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1363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及X射线管


[0001]本技术涉及
X
射线管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及
X
射线管


技术介绍

[0002]X
射线管是一种带电子发射源的高压高真空电子器件,电子发射源所在的阴极,其管内与管外的电极连接常见有两种方式,一种如现有专利
(
公开号:
CN204271034U)
所述的平板芯柱模式,但这种结构对于阴极重量较重的高
kV
等级射线管,仅通过电极丝与玻璃结合点的支撑具有支撑强度不够缺点,而且电极丝

玻璃与真空的三结合处容易发射电子,导致管内打火;
[0003]另一种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阴极组件的可伐法兰

玻璃与电极丝固定连接模式,1根或2根电极丝通过玻璃与可伐合金零件的内圈直接封接在一起,玻璃管壳与可伐合金零件的外圈封接在一起,整个阴极的重量通过外圈封接面支撑,解决了平板芯柱模式的支撑强度不足问题,通过可伐合金零件的内圈屏蔽,也能避免电极丝

玻璃与真空的三结合处发射电子问题

但这种模式,玻璃

电极丝与可伐合金零件内圈封接区域位于可伐合金零件内孔的尾端,形成了深径比
(
内孔深度相对于内孔直径
)
很大的盲孔,而且孔内还存在1根或2根电极丝

这导致电极丝

可伐零件和玻璃火焰封接过程中产生的孔内氧化物很难酸洗去除,酸洗后的氧化物残渣也难以用超声波和人工清理等方式清洗干净,特别是孔内靠近封接处附近,残留的氧化物在
X
射线管使用时会释放气体,破坏管内真空;酸洗后氧化物残渣脱落进
X
射线管内部,形成可移动颗粒导致
X
射线管工作时的打火和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及
X
射线管,无需对安装盘进行预氧化,能够在密封连接之前,比较容易地完全清洗掉电极连接组件上的氧化层或氧化物残渣,避免氧化物破坏
X
射线管的管内真空度,避免氧化物引起
X
射线管打火和击穿现象,极大提高了易洗净阴极组件所属的
X
射线管可靠性与寿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包括:
[0006]聚焦体,聚焦体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空腔;
[0007]具有中心孔的安装盘,安装盘位于所述空腔内并且固连于聚焦体;
[0008]电子发射体,电子发射体位于所述空腔内并且设于安装盘;
[0009]已被清洗去除氧化物的电极连接组件,电极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屏蔽管

绝缘珠以及电极丝,其中:
[0010]第一屏蔽管,第一屏蔽管的金属材料不同于安装盘的金属材料,第一屏蔽管的一管端密封连接于安装盘,并且第一屏蔽管的管腔连通于中心孔;
[0011]绝缘珠,绝缘珠封堵于第一屏蔽管的另一管端;
[0012]电极丝,电极丝密封穿设于绝缘珠,电极丝位于管内真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电子发射体并且位于管外非真空区的另一端用于电性连接供电电路

[0013]优选地,所述电极连接组件的盲孔结构由第一屏蔽管和绝缘珠共同限定而成,盲孔结构的开口朝向管内真空区,盲孔结构的深径比不大于电极连接组件清洗要求所对应的预设深径比

[0014]优选地,所述绝缘珠与第一屏蔽管的封接结合位置沿第一屏蔽管轴向的高度低于第二屏蔽管的高度,或者低于聚焦体背向于电子发射体延伸的屏蔽延伸部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屏蔽管由可伐合金制成,所述绝缘珠由玻璃材料制成

[0016]优选地,所述中心孔的孔壁朝背向于电子发射体的方向凸出形成内环形凸起,内环形凸起与第一屏蔽管的管口沿密封套接配合

[0017]优选地,所述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还包括已被清洗去除氧化物的屏蔽对接组件,屏蔽对接组件包括第二屏蔽管和管口衔接结构,第二屏蔽管位于所述空腔内并且第二屏蔽管同轴套设在第一屏蔽管外周处,第二屏蔽管的一管端密封设置于安装盘的一侧并且另一管端密封连接管口衔接结构,管口衔接结构为一
X
射线管的真空管壳的部分结构

[0018]优选地,所述安装盘的端面上具有朝背向于电子发射体的方向凸出形成外环形凸起,外环形凸起与第二屏蔽管的管口沿密封套接配合

[0019]优选地,所述空腔呈阶梯孔状,空腔包括沿聚焦体轴向依次连通的第一阶梯孔

第二阶梯孔

第三阶梯孔

第四阶梯孔以及第五阶梯孔,第一阶梯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阶梯孔的孔径,第二阶梯孔的孔径

第三阶梯孔的孔径

第四阶梯孔的孔径以及第五阶梯孔的孔径依次增大,所述第四阶梯孔用于容纳安装盘,所述第二阶梯孔和第三阶梯孔用于共同容纳所述电子发射体

[0020]优选地,所述电子发射体包括位于第二阶梯孔内的发射端以及位于第三阶梯孔内的两个支撑杆部,发射端同时电性连接两个支撑杆部,其中一个支撑杆部绝缘设置于安装盘并且通过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电极丝,另一个支撑杆部电性连接于安装盘,第一阶梯孔构成用于聚焦电子束的聚焦孔

[0021]优选地,所述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还包括已被清洗去除氧化物的屏蔽对接组件,屏蔽对接组件包括第二屏蔽管和管口衔接结构,第二屏蔽管的一管端密封设置于安装盘的一侧并且插设至第四阶梯孔内,第二屏蔽管的另一管端密封连接管口衔接结构,管口衔接结构为一
X
射线管的真空管壳的部分结构

[002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
X
射线管,包括:
[0023]真空管壳,真空管壳包括呈喇叭状的衔接管壳以及包围整个易洗净阴极组件的主体管壳;
[0024]所述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的安装盘密封连接于衔接管壳

[0025]阳极组件
(
未图示
)
,与真空管壳密封连接的阳极组件与易洗净阴极组件相对布置,并与易洗净阴极组件之间存在间距

[0026]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及
X
射线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中可伐法兰分成相互独立的安装盘和第一屏蔽管,又由于绝缘珠无需与安装盘密封连接,无需对安装盘进行预氧化,可以减少安装盘氧化层的产生,从而
减少因氧化物而导致的
X
射线管报废风险和打火或击穿风险

与此同时,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聚焦体
(1)
,聚焦体
(1)
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空腔
(11)
;具有中心孔
(21)
的安装盘
(2)
,安装盘
(2)
位于所述空腔
(11)
内并且固连于聚焦体
(1)
;电子发射体
(3)
,电子发射体
(3)
位于所述空腔
(11)
内并且设于安装盘
(2)
;已被清洗去除氧化物的电极连接组件,电极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屏蔽管
(5)、
绝缘珠
(6)
以及电极丝
(7)
,其中:第一屏蔽管
(5)
,第一屏蔽管
(5)
的金属材料不同于安装盘
(2)
的金属材料,第一屏蔽管
(5)
的一管端密封连接于安装盘
(2)
,并且第一屏蔽管
(5)
的管腔连通于中心孔
(21)
;绝缘珠
(6)
,绝缘珠
(6)
封堵于第一屏蔽管
(5)
的另一管端;电极丝
(7)
,电极丝
(7)
密封穿设于绝缘珠
(6)
,电极丝
(7)
位于管内真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电子发射体
(3)
并且位于管外非真空区的另一端用于电性连接供电电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组件的盲孔结构由第一屏蔽管
(5)
和绝缘珠
(6)
共同限定而成,盲孔结构的开口朝向管内真空区,盲孔结构的深径比不大于电极连接组件清洗要求所对应的预设深径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管
(5)
由可伐合金制成,所述绝缘珠
(6)
由玻璃材料制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
(21)
的孔壁朝背向于电子发射体
(3)
的方向凸出形成内环形凸起
(22)
,内环形凸起
(22)
与第一屏蔽管
(5)
的管口沿密封套接配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还包括已被清洗去除氧化物的屏蔽对接组件,屏蔽对接组件包括第二屏蔽管
(4)
和管口衔接结构,第二屏蔽管
(4)
位于所述空腔
(11)
内并且第二屏蔽管
(4)
同轴套设在第一屏蔽管
(5)
外周处,第二屏蔽管
(4)
的一管端密封设置于安装盘
(2)
的一侧并且另一管端密封连接管口衔接结构,管口衔接结构为一
X
射线管的真空管壳
(8)
的部分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绝缘珠的易洗净阴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
(2)
的端面上具有朝背向于电子发射体
(3)
的方向凸出形成外环形凸起
(23)
,外环形凸起
(23)
与第二屏蔽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恩会郭宗艳曹昌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超群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