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293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包括:逆变器与所述LCL‑S型谐振补偿网络的输入端相连接;LCL‑S型谐振补偿网络的输出端与T型谐振补偿网络级联,进入恒流充电模式,T型谐振补偿网络连接整流器;在T型谐振补偿网络中增加电容C<subgt;S2</subgt;支路,并在T型谐振补偿网络的电容C<subgt;S1</subgt;支路中并联电容C<subgt;St</subgt;等效为F型谐振补偿网络中的一路电容支路;电容C<subgt;S2</subgt;支路与开关S<subgt;1</subgt;串联,电容C<subgt;St</subgt;与开关S<subgt;2</subgt;串联,同时闭合开关S<subgt;1</subgt;以及开关S<subgt;2</subgt;,将T型谐振补偿网络转变为F型谐振补偿网络,进入恒压充电模式,F型谐振补偿网络连接所述整流器;整流器与所述充电负载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系统的控制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采用恒流恒压(constant current-constantvoltage,cc-cv)两段式相结合的充电方式。为了能够快速平稳的从恒流充电模式切换到恒压充电模式,往往采用加入dc-dc变换器、变频控制以及移相控制等复杂的控制方法。但是这几种方法大多需要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通信,大大增加了系统的控制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以解决系统控制难度及成本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包括:逆变器、lcl-s型谐振补偿网络、t型谐振补偿网络、f型谐振补偿网络、整流器以及充电负载;

4、所述逆变器与所述lcl-s型谐振补偿网络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逆变器用于输出交流电压源作为所述lcl-s型谐振补偿网络的输入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LCL-S型谐振补偿网络、T型谐振补偿网络、F型谐振补偿网络、整流器以及充电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CL-S型谐振补偿网络,具体包括:发射侧补偿网络以及接收侧补偿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谐振补偿网络,具体包括:电感LS1、电容CS1以及电感LS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型谐振补偿网络,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lcl-s型谐振补偿网络、t型谐振补偿网络、f型谐振补偿网络、整流器以及充电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cl-s型谐振补偿网络,具体包括:发射侧补偿网络以及接收侧补偿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谐振补偿网络,具体包括:电感ls1、电容cs1以及电感ls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型谐振补偿网络,具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勇高刘尚海刘鹏杨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