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通讯信号转换器壳体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1777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地生产出转换器壳体、又能保证产品的密封性的转换器壳体制备方法,以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要求。该方法是以铝合金进行压铸成型后,再机加工制成;压铸时,把温度为620℃-670℃的铸液以10MPa-14MPa的压力压射入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温度为200℃-220℃;在铸液注满型腔时,铸液压力升高至17MPa-21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3G通讯信号转换器壳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3G通讯网络基站中使用的通讯信号转换器壳体包括通过密封圈密封接触的底壳 和盖子,主要要求是1、产品尺寸精度高,以满足装配性和使用稳定性;2、壳体密封性好, 由于通讯器材使用环境相对恶劣,要求产品在寿命期内不发生由于密封性不好而导致的内 部电子元器件损毁。原先的转换器壳体中的底壳和盖子均是采用铝型材通过加工中心加工而成。这种 加工方法可以满足通讯器材正常的精度要求,并能保证底壳和盖子的平整性和密封性。但 这种加工方式的最大缺点就是由于加工量大,导致加工周期较长和加工成本较大,难以满 足大批量的生产要求。由于转换器壳体用于通讯网络基站,目前正是我国3G网络的高速发展期,对这种 基站部件的需求急剧增大。现有的加工方式难于满足现实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地生产出转换器壳体、又能保证产品的密 封性的转换器壳体制备方法,以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要求。本专利技术的3G通讯信号转换器壳体制备方法,是以铝合金进行压铸成型后,再机加 工制成;压铸时,把温度为620°C _670°C的铸液以IOMpa-HMpa的压力压射入模具的型腔 内,模具温度为200°C -220°C ;在铸液注满型腔时,铸液压力升高至17Mpa-21Mpa。铸件从液体浇注到凝固,直至冷却,共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 和固态收缩。合金的收缩性对铸件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影响着铸件的缩孔大小、应力 的产生、裂纹的形成及尺寸的变化。浇注温度过高,收缩大,使铸件容易产生裂纹、晶粒粗 大、还能造成粘型。浇注温度过低,易产生冷隔、表面花纹和浇不足等缺陷。因此浇注温度 应与压力、模具温度及充填速度同时考虑。另外,铸液与炉料、有机物燃烧产物及铸型等所 含水分发生反应而产生的氢气易被铸液吸收。铸液温度越高,吸收的氢也越多,进入铸型内 的液态金属随温度下降,气体的溶解度下降,析出多余的气体,有一部分逸不出的气体留在 铸件内形成气孔。气孔不仅降低了铸件的气密性、耐蚀性,还降低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综 合上述因素,本专利技术采用浇注温度为620°C -670°C、模具温度为200°C _220°C、铸液压力 10Mpa-14Mpao同时为了铸件在压力下凝固结晶,使铝铸件的气密性提高,在铸液注满型腔 时,铸液压力升高至17Mpa-21Mpa。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压铸成型壳体(底壳和盖子),可省去铝型材加 工95%以上的加工量,使得产品适用于大批量生产;2、通过后续机加工,保证产品的尺寸 装配、尺寸精度。3、壳体密封性好。把机加工后的底壳和盖子装配在一起得到壳体,对壳体 抽真空进行气密性试验,当真空表表压(壳体内的相对压力)为_0.05MPa停止抽气,经过12小时,观察真空表,示值无变化。4、铸件无流痕、欠铸等外观缺陷。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压铸和后续机加工的方式生产该壳体,能满足这种通讯器材壳体的装配和使用性能要求,又 能克服铝型材加工的缺点。另外,液态收缩大于固态收缩会导致缩孔和疏松,为了使得铸件在液态到凝固期 间的体收缩应到铸液的补充,避免出现缩孔和疏松,并保证外观无流痕、欠铸等缺陷,对于 上述的制备方法,铸液开始射入型腔内的流速0. 5-0. 7m/s,当射入型腔内的铸液量达到总 铸液量的40-60%后,铸液射入型腔内的流速1. 0-1. 2m/s。上述的制备方法,如果环境温度高于25°C,铸液温度为640士 10°C ;如果环境温度 介于10 25°C,铸液温度为650士 10°C ;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0°C,铸液温度为660士 10°C。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室温20°C下,采用Al-Si合金分别压铸底壳和盖子,然后分别对底壳和盖子机加工。利用立式高压铸造件进行压铸,把压铸机的铸造压力设定为12Mpa,模具温度设定 为210°C ;铸液(熔液)温度设定为650°C。将Al-Si合金投入机台内,使用的射出速度为 0. 5-0. 7m/s,把铸液射入模具的型腔内。当射入型腔内的铸液量达到总铸液量的55% (体积比)后,提高铸液射入型腔内 的流速,达到l.o-l. 2m/s。总铸液量是指压铸一个零件(包括浇道、浇注口、溢流井等浇道 系统)所需的铸液量。在铸液注满型腔时,铸液压力升高至19Mpa。压铸结束后,切除压铸件的浇道系统,再对其进行机加工至设计尺寸。所得的底壳 和盖子外观平整,无缺陷。把机加工后的底壳和盖子通过密封圈装配在一起得到壳体,对壳体抽真空进行气 密性试验,当真空表表压(壳体内的相对压力)为-0. 06MPa停止抽气,经过12小时,观察真空表,示值无变化。下表是现有的以铝型材加工转换器壳体与以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加工转换器壳体的对 比,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加工费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3G通讯信号转换器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铝合金进行压铸成型后,再机加工制成;压铸时,把温度为620℃-670℃的铸液以10Mpa-14Mpa的压力压射入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温度为200℃-220℃;在铸液注满型腔时,铸液压力升高至17Mpa-21Mpa。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铸液开始射入型腔内的流速0.5-0. 7m/s, 当射入型腔内的铸液量达到总铸液量的40-60%后,铸液射入型腔内的流速1. 0-1. 2m/s。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如果环境温度高于25°C,铸液温度为 640士 10°C ;如果环境温度介于10 25°C,铸液温度为650士 10°C ;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0°C, 铸液温度为660士 10°C。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地生产出转换器壳体、又能保证产品的密封性的转换器壳体制备方法,以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要求。该方法是以铝合金进行压铸成型后,再机加工制成;压铸时,把温度为620℃-670℃的铸液以10MPa-14MPa的压力压射入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温度为200℃-220℃;在铸液注满型腔时,铸液压力升高至17MPa-21MPa。文档编号B22D17/08GK101804452SQ201010169690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4日专利技术者张明国, 顾三龙 申请人:苏州利达铸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3G通讯信号转换器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铝合金进行压铸成型后,再机加工制成;压铸时,把温度为620℃-670℃的铸液以10Mpa-14Mpa的压力压射入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温度为200℃-220℃;在铸液注满型腔时,铸液压力升高至17Mpa-21Mp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三龙张明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利达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