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拉同出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032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明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笔功能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与提拉操作同时移动收缩装饰件或其他功能件,提供额外的视觉效果和实际功能,减少收芯时因外力作用导致装饰件或其他功能件的损耗和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拉同出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笔,特别涉及一种提拉同出笔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人们对笔的需求也不局限于只用于书写,需要更多方便的功能,丰富多彩的设计;人们对于笔的操作追求更加方便,提高效率,还能提供更多其他的功能性改变或者视觉改变,同时也能提供更多的操作方式供人们选择,人们对于笔的使用需求,也不仅仅限于书写,在书写之余,若能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功能和设计,也能启发人们,同时,满足人们的一部分精神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笔功能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与提拉操作同时移动收缩装饰件或其他功能件,提供额外的视觉效果和实际功能,减少收芯时因外力作用导致装饰件或其他功能件的损耗和破坏

[0004]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拉同出笔,包括外杆

限位同出内杆

笔芯和复位件;所述外杆上设有定位槽和使用凸台,所述限位同出内杆上设有移动部;所述定位槽上设有不使用转向坡和不使用归位坡,所述使用凸台或移动部上设有使用跃动坡;所述复位件和笔芯依次装于限位同出内杆内,所述限位同出内杆部分套接于外杆内,所述移动部位于定位槽内

[0005]所述限位同出内杆和外杆之间具有以下两种位置关系:一

收芯状态,此时移动部位于定位槽的底部,此时同出部部分或全部收于外杆内;二r/>、
出芯状态,此时移动部位于使用凸台的上方,此时同出部露出外杆外

[0006]使用方法:保持外杆不动,限位同出内杆往上移动,通过使用跃动坡使得移动部跃过使用凸台,当移动部位于使用凸台上,则受复位件和使用凸台的影响,此时,限位同出内杆无法往下移动,此时,为出芯状态;若要从出芯状态切换到收芯状态,则通过继续移动限位同出内杆上移,从而移动部上移,通过不使用转向坡使得移动部脱离使用凸台的正上方,此时,松开外力,则受复位件的影响,移动部回落,再通过不使用归位坡使得移动部回到使用凸台的正下方,则此时,为收芯状态,并且已经为下次出芯做好了准备

[0007]一种提拉同出笔,包括外杆

限位同出内杆

笔芯

复位件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卡于外杆内,所述定位件上设有定位槽和使用凸台;所述复位件和笔芯依次装于限位同出内杆内,所述限位同出内杆部分套接于外杆内;所述限位同出内杆上设有移动部和同出部,所述移动部活动于定位槽内,所述同
出部靠近外杆的末端;所述限位同出内杆和外杆之间具有以下两种位置关系:三

收芯状态,此时移动部位于定位槽的底部,此时同出部部分或全部收于外杆内;四

出芯状态,此时移动部位于使用凸台的上方,此时同出部露出外杆外

[0008]一种提拉同出笔,包括外杆

限位同出内杆

笔芯

复位件

定位件

转动件和稳定件;所述定位件卡于外杆内,所述定位件上设有定位槽和使用凸台;所述复位件和笔芯依次装于限位同出内杆内,所述限位同出内杆部分套接于外杆内;所述限位同出内杆或稳定件上设有同出部;所述稳定件卡于限位同出内杆上,所述转动件位于限位同出内杆或稳定件上,所述稳定件对转动件施加持续的压力;所述转动件上设有移动部,所述移动部活动于定位槽内,所述同出部靠近外杆的末端;所述限位同出内杆和外杆之间具有以下两种位置关系:一

收芯状态,此时移动部位于定位槽的底部,此时同出部部分或全部收于外杆内;二

出芯状态,此时移动部位于使用凸台的上方,此时同出部露出外杆外

[0009]一种提拉同出笔,包括外杆

限位同出内杆

笔芯

复位件

定位件和稳定件;所述定位件卡于外杆内,所述定位件上设有定位槽和使用凸台;所述复位件和笔芯依次装于限位同出内杆内,所述限位同出内杆部分套接于外杆内;所述限位同出内杆或稳定件上设有同出部;所述稳定件卡于限位同出内杆上,所述稳定件上设有移动部,所述移动部活动于定位槽内,所述同出部靠近外杆的末端;所述限位同出内杆和外杆之间具有以下两种位置关系:一

收芯状态,此时移动部位于定位槽的底部,此时同出部部分或全部收于外杆内;二

出芯状态,此时移动部位于使用凸台的上方,此时同出部露出外杆外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定位槽具有以下两种方式,实现出芯:
1、
跃动方式:所述使用凸台或移动部上设有使用跃动坡,通过使用跃动坡,使得移动部得以跃过使用凸台,从而到达使用凸台的上方,此时,笔芯处于出芯状态

[0011]2、
绕路方式:所述定位槽上设有使用切换坡,所述使用凸台上设有使用复位坡和限位凸台;使得移动部向上移动时候,通过使用切换坡转向到使用凸台的上方,再通过使用复位坡回落到限位凸台旁,此时,笔芯处于出芯状态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定位槽上还设有不使用转向坡和不使用归位坡,当笔芯处于出芯状态时,此时,移动部处于不使用转向坡和使用凸台之间,当移动部再往上移动,则可以直接通过不使用转向坡使得移动部转向脱离使用凸台的上方,此时,再解除外力,则移动部会受到复位件的弹力回落,再通过不使用归位坡则可以回落到定位槽的底部,此时
为收芯状态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限位同出内杆下方可拆分出换芯部,便于更换内部组件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同出部内还设有可拆件,所述可拆件可为装饰件

可擦橡皮

橡皮

香囊

磁铁

螺丝刀

荧光笔

铅笔

修正带或功能件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限位同出内杆上辅助凸台,所述辅助凸台可以环抱部分定位件,便于定位件和限位同出内杆之间的安装,同时,定位件不易脱出限位同出内杆,并且提高操作的流畅度,减少偏心带来的卡顿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定位槽内还设有缓冲区,所述使用凸台上还设有容错坡;所述缓冲区和容错坡有效减少尺寸误差来带的影响,缓冲区可以降低尺寸的精准度,从而更易生产,而容错坡,则可以有效提高出芯的效率和极大的减少出芯的错误率和卡顿的情况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定位件上还设有防脱凸台,所述限位同出内杆上还设于放脱内凸台,所述防脱凸台和放脱内凸台的配合,可以防止限位同出内杆和定位件配合装入外杆后,限位同出内杆无法脱离外杆,从而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提拉同出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杆(1)

限位同出内杆(2)

笔芯(3)和复位件(4);所述外杆(1)上设有定位槽(
11
)和使用凸台(
12
),所述限位同出内杆(2)上设有移动部(
21
);所述使用凸台(
12
)或移动部(
21
)上设有使用跃动坡(
a
);所述移动部(
21
)位于定位槽(
11
)内;所述限位同出内杆(2)和外杆(1)之间具有以下两种位置关系:收芯状态,此时移动部(
21
)位于定位槽(
11
)的底部,此时同出部(
22
)部分或全部收于外杆(1)内;出芯状态,此时移动部(
21
)位于使用凸台(
12
)的上方,此时同出部(
22
)露出外杆(1)外
。2.
一种提拉同出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杆(1)

限位同出内杆(2)

笔芯(3)

复位件(4)和定位件(5);所述定位件(5)卡于外杆(1)内,所述定位件(5)上设有定位槽(
11
)和使用凸台(
12
);所述限位同出内杆(2)上设有移动部(
21
)和同出部(
22
),所述移动部(
21
)活动于定位槽(
11
)内;所述限位同出内杆(2)和外杆(1)之间具有以下两种位置关系:一

收芯状态,此时移动部(
21
)位于定位槽(
11
)的底部,此时同出部(
22
)部分或全部收于外杆(1)内;二

出芯状态,此时移动部(
21
)位于使用凸台(
12
)的上方,此时同出部(
22
)露出外杆(1)外
。3.
一种提拉同出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杆(1)

限位同出内杆(2)

笔芯(3)

复位件(4)

定位件(5)

转动件(6)和稳定件(7);所述定位件(5)卡于外杆(1)内,所述定位件(5)上设有定位槽(
11
)和使用凸台(
12
);所述限位同出内杆(2)或稳定件(7)上设有同出部(
22
);所述稳定件(7)卡于限位同出内杆(2)上,所述转动件(6)位于限位同出内杆(2)或稳定件(7)上;所述转动件(6)上设有移动部(
21
),所述移动部(
21
)活动于定位槽(
11
)内;所述限位同出内杆(2)和外杆(1)之间具有以下两种位置关系:一

收芯状态,此时移动部(
21
)位于定位槽(
11
)的底部,此时同出部(
22
)部分或全部收于外杆(1)内;二

出芯状态,此时移动部(
21
)位于使用凸台(
12
)的上方,此时同出部(
22
)露出外杆(1)外
。4.
一种提拉同出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杆(1)

限位同出内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迎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简系文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