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1396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包括盘状底座,所述盘状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导热槽,所述导热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导热槽内设置有将热量进行传递的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穿过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导热部穿过所述第二侧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材料改性生产用工装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碳
/

(C/C)
复合材料是可在高于
1650℃
条件下应用的少数候选材料之一,是高
重点研究材料,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其制造效率不断提升

其中液相浸渍碳化是碳纤维预制体增密的重要工序,随着其制造的浸渍或者碳化的炉腔尺寸越来越大,大尺寸的浸渍或者碳化的炉腔虽然可以放置更多的工装,承载更多的产品,但是所带来的问题随之增加,浸渍或者碳化的炉腔内温度不均导致产品密度均匀性不佳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04]一种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包括盘状底座,所述盘状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导热槽,所述导热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导热槽内设置有将热量进行传递的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穿过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导热部穿过所述第二侧壁

[0005]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热槽内的导热本体,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均与所述导热本体连接,所述导热本体为折线型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导热本体包括连接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三侧壁或者所述第四侧壁抵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抵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三侧壁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和与所述第四侧壁抵接的第二抵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抵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抵接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槽沿垂直于所述盘状底座上表面的方向穿透所述盘状底座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壁对应第一导热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侧壁对应第二导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分别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延伸至盘状底座外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槽为长条形孔洞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盘状底座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供流体流过的多个溢流孔,多个所述溢流孔环绕盘状底座的中心依次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盘状底座的底部边缘均匀设有若干挂钩槽,所述挂钩槽内部设有用于钩子勾住的吊装杆

[0013]有益效果:
[0014]1、
本技术的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中设有导热结构,传热性能更佳,使得相邻的工装之间进行热量传导,工装上的碳纤维预制体能够受热均匀,可解决炉内温度均匀性问题

[0015]2、
不同直径的碳纤维预制体可以放置于同一个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上,大大提高了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导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的挂钩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的主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多个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放入浸渍或者碳化的炉腔的图

[00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2]1、
盘状底座;
11、
溢流孔;
12、
挂钩槽;
121、
吊装杆;
2、
导热槽;
21、
第一侧壁;
211、
第一安装孔;
22、
第二侧壁;
221、
第二安装孔;
23、
第三侧壁;
24、
第四侧壁;
31、
第一导热部;
32、
第二导热部;
33、
导热本体;
331、
第一抵接部;
332、
第二抵接部;
333、
连接部;
4、
碳纤维预制体;
5、
浸渍或者碳化的炉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

比例

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5]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请参阅图1至图4,包括盘状底座1,所述盘状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导热槽2,所述导热槽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
21
和第二侧壁
22
,所述导热槽2内设置有将热量进行传递的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部
31
和第二导热部
32
,所述第一导热部
31
穿过所述第一侧壁
21
,所述第二导热部
32
穿过所述第二侧壁
22。
工装中设有导热结构,传热性能更佳,使得相邻的工装之间进行热量传导,工装上的碳纤维预制体能够受热均匀,可解决炉内温度均匀性问题

具体的,在浸渍或者碳化的炉腔内可以并排放置3‑4个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因此,相邻的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通过第一导热部
31
和第二导热部
32
相接触,起到互相传热的目的,靠近炉腔内壁的第一导热部
31
或者第二导热部
32
与炉腔内壁接触进行热传导

[0027]如图1和图2,所述导热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热槽2内的导热本体
33
,所述第一导热部
31
和所述第二导热部
32
均与所述导热本体
33
连接,所述导热本体
33
为折线型结构

第一导热部
31
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盘状底座,所述盘状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导热槽,所述导热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导热槽内设置有将热量进行传递的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穿过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导热部穿过所述第二侧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导热槽内的导热本体,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均与所述导热本体连接,所述导热本体为折线型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导热本体包括连接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三侧壁或者所述第四侧壁抵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预制体浸渍碳化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三侧壁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和与所述第四侧壁抵接的第二抵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磊魏立博李国强苏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晶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