各第二感应单元 122沿一第二方向(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为Y轴方向,亦可以为X轴方向)形成于该基 板感测区Ila内,其中各第一感应单元121间并可一体形成有连接部112a ;当然,亦可如图 6B所示,各第一感应单元121各自隔离。接着再于基板11表面形成复数第一连接线131 (如图7所示),各第一连接线131 设于该感测区Ila内,并电性连接该些第一感应单元121中相邻二者。接着如图8所示形成一第一绝缘层14,该第一绝缘层14覆盖各该些第一连接线 131的一部份。最后形成复数第二连接线151以及讯号线152 (如图1所示),各第二连接线151 设于该感测区Ila内,该些第二连接线151之一跨过该第一绝缘层14并电性连接该些第二 感应单元122中相邻二者,而该讯号线152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4上,各讯号线152的一端 电性连接对应的第一、第二感应单元121、122,各讯号线152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绝缘层14 上,并与遮蔽层132重叠;当然,亦可进一步于该触控感应结构以及遮蔽层覆盖有第二绝缘 层(未绘示),用以提供最外层的绝缘保护作用。整体实施时,第一感应单元121以及第二感应单元122用以感应由手指或触控笔 所导致的一触控讯号(未绘示)。再由讯号线152传输该触控讯号至一输出排线(未绘 示),该输出排线电性连接一驱动电路(未绘示),而产生相对应的反应动作。由于遮蔽层132环绕整个基板11的边缘部位,故当电磁干扰侵袭电容式触控面板 1时,遮蔽层132可发挥了最大范围的防护作用;且该基板11表面可藉由该填平层17的填 平作用形成同一厚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该基板设有感测区以及围绕于感测区外的非感测区;一遮蔽层,形成于该基板的非感测区其中一表面;一填平层,该填平层由该遮蔽层的侧面延伸至覆盖于遮蔽层上表面,该填平层表面形成同一平面;以及一触控感应结构,形成于该填平层上且至少包括复数条讯号线,该些讯号线用以传输一触控讯号,该些讯号线与该遮蔽层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原彰林事评
申请(专利权)人:新应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